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仁中专利>正文

脚踩发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2000 阅读:3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脚踩发射装置,包括飞行器,发射器及发射管,藉由操作者以脚踩发射器储气囊于瞬间产生的空气压力将插套于调整架发射管外部的飞行器吹出,达到较远的飞行距离;且其飞行器前端软胶套的环状皱折可产生较佳的缓冲效果,防止飞行器击伤人体以及撞击反弹;又藉由调整架顶部所设的凸片,限制发射管呈水平摆设,防止操作者将飞行器朝人发射,确保操作使用安全。(*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脚踩发射装置,尤其是一种操作者可借助脚踩发射储气囊,使飞行器具有较远飞行距离的脚踩发射装置。一般藉由操作者压迫发射器的储气囊,利用储气囊经压缩而产生的压缩空气将飞行器吹出的游戏发射装置的结构动作方式多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其发射器A是以手持的方式操作,藉由操作者以两手压缩发射器A的活塞装置A1,以压缩储气筒A2(即活塞缸)内部的空气,藉由空气压力将套设储气筒A2前端发射管A3上的飞行器B吹出,其中飞行器B前端套置有一胶套B1,用以减低飞行器B于飞行过程中,或落地时击中人体所造成的伤害;然由于上述飞行装置是由手持方式操作,故其飞行器B的飞行距离有限,且发射角度及方向皆完全可依照操作者的意念调整改变,于游戏过程中会有针对人体攻击的危险动作,虽其飞行器B的飞行距离有限,但对于近距离的攻击能会造成相当程度的伤害,加上飞行顺B前端的胶套B1多为整体泡绵材质结构,或是单纯软胶材质所构成,皆为藉由本身软质特性远到减低伤害的效果,但其缓冲吸震效果仍属有限,且其胶套B1本身的弹性作用,会造成飞行器B撞击物体后的反弹,以至于当飞行器B撞击到物品时,其飞行器B所弹射的状态非操作者所能预测,故仍有其安全上的顾感。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踩发射装置,以脚踩发射器储气囊,使飞行器具有较远的飞行距离,可防止飞行器击伤人体及撞击反弹,并可确保使用安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脚踩发射装置,包括一飞行器、一藉由重量压迫而产生压缩空气的发射器,以及一支撑发射器的发射管,使发射管作仰角调整的调整架;其中飞行器由前端封闭并套置有软胶套的直管为本体,本体直管的尾端外部均布设有平衡翼;其特征在于该飞行器前端的软胶套为中空的壳状结构,于胶套壳体形成有数道颈缩的环状皱折,另于飞行器前端套设有一镂空的套座,一软质泡绵套置于套座上,上述的软胶套将软质泡绵包覆并胶固于飞行器前端,其发射器是由一密闭的储气囊为压缩空气的产生源,该储气囊为具弹性回复作用的囊状结构,于其边侧形成有一与内部相通的接头,另有一皮管的一端套固于接头上,皮管的另端则套固有一直管状的发射管,该发射管的外径小于飞行器本体直管的内径,发射管伸入飞行器的直管中,且与飞行器本体直管间具有气密性,另于发射管靠近与皮管相套合的一端,形成有穿过管壁而相对应的螺丝穿孔;该调整架是由一呈L状的支撑架,以及包夹于支撑架底部左右两侧并呈外张的脚体所构成,该支撑架的顶部形成有一螺丝穿孔,螺丝穿过支撑架的螺丝穿孔及发射管的螺丝穿孔,将发射管锁设于支撑架上,另于支撑架顶部两侧与螺丝穿孔的同一水平位置各形成有两相对的凸片,该凸片与螺丝穿孔的间距大于发射管的半径,小于螺丝穿设点与发射管尾端的距离。本技术的效果为本创作“脚踩发射装置”,藉由操作者压迫发射器的储气囊,利用储气囊经压缩而产生的压缩空气将飞行器吹出;藉由操作者以脚踩发射器储气囊的方式,以全身重量压迫储气囊内部的空气,利用于瞬间产生的空气压力将插套于调整架发射管外部的飞行器吹出,使其飞行器具有较远的飞行距离,达到较佳的飞行效果。本创作“脚踩发射装置”藉由飞行器前端软胶套的环状皱折产生较佳的缓冲效果,可防止飞行器击伤人体以及撞击反弹;并藉由调整架用以支撑发射管顶部所设的凸片,对发射管产生一卡位限制的作用,以限制发射管呈水平摆设,以防止操作者利用飞行器朝人体发射,确保操作使用的安全。本创作“脚踩发射装置”结构简单,且具有较远的飞行距离,可使操作者依自行的意念变换各种不同的游戏方式,并可防止操作者利用飞行器于近距离对入体攻击,又其飞行器前端的软胶套结构可提供完整的防护效果,并防止飞行器撞击至物体后反弹。下面将依据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为习式游戏发射装置的结构动作示意图。图2为本创作的一较佳实施例结构外观图。图3为本创作的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创作发射管的角度调整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创作飞行器的结构剖视图。图6为本创作飞行器前端套座的结构平面图。图7为本创作的施行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创作飞行器的平衡翼另一施行范例示意图。