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CCD暗电流的CCD单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91940 阅读:3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低CCD暗电流的CCD单元结构,包括由顺次排列的多个多晶硅电极组成的CCD单元,与CCD单元对应的埋沟信道,其改进在于:埋沟信道由第一埋沟信道和第二埋沟信道组成,第二埋沟信道的掺杂浓度低于第一埋沟信道的掺杂浓度,第二埋沟信道的位置正对其中一个多晶硅电极设置,第一埋沟信道的位置与其余的多晶硅电极相对,第二埋沟信道的宽度与一个多晶硅电极的宽度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可有效降低表面区界面态的热产生暗电流,从而降低CCD器件总的暗电流,使CCD可在更弱的光照下对目标实现成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CCD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降低CCD暗电流的CCD单元结构
技术介绍
CCD( Charge-coup led Device,中文全称电荷耦合器件)的暗电流是指CCD在无光信号或电信号输入的情况下,由CCD的材料产生的信号由于CCD是在深耗尽状态下工作, 因载流子的热产生,势阱会被逐渐填满,即使在没有光信号或电信号输入的情况下,这种热产生的载流子仍然存在,形成CCD的暗电流。其主要来源是衬底材料的热产生、耗尽区内的热产生和表面区界面态的热产生, 以N沟道CXD为例,CXD的总的暗电流主要来自以下几部分V呀“对^I-为CCD器件总的暗电流,Im为衬底材料的热产生暗电流,为耗尽区的热产生暗电流,4#为表面区界面态的热产生暗电流。 针对具体的CCD器件,可按如下公式分别计算出i* Jm^m和‘的数值 Γ _ ^hK.啼双Λ=ff是电子电量,巧是硅体内的本征载流子浓度,、是电子扩散长度,JVj是衬底浓度, 是电子载流子寿命。/ _ =^——念2rm-^是衬底耗尽区宽度,I是埋沟宽度。Q=舰’啊9^s是俘获界面态俘获面P Vft是电子热运动速度,I是波尔兹曼常数,T是绝对温度, ^是界面态密度。以一组实际器件参数为例,我们来计算一下/_、/_和/_的具体数值,各个参数取值如下?取值为1.6E-19C,A取值为1.45E10/cm3,Ita取值为0. 187cm, Jfj取值为5E14/cm3,&取值为0. 001s, 5取值为0. 0005cm, 取值为0. 00005cm, A取值为 1. 0E-15cm vft 取值为 1. 0E7cm/s, Jfc 取值为 8. 61E-5eV/K, τ 取值为 295Κ,Mss 取值为1. ΟΕΙΟ/eV/cm2 ;基于前述的参数取值,由Φ式可算得^r为1. 43Ε-11安培/平方厘米;由φ式可算得为6. 38E-10安培/平方厘米;由φ式可算得“为9. 47Ε-9安培/平方厘米;从计算结果可知,表面区界面态的热产生暗电流占到了暗电流总数的93. 6%,或者说如果没有表面区界面态的热产生暗电流,暗电流将降低到原来的6. 4%,即CCD暗电流的主要贡献者是,如果能够降低‘的数值,则可以使总的CCD暗电流的数值大幅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降低表面区界面态的热产生暗电流的CCD单元结构,其结构为包括由多个多晶硅电极组成的CCD单元,与CCD单元对应的埋沟信道,埋沟信道由第一埋沟信道和第二埋沟信道组成,第二埋沟信道的掺杂浓度低于第一埋沟信道的掺杂浓度,第二埋沟信道的位置正对其中一个多晶硅电极设置,第一埋沟信道的位置与其余的多晶硅电极相对,第二埋沟信道的宽度与一个多晶硅电极的宽度相同。所述CXD单元有多个,多个CXD单元成列设置;每个CXD单元对应一个第二埋沟信道,相邻两个第二埋沟信道的间隔距离相同。第一埋沟信道的掺杂浓度为3. OX IOlfVcm3;第二埋沟信道的掺杂浓度为 1. 0X1016/cm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可有效降低表面区界面态的热产生暗电流,从而降低 CCD器件总的暗电流,使CCD可在更弱的光照下对目标实现成像。附图说明图1、现有的CXD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2、本专利技术的CCD器件结构示意图一; 图3、本专利技术的CXD器件结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例方式现有的CXD结构的结构为衬底1,设置于衬底1之上的埋沟信道6 (埋沟信道6 又有N型和P型之分),设置于埋沟信道6之上的SW2层3,设置于SW2层3之上的多个多晶硅电极5 (每个CXD单元所包含的多晶硅电极5数可以是3至6个),相邻两个多晶硅电极5之间绝缘。