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型可插拔模块连接器结构及其装置,其中该小型可插拔模块连接器结构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第一端子、多个第二端子及一金属外壳,绝缘本体具有上、下间隔设置的两插接槽,绝缘本体的两侧边设有鸠尾构造,这些第一端子及这些第二端子设置于绝缘本体上,并分别伸入绝缘本体的两插接槽中,金属外壳包覆于绝缘本体外部;由此,可利用侧接的方式堆栈连接器,不会有累积公差产生,平整度较佳。(*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型可插拔模块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小型可插拔模块连接器结构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收发模块通常用以连接通信线路的电路板和其它电气模块或设备。不同的工业标准定义了计算机与外部通信设备如调制解调器、网络接口或其它收发模块间不同接口的连接器类型。众所周知的GBIC (Gigabit Interface Converter,千兆接口转换器)即为一计算机与以太网络、光纤信道或其它数据通讯环境进行通信的收发模块。为了提高与网络设备(交换机、电缆插线面板、配线盒、计算机输出/输入端口等) 互连时的端口密度,通常会希望收发模块小型化。小型可插拔(SFP,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模块的发展正符合此需要,其主要优势在于SFP模块体积仅为GBIC收发模块的一半,因而可使通讯系统有更高的密度。公知小型可插拔模块连接器已有采用双层型式的设计,也可进一步左、右并列堆栈设置,这些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及金属外壳皆利用侧接的方式一个一个的相互扣接结合, 其结合较不稳固,且容易有累积公差产生,使其组合后形成弧形,平整度较差。于是,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小型可插拔模块连接器及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可插拔模块连接器结构及其装置,使得连接器左、右并列堆栈时平整度较佳。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型可插拔模块连接器结构,包括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具有上、下间隔设置的两插接槽,该绝缘本体的两侧边设有鸠尾构造;多个第一端子及多个第二端子,这些第一端子及这些第二端子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这些第一端子及这些第二端子分别伸入该绝缘本体的两插接槽中;以及一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包覆于该绝缘本体外部。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小型可插拔模块连接器装置,包括多个绝缘本体, 每一绝缘本体具有上、下间隔设置的两插接槽,每一绝缘本体的两侧边设有鸠尾构造,每一绝缘本体上皆设置有多个第一端子及多个第二端子,这些第一端子及这些第二端子分别伸入该绝缘本体的两插接槽中,这些绝缘本体并列设置,在这些绝缘本体中,相邻的两绝缘本体相邻接的侧边所设的鸠尾构造为相对应的鸠尾槽及鸠尾体,这些绝缘本体之间以相对应的鸠尾槽及鸠尾体相互扣接组合;以及一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包覆于这些绝缘本体外部。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小型可插拔模块连接器结构,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具有插接槽,该本体的两侧边设有鸠尾构造;多个端子,所述端子设置于该本体上,所述端子分别伸入该本体的插接槽中;以及一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包覆于该本体外部。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小型可插拔模块连接器装置,包括多个本体,每一本体具有插接槽,每一本体的两侧边设有鸠尾构造,每一本体上皆设置有多个端子,所述端子伸入该本体的插接槽中,所述本体并列设置,在所述本体中,相邻的两本体相邻接的侧边所设的鸠尾构造为相对应的鸠尾槽及鸠尾体,所述本体之间以相对应的鸠尾槽及鸠尾体相互扣接组合;以及一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包覆于所述本体外部。