本创作“脚踩发射装置”的结构如图2所示,由一飞行器20、一可藉由重量压迫而产生压缩空气的发射器10,以及一用以支撑发射器10的发射管13,并使发射管13可作仰角调整的调整架30所构成;请同时配合参照图3及图5,其中如图5所示,飞行器20由前端封闭并套置有软胶套23的直管21为本体,本体直管21的尾端外部均布设有平衡器22,其中前端的软胶套23为中空的壳状结构,于软胶套23壳体形成有数道颈缩的环状皱折231,该环状皱折231可提供一如避震器般的缓冲效果,另于飞行器20前端套设有一镂空(如图6所示)的套座24,以利一软质泡绵25套置于套座24上,用以缓冲环状皱折231的挤压,再以上述的软胶套23将软质泡绵25包覆并胶固于飞行器20前端,以将飞行器20前端封闭,又其套座24的镂空部分主要是使当软胶套23受撞击压缩时,其软胶套23内的空气得以排放,不至于因为空气压缩而产生反弹作用,并可以防止飞行器20前端,受外力破坏产生凹陷,避免操作者轻易将异物置于凹陷处,若欲破坏其套座24结构,则必须先将软胶套23破坏,但其软胶套23一经破坏则飞行器20的前端即不具封闭效果,飞行器20便无法顺利发射出;至于该发射器10是由一密闭的储气囊11为压缩空气的产生源,如图3所示,该储气囊11为具弹性回复作用的囊状结构。于其边侧形成有一与内部相通的接头111,另有一皮管12的另端则套固有一直管状的发射管13,该发射管13的外径仅略小于飞行器20的直管21的内径,使发射管13得以顺利伸入飞行器20的直管21中,且与飞行器20本体的直管21间具有适当的气密性(如图5所示),另于发射管13靠近于皮管12相套合的一端,形成有穿过管壁而相对应的螺丝穿孔131;再者该调整架30是由一呈L状的支撑架31,以及包夹于支撑架31底部左右两侧并呈适度外张的脚体32、33所构成,其分别于支撑架31及脚体32的贴合处底面设有扣孔311、321,另于脚体33与支撑架31的贴合面延伸形成有可使脚体32及支撑架31的扣孔311、321同时扣入的凸扣331,藉由扣孔311、321与凸扣331的扣合作用,完成调整架30的组装,又该支撑架31的顶部形成有一螺丝穿孔312及发射管13的螺丝穿孔131,将发射13管锁设于支撑架31上,另于支撑架31顶部两侧与螺丝穿孔312的同一水平位置各形成有两相对的凸片313,该凸片313与螺丝穿孔312的间距大于发射管13的半径,小于螺丝34穿设点与发射管尾13端的距离,如图4所示,使发射管13得以螺丝34为轴作适当角度的摆动,并藉由凸片313的限制作用限制发射管13呈水平摆设,于正常操作下,防止操作者于近距离利用飞行器20朝人体发射。本创作“脚踩发射装置”于实际的游戏状态,如图7所示,首先将组装完成的发射器10及调整架30安置于空地上,再将飞行器20插套于发射管13,藉由操作者以跳起的方式踩踏地面上的储气囊11,以全身重量压迫储气囊11内部的空气,藉由于瞬间产生的空气压力将插套于调整架30发射管13外部的飞行器20吹出,可于远处的地面上铺设一标靶40,进行地对地发射攻击的游戏,当然亦可将标靶40悬挂于远方的高处,以进行地对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脚踩发射装置,包括一飞行器、一藉由重量压迫而产生压缩空气的发射器,以及一支撑发射器的发射管,使发射管作仰角调整的调整架;其中飞行器由前端封闭并套置有软胶套的直管为本体,本体直管的尾端外部均布设有平衡翼;其特征在于:该飞行器前端的软胶 套为中空的壳状结构,于胶套壳体形成有数道颈缩的环状皱折,另于飞行器前端套设有一镂空的套座,一软质泡绵套置于套座上,上述的软胶套将软质泡绵包覆并胶固于飞行器前端,其发射器是由一密闭的储气囊为压缩空气的产生源,该储气囊为具弹性回复作用的囊状结构,于其边侧形成有一与内部相通的接头,另有一皮管的一端套固于接头上,皮管的另端则套固有一直管状的发射管,该发射管的外径小于飞行器本体直管的内径,发射管伸入飞行器的直管中,且与飞行器本体直管间具有气密性,另于发射管靠近与皮管相套合的一端,形成有穿过管壁而相对应的螺丝穿孔;该调整架是由一呈L状的支撑架,以及包夹于支撑架底部左右两侧并呈外张的脚体所构成,该支撑架的顶部形成有一螺丝穿孔,螺丝穿过支撑架的螺丝穿孔及发射管的螺丝穿孔,将发射管锁设于支撑架上,另于支撑架顶部两侧与螺丝穿孔的同一水平位置各形成有两相对的凸片,该凸片与螺丝穿孔的间距大于发射管的半径,小于螺丝穿设点与发射管尾端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脚踩发射装置,包括一飞行器、一藉由重量压迫而产生压缩空气的发射器,以及一支撑发射器的发射管,使发射管作仰角调整的调整架;其中飞行器由前端封闭并套置有软胶套的直管为本体,本体直管的尾端外部均布设有平衡翼;其特征在于该飞行器前端的软胶套为中空的壳状结构,于胶套壳体形成有数道颈缩的环状皱折,另于飞行器前端套设有一镂空的套座,一软质泡绵套置于套座上,上述的软胶套将软质泡绵包覆并胶固于飞行器前端,其发射器是由一密闭的储气囊为压缩空气的产生源,该储气囊为具弹性回复作用的囊状结构,于其边侧形成有一与内部相通的接头,另有一皮管的一端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仁中
申请(专利权)人:李仁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