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30615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由多个污水处理基元板拼装连接组合形成整体式的网格状污水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外轮廓与污水的流动水体断面的形状和尺寸相适应,由此来确定选用污水处理基元板的形状和数量,每个污水处理基元板包括由一个装填水处理吸附剂的网箱,每个网箱由一个单元框架和两个带有网孔的盖板活动组装而成,盖板的网孔能阻止网箱内的水处理吸附剂流失。污水处理基元板的形状和数目可以自由调节,以使污水处理器的尺寸与需要处理的污水系统相适应。污水处理基元板拆装方便,有利于水处理吸附剂重复利用,减少二次污染。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洁、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适用性强、尺寸可调性好,可适合于各种污水处理体系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方便拆卸和拼装的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属于工业和生活废水处理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水污染事故频发,2005年11月,松花江被硝基苯污染;2005年12月, 重庆市垫江发生爆炸事故,引发苯系物泄漏,造成新民桂溪河、曹家河等河流污染;2005 年年底和2006年初,广东北江和湖南湘江发生镉污染;2007年5月底,太湖爆发了蓝藻危机。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检查发现,中国七大水系中劣V类水体占三成左右,河流、河段已有近1/4因污染而不能满足灌溉用水要求,全国湖泊约有 75%的水域受到显著污染,水体已经失去使用功能,成为有害的脏水,连农业灌溉都不行; 淮河、太湖等重污染地区一些“癌症村”陆续出现,江河的水污染形势十分严峻。水污染的预防、治理及其预案措施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任。在工业和生活污染物处理过程中,吸附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物理化学方法在污水处理,特别是在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废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吸附剂是能有效地从气体或液体中吸附其中某些成分的固体物质。吸附剂具有大的比表面、适宜的孔结构及表面结构,对被吸附质有强烈的吸附能力,一般不与吸附质和介质发生化学反应,制造方便,容易再生,并有良好的机械强度。最具代表性的吸附剂是活性炭,吸附性能很好,但是成本比较高,曾应用在松花江事件中用来吸附水体中的甲苯。其次还有分子筛、硅胶、活性铝、聚合物吸附剂和生物吸附剂等等。水体中污染监测与防治一直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人们不断地开发、改进治理重金属废水的方法和技术,产生了如物理法、化学法、生物化学法等处理方法。生物吸附法处理废水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废水处理技术。它具有处理效率高、PH值和温度条件范围宽、投资小、运行费用低以及可有效地回收等优点。一些廉价的植物材料或生活生产的废弃物可直接用作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污染物质,例如活性炭、麦秸、稻草、棉纤维、甘蔗渣丝瓜络、煤灰煤渣、蒙脱土以及合成树脂等等。大多数重金属、有机物和生物分子都能够被吸附出去,经过处理或改性后吸附材料的吸附能力更强、吸附量更大、适用范围更广,并且吸附材料通过回收处理之后可以反复使用。利用天然植物材料或生活生产的废弃物处理电镀废水不仅节约了处理废水的费用,并且利用了生活中的废弃物,达到了以废治废的效果,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利用吸附法处理污水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污水处理手段之一。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通常具有污水过滤膜、过滤网或过滤毡等过滤组件,在过滤组件上分布有大量允许水分子通过的微孔道,过滤组件在水处理系统中通常沿切割水流的方向设置安装,由污水集纳池收集待处理的污水,通过过滤组件的过滤,获得净化水,根据暂存于澄清池中净化水中的物理化学指标确定净化水的用途或后续处置方式。虽然各类吸附分离材料均已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但其实用化进程较为迟缓, 在一些水污染的处理中,大量材料未经实用化构造,直接倾倒入污水中进行吸附,对水处理吸附剂材料的高效利用和回收等都带来了很大困难,尤其是在河道污水的净化处理方面, 尚没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污水处理装置,在水处理吸附剂的回收手段方面也存在问题。 