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贵元专利>正文

一种免充气内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05579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免充气内胎。该免充气内胎主要由实心的内胎本体(1)构成,所述内胎本体(1)上设置有若干个减震孔,所述减震孔贯穿设置在内胎本体(1)的侧壁上,且绕内胎本体(1)的中轴线呈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新颖、耐用、寿命长、安全性能高、减震性能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的免充气内胎
技术介绍
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已成为现代人出行代步工具,它们的工作原理都是通过车轮转动达到前进的目的;传统轮胎的内胎一般是充气内胎,由于气体活动能力很强,造成内胎内气体跑气,给驾驶者的正常生活添加了不少烦恼,甚至发生爆胎还对生命带来危险, 且传统的充气内胎的使用寿命也很短,这均为传统充气内胎无法克服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耐用、寿命长、 安全性能高、减震性能高的免充气内胎。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免充气内胎,主要由实心的内胎本体构成,所述内胎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个减震孔。所述减震孔贯穿设置在内胎本体的侧壁上,且绕内胎本体的中轴线呈均勻分布。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孔绕内胎本体的中轴线分为两排构成外减震孔和内减震孔。更进一步的,所述外减震孔与内胎本体外边缘的距离M为2. 4 2. 6mm,且外减震孔与内胎本体外边缘的距离M优先设计为2. 5mm。所述外减震孔之间的孔径Φ为3. 4 3. 6mm,内减震孔的孔径Φ1为4. 4 4. 6mm ; 且外减震孔之间的孔径Φ优先设计为3. 5mm,内减震孔的孔径Φ1优先设计为4. 5mm。所述相邻的外减震孔之间的距离L为2. 9 3. Imm,内减震孔与相邻的外减震孔之间的距离L1为0.四 0. 31mm ;且相邻的外减震孔之间的距离L优先设计为3. Omm,内减震孔与相邻的外减震孔之间的距离L1优先设计为0. 3mm。所述内胎本体由橡胶制成,由于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的废弃橡胶,将其用来制造本技术的内胎,从而起到废物再利用的目的,降低了制造成本,节约了能源,本技术的内胎本体并不局限于橡胶制成,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选择其他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新颖、耐用、寿命长、安全性能高、 减震性能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A部位的放大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 一内胎本体;2—外减震孔;3—内减震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主要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实心的内胎本体1构成,所述内胎本体1的侧壁上贯穿设置有两排减震孔,即为外减震孔2和内减震孔3,所述外减震孔2 和内减震孔3均绕内胎本体1的中轴线呈均勻分布,从而构成两个同心圆;当内胎本体1受压时减震孔被压缩,通过减震孔将压力分散到周边,当内胎本体1不受压时,减震孔还原, 通过减震孔提供内胎本体1压缩的空间,达到缓震的效果。根据力学原理,申请人通过反复计算和试验,得出以下结论所述外减震孔2与内胎本体1外边缘的距离M在2. 4 2. 6mm范围内,且M最佳为2. 5mm ;外减震孔2之间的孔径Φ为3. 4 3. 6mm,且孔径Φ最佳为3. 5mm ;内减震孔3 的孔径Φ1为4. 4 4. 6mm,且孔径Φ1最佳为4. 5mm ;所述相邻的外减震孔2之间的距离L 为2. 9 3. Imm,且距离L最佳为3. Omm ;内减震孔3与相邻的外减震孔2之间的距离L1为 0. 29 0. 31讓,且距离L1最佳为0. 3讓。当内胎本体1的减震孔按照以上结论设计时,可达到最佳的减震效果和最长的使用寿命。为了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在内胎本体1上还可设置若干减料孔,通过设置减料孔,可节省制造内胎所需的橡胶,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如上所述,便可较好的实现本技术。权利要求1.一种免充气内胎,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实心的内胎本体(1)构成,所述内胎本体(1) 上设置有若干个减震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充气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孔贯穿设置在内胎本体(1)的侧壁上,且绕内胎本体(1)的中轴线呈均勻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免充气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孔绕内胎本体 (1)的中轴线分为两排构成外减震孔(2)和内减震孔(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免充气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减震孔(2)与内胎本体 (1)外边缘的距离M为2. 4 2. 6mm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免充气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减震孔(2)与内胎本体 (1)外边缘的距离M为2. 5mmο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免充气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减震孔(2)之间的孔径 Φ为3. 4 3. 6謹,内减震孔(3)的孔径Φ1为4. 4 4. 6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免充气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减震孔(2)之间的孔径 Φ为3. 5mm,内减震孔(3)的孔径Φ1为4. 5mm。8.根据权利要求4 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免充气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外减震孔(2)之间的距离L为2. 9 3. Imm,内减震孔(3)与相邻的外减震孔(2)之间的距离L1 为 0. 29 0. 31mm。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免充气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外减震孔(2)之间的距离L为3. Omm,内减震孔(3)与相邻的外减震孔(2)之间的距离L1为0. 3m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充气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胎本体(1)由橡胶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免充气内胎。该免充气内胎主要由实心的内胎本体(1)构成,所述内胎本体(1)上设置有若干个减震孔,所述减震孔贯穿设置在内胎本体(1)的侧壁上,且绕内胎本体(1)的中轴线呈均匀分布。本技术结构简单新颖、耐用、寿命长、安全性能高、减震性能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文档编号B60C7/00GK202053835SQ201120157518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8日专利技术者黄贵元 申请人:黄贵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免充气内胎,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实心的内胎本体(1)构成,所述内胎本体(1)上设置有若干个减震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贵元
申请(专利权)人:黄贵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