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式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20535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具有转轴、定涡旋构件、动涡旋构件和肋。所述定涡旋构件具有定端板和定涡旋壁。所述定端板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定涡旋壁形成在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动涡旋构件具有动端板和动涡旋壁。所述动涡旋壁形成在所述动端板上。所述动涡旋构件适于根据所述转轴的转动而进行公转运动,由此在所述定涡旋构件与所述动涡旋构件之间形成压缩室从而随着所述动涡旋构件的公转运动减小所述压缩室的容积。所述肋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上,从而在所述定涡旋壁的所述内端部后方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涡旋式压缩机
技术介绍
一般说来,涡旋式压缩机包括具有定端板和定涡旋壁的定涡旋构件以及具有动端板和动涡旋壁的动涡旋构件。定涡旋构件和动涡旋构件在压缩机壳体内设置成使其涡旋壁彼此接合。动涡旋构件绕定涡旋构件的轴线公转,从而随着压缩室体积根据动涡旋构件相对于定涡旋构件的公转运动而引起的减小,抽入形成于涡旋构件的定涡旋壁与动涡旋壁之间的压缩室中的制冷剂气体被压缩。日本专利申请公开H9-273488和Hl 1148470公开了一种涡旋式压缩机,所述涡旋式压缩机具有设置在定端板侧的肋,所述定端板侧与形成定涡旋壁的侧相反。日本专利申请公开H9-273488公开了一种涡旋式压缩机,所述涡旋式压缩机具有第一肋、多个第二肋和第三肋,所述第一肋设置在定端板的一侧的中心处,所述多个第二肋设置在与定端板相同侧并从所述第一肋径向向外延伸,而所述第三肋设置成相邻于所述定端板的外围并与所述第二肋相连。日本专利申请公开H11-148470公开了一种涡旋式压缩机,所述涡旋式压缩机具有第一肋和多个第二肋。所述第一肋设置在定端板的一侧从而包围排出口,而所述多个第二肋则从所述第一肋径向向外延伸。在上述公开文件的涡旋式压缩机中,涡旋构件的定涡旋壁与动涡旋壁之间形成的压缩室向中心移动,同时根据动涡旋构件的公转运动减小其容积。压缩室中的制冷剂受到压缩,并通过排放口从压缩室排放至排放室中。受到压缩因而高压的制冷剂用在制冷剂回路中以进行空气调节。上文引用的公开文件中公开的涡旋式压缩机中的肋防止定涡旋构件由受压缩的高压制冷剂造成变形。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6-118511公开了一种涡旋式压缩机,所述涡旋式压缩机具有壳体与定涡旋构件之间的储油室和排放室。在此涡旋式压缩机中,排放室和储油室由形成在定端板后方的分隔壁和形成在壳体前方的分隔壁彼此分隔开。在涡旋式压缩机中,很难在增加动涡旋构件每次公转运动所排出的制冷剂量与车载能力之间取得平衡。如果定涡旋壁和动涡旋壁的卷绕角由于试图增加动涡旋构件每次公转运动所排出的制冷剂量而增加,则压缩机的尺寸增大,这样只是牺牲了车载能力。同时,如果定涡旋壁和动涡旋壁的高度由于尝试增加动涡旋构件每次公转运动所排出的制冷剂量而增大,则存在可能会削弱动涡旋构件和定涡旋构件的中心部强度的担忧。如果增大定端板和动端板的厚度以增加动涡旋构件和定涡旋构件的中心部强度,则压缩机的尺寸增大,由此削弱了车载能力。在上述公开文件的涡旋式压缩机中设置有定端板的肋或分隔壁,而与定涡旋壁的内端部无关。因此,存在压缩机的尺寸增大而车载能力减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涡旋式压缩机,所述涡旋式压缩机在增加动涡旋构件每次公转运动所排出的制冷剂量与车载能力之间取得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具有转轴、定涡旋构件、动涡旋构件和肋。所述定涡旋构件具有定端板和定涡旋壁。所述定端板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定涡旋壁形成在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动涡旋构件具有动端板和动涡旋壁。所述动涡旋壁形成在所述动端板上。 所述动涡旋构件适于根据所述转轴的转动而进行公转运动,由此在所述定涡旋构件与所述动涡旋构件之间形成压缩室从而随着所述动涡旋构件的所述公转运动而减小所述压缩室的容积。所述肋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上的与设置定涡旋壁的内端部相对的区域处。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被认为具有新颖性的特征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具体阐述。本专利技术及其目标和优势可以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当前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获得最佳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的纵向截面图;图2是图1所示涡旋式压缩机的定涡旋构件的后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的定涡旋构件的后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的定涡旋构件的后视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的定涡旋构件的后视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的定涡旋构件的后视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的定涡旋构件的后视图;并且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的定涡旋构件的后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空调的涡旋式压缩机的第一实施方式。