现有的埋沟信道6为掺杂浓度单一的整体结构。基于前述的现有结构,CCD在光积分时或CCD信号处于暂存状态时,存储信号电子的那相电极下的SiA层3与埋沟信道6之间的界面电势必须高于衬底1电势,否则信号将会跑到相邻的电极,CCD不能存储信号,电极下的S^2层3与埋沟信道6之间的界面电势与衬底ι电势不相等,有利于表面区界面态发射电子,产生大量的暗电流,这就是^r数值较大的原因。为了降低的数值,在前述现有CCD结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所作的改进为将埋沟信道6制作为第一埋沟信道6-1和第二埋沟信道6-2两部分,且第二埋沟信道6-2的掺杂浓度低于第一埋沟信道6-1的掺杂浓度,第二埋沟信道6-2的位置正对齐其中一个多晶硅电极5设置,第一埋沟信道6-1的位置与其余的多晶硅电极5相对(也即覆盖其余的多晶硅电极5所对应的区域),第二埋沟信道6-2的宽度与一个多晶硅电极5的宽度相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后,3102层3与第一埋沟信道6-1之间的界面电势、5102层3与第二埋沟信道6-2之间的界面电势都与衬底1电势相同;由于第二埋沟信道6-2的掺杂浓度低于第一埋沟信道6-1的掺杂浓度,信号电子存储在第一埋沟信道6-1内且不会跑到第二埋沟信道6-2内,由于SiO2层3与第一埋沟信道6-1之间的界面电势、SiO2层3与第二埋沟信道6-2之间的界面电势都与衬底1电势相同,此时界面态处于稳定状态,难以发射电子,此时的数值可以降低到可以忽略的水平,只剩下Jlis■和的暗电流,可以使其余参数相同的CCD的总暗电流降低到现有结构的CCD的总暗电流的10%以下,暗电流降低后, CCD可在更弱的光照下对目标实现成像。本专利技术的改进应用到CCD阵列后所形成的结构是所述CCD单元有多个,多个CCD 单元成列设置;每个CXD单元对应一个第二埋沟信道6-2,相邻两个第二埋沟信道6-2的间隔距离相同。第一埋沟信道6-1和第二埋沟信道6-2的掺杂浓度的优选方案为第一埋沟信道 6-1的掺杂浓度为3. OX IOlfVcm3 ;第二埋沟信道6_2的掺杂浓度为1. OX 1016/cm3。权利要求1.一种降低CCD暗电流的CCD单元结构,包括由顺次排列的多个多晶硅电极(5)组成的C⑶单元,与CXD单元对应的埋沟信道(6),其特征在于埋沟信道(6)由第一埋沟信道(6-1)和第二埋沟信道(6-2)组成,第二埋沟信道(6-2)的掺杂浓度低于第一埋沟信道 (6-1)的掺杂浓度,第二埋沟信道(6-2)的位置正对其中一个多晶硅电极(5)设置,第一埋沟信道(6-1)的位置与其余的多晶硅电极(5)相对,第二埋沟信道(6-2)的宽度与一个多晶硅电极(5)的宽度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CCD暗电流的CCD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CD单元有多个,多个CXD单元成列设置;每个CXD单元对应一个第二埋沟信道(6-2),相邻两个第二埋沟信道(6-2)的间隔距离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降低CCD暗电流的CCD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埋沟信道(6-1)的掺杂浓度为3. 0 X IO1Vcm3 ;第二埋沟信道(6-2 )的掺杂浓度为1.0X 1016/cm3o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低CCD暗电流的CCD单元结构,包括由顺次排列的多个多晶硅电极组成的CCD单元,与CCD单元对应的埋沟信道,其改进在于埋沟信道由第一埋沟信道和第二埋沟信道组成,第二埋沟信道的掺杂浓度低于第一埋沟信道的掺杂浓度,第二埋沟信道的位置正对其中一个多晶硅电极设置,第一埋沟信道的位置与其余的多晶硅电极相对,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CCD暗电流的CCD单元结构,包括由顺次排列的多个多晶硅电极(5)组成的CCD单元,与CCD单元对应的埋沟信道(6),其特征在于:埋沟信道(6)由第一埋沟信道(6-1)和第二埋沟信道(6-2)组成,第二埋沟信道(6-2)的掺杂浓度低于第一埋沟信道(6-1)的掺杂浓度,第二埋沟信道(6-2)的位置正对其中一个多晶硅电极(5)设置,第一埋沟信道(6-1)的位置与其余的多晶硅电极(5)相对,第二埋沟信道(6-2)的宽度与一个多晶硅电极(5)的宽度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朝敏翁雪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