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06152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触控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液晶层、框胶和电磁屏蔽层,其中,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对间隔设置,两者之间设置液晶层,框胶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以密封液晶层,电磁屏蔽层设置于第二基板和第一基板上。而且,第一基板上还设置接地设置的导电金属层,导电金属层电性连接电磁屏蔽层,电磁屏蔽层包括本体部和延伸部,本体部设置于第二基板之上,延伸部由本体部延伸到第一基板的导电金属层上,以使本体部与导电金属层电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用于触控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电磁屏蔽层的用于触控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触控显示装置产品应用的范围极广,已被广泛应用在例如可携式笔记型计算机的显示器、可携式个人行动电话的输入功能、各式信息家电设备、公共信息系统设备、办公室自动化设备等。如图1所示,触控显示装置是由一块可透光的触控面板100与一个液晶显示装置 200相互迭合而构成的装置。触控面板100位于液晶显示面板200之上,用来感知外面的触控信号,液晶显示装置200用来显示图像,透过液晶显示装置200与触控面板100的配合, 使用者可以进行直觉式的输入操作。触控面板100按照触控原理主要分为电阻式、电容式、超音波式以及红外线式, 到目前为止,现在市场上常见的触控面板100主要有电阻式和电容式两种。电阻式与电容式触控面板最大的差异点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可以多点触控,可同时通过两点以上目标进行位置辨识,因而完成缩放、旋转图片等特殊功能,相对而言,电阻式触控面板虽然具有市场过半以上的占有率,然而却无法多点触控。一般说来,电阻式触控面板由两层透明导电层(例如氧化铟锡ITO导电层)构成, 在两个导电层的中间分布有若干间隔物(spacer),使这两个导电层在不受触压时,彼此为不导通的状态;当上方具有挠性的导电层受触压而排挤开受压点下方的间隔物以形成上下导电层导通时,便可以通过测量该导通回路中的电阻与施加偏压的位置关系而得到受压点的坐标。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感测串行以及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感测串行。其中,每一第一感测串行是由多个第一感测垫与第一桥接部串接而成,而每一第二感测串行是由多个第二感测垫与第二桥接部串接而成,且第一感测垫与第二感测垫可构成一感测阵列。因此,当使用者接触触控面板时,触控面板的第一感测串行与第二感测串行会在手指所接触的位置上产生一电容的改变。此电容上的改变会转换为一感测信号传送至控制电路板上,并经运算处理而得出结果后即可得到触控的位置坐标。此外, 为了增加触控面板的透光性,第一感测垫、第二感测垫通常全部都会由氧化铟锡andium Tin Oxide, I TO)所制作而成。触控面板100下面设置液晶显示装置200,现在市面上常见的液晶显示装置200为薄膜晶体管型(thin film transistor,以下简称TFT)液晶显示装置,薄膜晶体管型液晶显示装置主要包括有一阵列基板、一液晶层、一彩色滤光片基板、一背光源,其中,阵列基板上设置有像素电极,彩色滤光片基板上设置有共通电极,共通电极与像素电极透过电压共同的作用来驱动液晶层的液晶显示图像。然而,一般的薄膜晶体管型液晶显示装置存在视角小的问题。为了提高薄膜晶体管型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特性,现在技术提出了一种称为平面转换αη-Plane Switching,简称IPS)液晶显示装置的新的设计,其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不同的地方是液晶分子的的对准方向平行于玻璃基板,且驱动液晶分子的像素电极和共通电极都是设置在同一块基板上。虽然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装置的整合产品具有很大的实用性,但由于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层、像素电极以及共同电极在空间上的距离极为相近,故触控信号与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层驱动信号两者往往会有信号相互干扰的问题。再者,以电容效应分析的,因为液晶显示装置的画素电极及共同电极与触控感测层会形成电容耦合(Capacity coupling)的干扰,此外,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模块对于触控感测层也会产生高频讯号的干扰。