在下文描述中,所参照的前后方向由图1所示双头箭头Tl指示。参照图1,涡旋式压缩机10 (下文简称为“压缩机”)包括前壳体5、定涡旋构件1 和后壳体7。前壳体5、定涡旋构件1和后壳体7通过多个螺栓(未示出)彼此固定。0型圈9设置在前壳体5与定涡旋构件1之间。垫圈11设置在后壳体7与定涡旋构件1之间。贯通前壳体5形成有轴孔5A。转轴21穿过密封装置17和轴承19可转动地安装在前壳体5的轴孔5A中。密封装置17和轴承19分别由卡环18、20保持在轴孔5A中。转轴21具有从转轴21的中心轴线0偏移的偏心键21A。偏心键21A安装在衬套25中,并由弹性挡圈23保持。衬套25与配重25A —体形成。动涡旋构件3由衬套25通过轴承27可转动地支撑。定涡旋构件1包括盘形固定端板13,所述盘形固定端板13垂直于中心轴线0设置,并使前侧面13B作为所述固定端板13的第一侧面;定涡旋壁15,所述定涡旋壁15从所述前侧面13B朝前延伸;以及定外围壁14,所述定外围壁14从所述固定端板13的所述前侧面13B的外围朝前延伸。如图2中示出的,定涡旋壁15通过从定涡旋壁15上的内端部 15A向外端部15B例如沿渐开线螺旋形延伸而形成。内端部15A是定涡旋壁15的螺旋线的起始部。相邻于内端部15A的流体压力最高,故而定涡旋壁15的内端部15A形成为比外端部15B厚。内端部15A的表面如图2中示出成圆形。如图1中示出的,定涡旋壁15的末端内设置有末端密封件15C。动涡旋构件3包括盘形动端板四,所述盘形动端板四垂直于中心轴线0延伸; 动涡旋壁31,所述动涡旋壁31从动端板四的后侧面^A向后延伸并具有外端部31B。动涡旋壁31通过从动涡旋壁31上的内端部31A向外端部31B例如沿渐开线螺旋形延伸而形成。相邻于内端部31A的流体压力最高,故而动涡旋壁31的内端部31A形成为比外端部 31B厚。动涡旋壁31的末端内设置有末端密封件31C。动涡旋构件3的动涡旋壁31与定涡旋构件1的定涡旋壁15接合,因此压缩室2由定端板13、定涡旋壁15、动端板四和动涡旋壁31限定。多个静止销37与中心轴线0成平行关系而固定在前壳体5的后端部。与静止销 37数量相同的可动销35与中心轴线0成平行关系而固定在动端板四中。与静止销37数量相同的环33设置在前壳体5与动端板四之间。各静止销37设置成使其一端插入前壳体5中,而使其另一端插入穿过与之相应的环33。各可动销35设置成使其一端插入动端板四中,而使其另一端插入穿过与之相应的环33。静止销37、可动销35和环33协作以形成防自转机构。所述防自转机构防止动涡旋构件3绕其本身轴线自转,但允许动涡旋构件 3沿绕中心轴线0公转。定涡旋构件1和后壳体7之间限定有排放室41和储油室43。后壳体7中形成有油分离室42。定端板13在其相邻于定涡旋壁15的内端部15A的位置贯通形成有排放口 13A。排放室41通过排放口 13A与最靠近内侧的压缩室2连通。排放口 13A在作为定端板 13的第二侧面的后侧面13C具有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包括:转轴;定涡旋构件,所述定涡旋构件包括定端板和定涡旋壁,所述定端板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定涡旋壁形成在所述第一侧面上;和动涡旋构件,所述动涡旋构件包括动端板和形成在所述动端板上的动涡旋壁,其中,所述动涡旋构件适于根据所述转轴的转动而进行公转运动,由此在所述定涡旋构件与所述动涡旋构件之间形成压缩室从而随着所述动涡旋构件的所述公转运动而减小所述压缩室的容积;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式压缩机还包括:肋,所述肋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上,从而在所述定涡旋壁的所述内端部后方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6.02 JP 2010-1264561.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包括转轴;定涡旋构件,所述定涡旋构件包括定端板和定涡旋壁,所述定端板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定涡旋壁形成在所述第一侧面上;和动涡旋构件,所述动涡旋构件包括动端板和形成在所述动端板上的动涡旋壁,其中,所述动涡旋构件适于根据所述转轴的转动而进行公转运动,由此在所述定涡旋构件与所述动涡旋构件之间形成压缩室从而随着所述动涡旋构件的所述公转运动而减小所述压缩室的容积;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式压缩机还包括肋,所述肋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上,从而在所述定涡旋壁的所述内端部后方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野真实佐藤真一佐伯晓生麻生伸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