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玉凤专利>正文

干燥机的发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27130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燥机的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包括发热芯和套设于所述发热芯外部的外管,所述外管的顶部连接送风装置,所述外管的底部连接干燥机,所述发热装置和所述外管之间还设有双数个相互嵌套的内管,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的每相邻管体之间形成通风道,所述送风装置将风经过所述通风道并最终由最里层的所述内管送进所述干燥机。借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干燥机的发热装置能够实现良好的隔热保护,从而升温速度快且更加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干燥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燥机的发热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干燥机的发热装置包括发热芯和套设于发热芯外部的外管,所述外管的顶部连接鼓风机,所述外管的底部连接干燥机,当发热芯加热后,通过鼓风机将热风吹进干燥机的料斗中,以烘干料斗中的原料。但是这种结构的发热装置容易使得热量从外管壁传递到外部,导致大量热量流失、升温速度慢、能耗过高,而且由于外管壁散发热量,导致干燥机附近的工作环境酷热难耐。综上可知,现有干燥机的发热装置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燥机的发热装置,其能够实现良好的隔热保护,从而升温速度快且更加节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干燥机的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包括发热芯和套设于所述发热芯外部的外管,所述外管的顶部连接送风装置,所述外管的底部连接干燥机,所述发热装置和所述外管之间还设有双数个相互嵌套的内管,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的每相邻管体之间形成通风道,所述送风装置将风经过所述通风道并最终由最里层的所述内管送进所述干燥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干燥机的发热装置,所述送风装置为风扇或者鼓风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干燥机的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芯为发热片、发热丝、发热管或者厚膜发热层。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干燥机的发热装置,所述外管的顶部通过第一法兰盘连接所述送风装置,所述外管的底部通过第二法兰盘连接所述干燥机的料斗。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干燥机的发热装置,所述干燥机为注塑干燥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干燥机的发热装置,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为圆柱形或多边柱形。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干燥机的发热装置,所述内管包括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所述外管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内管的宽度,所述第一内管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内管的宽度;所述外管包括密封型顶部和密封型底部;所述第一内管包括密封型顶部和开口型底部,且所述第一内管的开口型底部比所述外管的密封型底部相对高出第一长度;所述第二内管包括开口型顶部和开口型底部,所述第二内管的开口型顶部比所述第一内管的密封型顶部相对低出第二长度,且所述第二内管的开口型底部延伸入所述干燥机;所述外管和所述第一内管的管壁之间形成第一通风道,所述第一内管和所述第二内管的管壁之间形成第二通风道;所述送风装置将风经过所述第一通风道、第一内管的开口型底部、第二通风道、第二内管的开口型顶部以及第二内管的开口型底部送进所述干燥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干燥机的发热装置,所述第一内管的密封型顶部呈倒锥形。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发热装置和外管之间设置双数个相互嵌套的内管,所述外管和内管的每相邻管体之间形成通风道,送风装置将风经过所述通风道并最终由最里层的内管送进干燥机。由于双数个相互嵌套的内管不仅能够通风,而且可以将发热芯与外管之间的热量进行很好的隔热,热量不再会通过外管流失,从而能够实现良好的隔热保护,使得发热装置的升温速度快且更加节能,而且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干燥机的发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干燥机的发热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干燥机的发热装置100,该发热装置100包括发热芯10和套设于发热芯10外部的外管20。外管20优选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并且外管 20的顶部连接送风装置30,所述送风装置30优选为风扇或者鼓风机等。外管20的底部连接干燥机200。发热装置10和外管20之间还设有双数个相互嵌套的内管,例如相互嵌套的两个内管、四个内管或者六个内管等,外管20和内管的每相邻管体之间形成通风道,送风装置30形成风后,将风经过所述通风道并最终由最里层的内管直接送进干燥机200,以实现烘干原料的功能。本专利技术之所以采用双数个内管,是因为双数个内管可以实现风的单向传送,即在风向上,热风可以最终直接通过最里面的内管送入干燥机200 ;而若采用单数个内管,热风最后会在最里面的内管中产生回转后才能传送到干燥机200,期间会发生热风逆流至外管20,导致热量损失。本专利技术的数个相互嵌套的内管可以在发热芯10与外管20之间实现良好的隔热保护,保证热量不会通过外管20流失,使得发热装置30的升温速度快且更加节能。显然设置内管个数越多,隔热效果越好,但成本也会相对提高。优选的是,发热芯10可为发热片、发热丝、发热管或者厚膜发热层。并且,外管20 的顶部通过第一法兰盘21连接送风装置30,外管20的底部通过第二法兰盘22连接干燥机 200的料斗201,所述干燥机200优选为注塑干燥机,这样可以烘干料斗201中的塑胶原料。 所述外管20和内管优选为圆柱形或多边柱形,当然也可以为其他任意形状。在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发热装置10和外管20之间设有两个相互嵌套的内管,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第一内管40和第二内管50,外管20的宽度大于第一内管40的宽度, 这样外管20和第一内管40的管壁之间可形成第一通风道61,第一内管40的宽度大于第二内管50的宽度,这样第一内管40和第二内管50的管壁之间可形成第二通风道62,显然第二内管50的宽度大于发热芯10的宽度。第一内管40和第二内管50优选由金属材料制成。外管20包括密封型顶部21和密封型底部22。第一内管40包括密封型顶部41和开口型底部42,且第一内管40的开口型底部42比外管20的密封型底部22相对高出第一长度,这样可以连通第一通风道61和第二通风道62。第二内管50包括开口型顶部51和开口型底部52,第二内管50的开口型顶部51比第一内管40的密封型顶部41相对低出第二长度,这样就可连通第二通风道62和第二内管50的内空部,且第二内管50的开口型底部52 延伸入干燥机200。更好的是,第一内管40的密封型顶部41呈倒锥形,更有利于热风的流通。当然,也可以设置四个甚至更多的双数个内管,只需保证热风经过若干通风道后,经由最里面的内管直接送入干燥机200的料斗即可。这样,发热芯10加热后,送风装置30将风经过第一通风道61、第一内管的开口型底部42、第二通风道62、第二内管50的开口型顶部51以及第二内管50的开口型底部52 送进干燥机200,整体上构成一单向通风结构,其不仅能够将热风送入干燥机200,而且可以在加热芯10和外管20之间进行隔热保护,以避免热量通过外管20流失至外。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发热装置和外管之间设置双数个相互嵌套的内管,所述外管和内管的每相邻管体之间形成通风道,送风装置将风经过所述通风道并最终由最里层的内管送进干燥机。由于双数个相互嵌套的内管不仅能够通风,而且可以将发热芯与外管之间的热量进行很好的隔热,热量不再会通过外管流失,从而能够实现良好的隔热保护,使得发热装置的升温速度快且更加节能,而且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当然,本专利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专利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干燥机的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包括发热芯和套设于所述发热芯外部的外管,所述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燥机的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包括发热芯和套设于所述发热芯外部的外管,所述外管的顶部连接送风装置,所述外管的底部连接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装置和所述外管之间还设有双数个相互嵌套的内管,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的每相邻管体之间形成通风道,所述送风装置将风经过所述通风道并最终由最里层的所述内管送进所述干燥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玉凤
申请(专利权)人:杜玉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