这些干扰对于触控感测层与人体的一部位所形成的电容耦合是一种噪声干扰,会影响触控点位置的侦测精确度。而提高辉度所用较高的驱动电压更加强了这个噪声干扰的问题。不论是在一般薄膜晶体管型液晶显示装置或是平面转换液晶显示装置,皆会遇到上述信号干扰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触控信号与显示装置的液晶层驱动信号两者互相干扰的问题,现有技术揭示了通过设置电磁屏蔽层来解决上述问题,以下以平面转换液晶显示装置来详细说明设计有电磁屏蔽层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图2是现有平面转换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图2平面转换液晶显示装置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所示,平面转换液晶显示装置300包括一阵列基板310、一彩色滤光片基板320、一液晶层330、一框胶340、一铁框350、一导电金属层311、一导电胶布370、一电磁屏蔽层360、一柔性印刷电路基板312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FPC)以及一印刷线路板组件313(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简称PCBA),其中,阵列基板310和彩色滤光片基板320相对间隔设置,两者之间设置液晶层330,框胶340设置于阵列基板310与彩色滤光片基板320之间以密封液晶层330,铁框 340用来组装阵列基板310和彩色滤光片基板320加以固定。又,阵列基板310上设置有导电金属层311,而彩色滤光片基板320设置有电磁屏蔽层360,电磁屏蔽层360与导电金属层311透过导电胶布370电性连接,又该导电金属层311电性连接到柔性印刷电路基板 312,柔性印刷电路基板312与印刷线路板组件313电性连接,如此之电性连接可使由印刷线路板组件313接收时序控制器(Time controller)传输的时序信号以及电源传输的电压信号,透过柔性印刷电路基板312传导到液晶显示装置300来控制显示图像,其中柔性印刷电路基板312中电性传导至导电金属层311之线路是透过印刷线路板组件313接至接地端的,如上所述,其最终主要是将一接地电压通过印刷线路板组件313、柔性印刷电路基板 312、导电金属层311、导电胶布370到达导电金属层311 ;接续上述再详细说明,阵列基板 310上又设置共通电极(未显示)、像素电极(未显示),共通电极与像素电极之间透过电压共同的作用以用来驱动液晶层330中的液晶来显示图像,彩色滤光片基板320包括下表面322和上表面321,下表面322为靠近该阵列基板310之表面,上表面321为远离阵列基板310之表面且其上设置电磁屏蔽层360,又电磁屏蔽层360由透明导电材料构成,且与导电胶布370电性连接,导电胶布370具有导电功能,且该导电胶布370为扁平状,由不透明导电材料构成,导电胶布370电性连接到柔性印刷电路基板312。现今技术为进一步提升屏幕显示区的面积,窄边框设计的需求应运而生。然而,在习知技艺中,由于导电胶布370由不透明材料构成,由此,液晶显示装置300存在导电胶布 370的区域与不存在导电胶布370的区域的透光性不同,为了使面板透光均勻,铁框350必须完全遮住导电胶布370,因此,铁框350与彩色滤光片基板320重迭的的长度a要大于导电胶布370与第二基板320重迭的长度b (请参阅图幻。进而,为了保证导电胶布370与电磁屏蔽层360的电性连接,必须保证导电胶布370与电磁屏蔽层360有充分长的接触区域, 即导电胶布370必须与彩色滤光片基板320上之电磁屏蔽层360具有一定的重迭长度,才能实现良好的导电性能,导电胶布370与彩色滤光片基板320重迭的长度b习知技艺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触控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第一基板,其上设置一导电金属层,该导电金属层接地设置;一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对向设置;一液晶层,其设置于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之间;一框胶,设置于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之间以密封该液晶层;一电磁屏蔽层,设置于该第二基板和该第一基板上,其特征在于:该电磁屏蔽层包括:一本体部,其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之上;一延伸部,其由该本体部延伸到该第一基板的导电金属层上,以使该本体部与该导电金属层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得俊曾迎祥
申请(专利权)人: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