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陶竹林专利>正文

一种胸腔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96042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胸腔引流管,属于医疗器械结构技术领域。包括引流管体(1),引流管体(1)内设有两端均可伸出引流管的内芯(2),内芯(2)一端为钝头圆锥状,引流管体(1)的外壁上安装有气囊(3),气囊(3)上设有与外部气源相连接的导管(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可顺利通过皮下隧道,操作简便,省时省力。(*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胸腔引流管,属于医疗器械结构

技术介绍
胸腔引流述是治疗气胸及胸腔积液的重要手段,目前,胸腔引流术中所用的胸腔引流管包括带有引流通道的管体,管体一端为开放的引流口,另一端为封闭的到头,导头侧端面上设有侧孔,该侧孔与引流通道相连通,胸腔引流管的放置一般是先切开皮肤,然后血管钳分离皮下组织,肌层,筋膜层形成一个隧道,然后血管钳夹引流管放入,由于血管钳夹引流管的头部为不规则形状,且胸壁皮下隧道也为不规则状,有时会难以通过隧道位置进入引流管,而且目前应用的带针引流管由于金属头部太尖,而金属芯与胸管的头端接触部位太平缓,更加难以通过不规则的皮下隧道,更加难以直接置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顺利通过皮下隧道,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的胸腔引流管。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体1,其特殊之处在于引流管体1内设有两端均可伸出引流管的内芯2,内芯2 —端为钝头圆锥状,引流管体1的外壁上安装有气囊3,气囊3上设有与外部气源相连接的导管4 ;为了更好的排液,所述引流管体1的管壁上开设有通孔5。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由于在引流管体内设有内芯,内芯端部为钝头圆锥样, 且可伸出引流管外,在置管时可用力通过皮下隧道而不至于损伤胸腔内肺脏,另外,由于在引流管体的外壁上安装有气囊,可以有效避免引流管体向内移动,降低了手术风险及难度,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附图说明图1 本技术一种胸腔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体1,引流管体1内设有两端均可伸出引流管的内芯2,内芯2 —端为钝头圆锥状,引流管体1的外壁上安装有气囊3,气囊3上设有与外部气源相连接的导管4 ;为了更好的排液,引流管体1的管壁上开设有通孔5。内芯采用硬性材料制成,防止插入过程中发生弯曲现象,内芯端部钝头圆滑曲面设置,可以方便的开辟皮下隧道,还可防止损伤人体组织,在给病人进行胸腔引流时,将引流管体1及气囊3插入胸腔,自导管4注气体使气囊3膨胀,可以有效避免引流管体1滑动, 方便实用。 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由于在引流管体内设有内芯,内芯端部为钝头圆锥样, 且可伸出引流管外,在置管时可用力通过皮下隧道而不至于损伤胸腔内肺脏,另外,由于在引流管体的外壁上安装有气囊,可以有效避免引流管体向内移动,降低了手术风险及难度,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权利要求1.一种胸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体(1),其特征在于引流管体(1)内设有两端均可伸出引流管的内芯O),内芯⑵一端为钝头圆锥状,引流管体⑴的外壁上安装有气囊(3),气囊C3)上设有与外部气源相连接的导管G)。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体(1)的管壁上开设有通孔(5)。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胸腔引流管,属于医疗器械结构
包括引流管体(1),引流管体(1)内设有两端均可伸出引流管的内芯(2),内芯(2)一端为钝头圆锥状,引流管体(1)的外壁上安装有气囊(3),气囊(3)上设有与外部气源相连接的导管(4)。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可顺利通过皮下隧道,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文档编号A61M25/09GK202052187SQ20112014715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30日专利技术者陶竹林 申请人:陶竹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胸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体(1),其特征在于引流管体(1)内设有两端均可伸出引流管的内芯(2),内芯(2)一端为钝头圆锥状,引流管体(1)的外壁上安装有气囊(3),气囊(3)上设有与外部气源相连接的导管(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竹林
申请(专利权)人:陶竹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