本技术可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技术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两侧边设有鸠尾构造,可利用侧接的方式堆栈连接器,鸠尾构造的结合较为稳固,使得连接器左、右并列堆栈时,不会有累积公差产生,平整度较佳,且构造简单,也可具有降低成本的效果。另外,本技术多个绝缘本体共享一金属外壳,除了可简化构造及降低成本之外,金属外壳包覆于这些绝缘本体外部,也可增加这些绝缘本体的结合强度,由此消除可能产生的累积公差,使连接器装置具有更佳的平整度。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器结构的另一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连接器结构的又一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连接器装置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连接器装置的另一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连接器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本技术连接器装置的另一立体分解图。图9为本技术连接器装置的立体分解图(绝缘本体已组合)。图10为本技术连接器装置的另一立体分解图(绝缘本体已组合)。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绝缘本体11插接槽12端子槽13 隔板14鸠尾构造14a鸠尾槽14b鸠尾体2第一端子3第二端子4金属外壳41 上盖411卡接部42 侧盖421卡接部422卡接部423 开口43下盖431卡接部44后盖45插接脚46接地弹片47金属隔板5导光柱6导光柱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型可插拔模块连接器结构,其符合小型可插拔连接器规范的要求,且可用于左、右并列堆栈,该连接器为2X1规格的设计,包括一绝缘本体(本体)1、多个第一端子2、多个第二端子3及一金属外壳4,其中绝缘本体1由绝缘材料(例如塑料)制成,绝缘本体1具有上、下间隔设置的两插接槽11,两插接槽11内分别设有多个端子槽12,这些端子槽12设置于插接槽11上方及下方。绝缘本体1前侧凸设有一隔板13,隔板13可以组合或一体成型的方式设置于绝缘本体1上,在本实施例中隔板13 是以插接扣合的方式设置于绝缘本体1上。绝缘本体1的两侧边设有鸠尾构造14,鸠尾构造14可为鸠尾槽、鸠尾体,即两鸠尾构造14可皆为鸠尾槽,或皆为鸠尾体,或分别为鸠尾槽及鸠尾体。在本实施例中鸠尾构造14设置于绝缘本体1的隔板13的两侧边相对应的位置,两鸠尾构造14皆为鸠尾槽14a。 由于绝缘本体1的两侧边设有鸠尾构造14,使得本技术连接器两侧边皆可以侧接的方式堆栈设置连接器,由此构成左、右并列堆栈设置的连接器装置。通常左、右并列堆栈设置的连接器中,位于左侧及右侧的两个连接器,其外侧的鸠尾构造14并不起作用,因此也可省略,但为使其可弹性的扩充,因而在绝缘本体1两侧边皆设有鸠尾构造14。这些第一端子2及这些第二端子3为符合小型可插拔(SFP)连接器端子规范的要求,这些第一端子2及这些第二端子3设置于绝缘本体1上,这些第一端子2及这些第二端子3容纳于这些端子槽12中,这些第一端子2及这些第一端子3 —端(前端)分别伸入绝缘本体1的上、下两插接槽11中,可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接触达成电性连接。这些第一端子2及这些第一端子3另一端(后端)则延伸凸出于绝缘本体1底部,可用以压接或焊接于电路板上,使本技术的连接器可与电路板达成电性连接。金属外壳4包覆于绝缘本体1外部,可作为屏蔽构件,用以防止电磁干扰,金属外壳4包含有一上盖41、两侧盖42及一下盖43,上盖41、侧盖42及下盖43皆为呈矩形的金属板体,上盖41后端可向下延伸形成一后盖44。上盖41及下盖43分别连接于两侧盖42 上缘及下缘,上盖41是以卡接方式连接于两侧盖42上缘,即上盖41两侧与两侧盖42上缘设有相对应的卡接部411及421以相互卡接连接,卡接部411及421可为相对应的卡接孔、卡接体等。下盖43也可以卡接方式连接于两侧盖42下缘,即下盖43两侧与两侧盖42下缘设有相对应的卡接部431及422以相互卡接连接,卡接部431及422可为相对应的卡接孔、卡接体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可插拔模块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具有上、下间隔设置的两插接槽,该绝缘本体的两侧边设有鸠尾构造;多个第一端子及多个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分别伸入该绝缘本体的两插接槽中;以及一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包覆于该绝缘本体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侯安,杨海文,廖小琼,
申请(专利权)人:正凌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