面临日益严峻的水体污染问题,仍然没有切实有效的方式与装置对其进行净化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构造实用化的污水处理器,结构简洁、安装方便、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适用性强、尺寸可调性好,可适合于各种污水处理体系的应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是污水处理装置采用实用化构造,它由“污水处理基元板”相互连接而成的,连接的数目可以自由调节,装有污水处理材料的“污水处理基元板”通过不同的方式拼接组合成特定的形状,以满足不同场合的应用要求;“污水处理基元板”由单元框架结构和污水处理材料构成;污水处理材料置于单元框架结构中,污水处理装置中分布着大量的空隙,空隙的大小允许水的进出,但可以阻止单元框架内的污水处理剂的流失;框架结构上含有特定的连接结构部件,连接部件可以实现各污水处理基元板间的相互连接,通过污水处理基元板间的相互连接形成网格状污水处理器;针对不同的水体污染物,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吸附材料,再根据污水处理材料的尺寸和形状以及应用场合。根据上述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过滤组件,在污水过滤组件上分布有大量允许水分子通过的微孔道,污水过滤组件沿切割水流的方向设置;污水过滤组件将污水处理池分隔为集水池和澄清池,集水池用于收集待处理的污水,澄清池用于暂存处理后的净化水;污水过滤组件由多个污水处理基元板拼装连接组合而成,每个污水处理基元板具有单元框架,单元框架外缘设有连接部件,每个单元框架分别通过其连接部件与相邻的单元框架活动组装,形成整体式的网格状污水过滤组件,污水过滤组件外轮廓的形状和尺寸与污水的流动水体断面的形状和尺寸相适应,由此来确定选用污水处理基元板的形状和数量;每个污水处理基元板包括一个装填水处理吸附剂的网箱,每个网箱由一个单元框架和两个带有网孔的盖板活动组装而成,盖板嵌入单元框架内,盖板的网孔能阻止网箱内的水处理吸附剂流失。上述污水过滤组件的相邻连接部件之间采用铰链、搭扣、旋钮、铆钉、搭钌或对接弯钩连接方式。为了简化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上述相邻的单元框架之间采用合页铰接方式连接,通过扇叶方式折叠和展开实现多个污水处理基元板的收放;单元框架靠近顶面的一侧面安装有连接浮筒的固定锁钩。上述水处理吸附剂采用天然材料、改性材料和合成材料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材料的混合。上述天然材料至少包括直接天然材料和天然材料提取物,直接天然材料为植物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麦秸、稻草、棉花杆、竹叶、干果壳、丝瓜络、剑麻和甘蔗渣,直接天然材料还包括植物材料的废弃物或者植物材料经物理处理方式处理后的产物,物理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压榨、干燥、干馏和炭化处理方式;上述天然材料提取物为动植物提取物,包括但不限于纤维素、淀粉、海藻酸、壳聚糖、葡聚糖、透明质酸、树胶、明胶、虫胶和胶原;上述改性材料为植物材料经化学改性处理方式处理后的产物,包括但不限于改性纤维素、醚化丝瓜络和酯化丝瓜络,化学改性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醚化、酯化、硝化、磺化、乙酰化、磷酸化和苄氯化处理方式;上述合成材料为采用聚合方法制备的各种聚合物及其共混改性材料, 包括但不限于丙烯酸酯及其共聚物、氨基树脂和聚马来酸酐。上述单元框架及其连接部件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聚合物材料或复合材料。上述金属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铝及其合金、钢铁及其合金、铜及其合金、钛及其合金;上述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陶、粘土、瓷等;上述有机聚合物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BS、尼龙、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尿醛树脂、 氨基树脂和醇酸树脂;上述复合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上述单元框架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六边形、圆形、半圆形、 椭圆形和扇形。上述单元框架的长度或宽度的尺寸为lcnTaii,单元框架的厚度为lcnTaii。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优点1.在应用于污水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过滤组件,在所述污水过滤组件上分布有大量允许水分子通过的微孔道,所述污水过滤组件沿切割水流的方向设置;所述污水过滤组件将污水处理池分隔为集水池(1)和澄清池(2),所述集水池(1)用于收集待处理的污水,所述澄清池(2)用于暂存处理后的净化水;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过滤组件由多个污水处理基元板(7)拼装连接组合而成,每个所述污水处理基元板(7)具有一个单元框架(3),所述单元框架(3)外缘设有连接部件(6),每个所述单元框架(3)分别通过其连接部件(6)与相邻的单元框架(3)活动组装,形成整体式的网格状污水过滤组件,所述污水过滤组件外轮廓的形状和尺寸与污水的流动水体断面的形状和尺寸相适应,由此来确定选用所述污水处理基元板(7)的形状和数量;每个所述污水处理基元板(7)包括一个装填水处理吸附剂(5)的网箱,每个所述网箱由一个单元框架(3)和两个带有网孔的盖板(4)活动组装而成,所述盖板(4)嵌入所述单元框架(3)内,所述盖板(4)的网孔能阻止所述网箱内的水处理吸附剂(5)流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引烽冉明浩杨呈夏杨红陆强张夏聪房嫄李煜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