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石材加工废水处理回用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90555 阅读:3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石材加工废水处理回用池,其特征在于该初次沉淀池的输出端与混合反应池连接,混合反应池的输出端与二次沉淀池连接,混合反应池内设置搅拌装置。该回用池可连续运行,也可间歇运行,运行稳定可靠,不需要启动准备阶段。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净化生产废水实现达标排放的功能,经过处理后的出水严格执行国家及地区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各项出水指标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废水处理工艺成熟可靠,并结合当今最新科学技术,确保废水处理系统能长期、稳定或间歇运行;设备布置合理,结构紧凑,减少占地面积,投资和运行费用省;操作管理方便、技术要求简单,宜于长期使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石材加工工艺中冲洗、打磨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的设计,并可使用于其它类似工艺,具体地说是一种建筑石材加工废水处理回用构筑物,能够将生产过程中产生较高悬浮固体的生产废水进行净化处理,使处理后的废水达到重复利用或者达标排放的目的。
技术介绍
在我国目前各类建筑石材加工工艺中,产品需要水洗打磨等工序,产生的生产废水含有较多的悬浮固体(SS>3000mg/l)、泥砂等原材料,由于这些材料比较容易浓缩沉淀, 污泥板结情况比较严重,因此冲洗及打磨时的耗水量较大。生产废水如果不经过有效的处理直接排放则会严重堵塞排水管路,对排放点周围的环境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加工企业往往由于受到场地条件的限制无法建设较大的反应池和沉淀池,或者仅仅靠自然沉淀无法实现生产废水回用或者达标排放的目标。建筑石材加工工艺中对该部分冲洗、打磨用水的水质要求往往不高,通常要求悬浮固体含量SS<200mg/l。因此,通过设计紧凑型一体化的净水池去除较大颗粒易沉淀的悬浮物质,使得净化出水悬浮固体含量 SS<200mg/s,实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充分回用生产废水,减少工艺生产耗水量,对于节约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石材加工废水处理回用池,可以较好的使生产废水经过简单紧凑的处理,实现回用或者达标排放的功能,有利于一站式运行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石材加工废水处理回用池,它主要包括初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该初次沉淀池的输出端与混合反应池连接,混合反应池的输出端与二次沉淀池连接,混合反应池内设置搅拌装置。混合反应池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反应池,二级反应池和三级反应池,其中一级反应池内设置快速搅拌机,二级反应池内设置慢速搅拌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底部均设有泥斗,该废水处理回用池还设有与该泥斗相配合的抓斗机。在混合反应池上方设置混凝剂、助凝剂投加系统。原水进水管通过进水堰与配水井连接,配水井通过配水花墙与初次沉淀池连接。一次沉淀池设置指形集水槽与一级反应池连接,一级反应池通过过水孔与二级反应池连接,二级反应池通过进水堰与三级反应池连接,三级反应池通过配水花墙与二次沉淀池连接,二次沉淀池设置指形集水槽与集水井连接,集水井设置提升水泵。本技术通过紧凑的池体布置和相应的工艺设备,实现各部高效处理的功能。 该回用池可连续运行,也可间歇运行,运行稳定可靠,不需要启动准备阶段。该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净化生产废水实现达标排放的功能,经过处理后的出水严格执行国家及地区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各项出水指标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废水处理工艺成熟可靠,并结合当今最新科学技术,确保废水处理系统能长期、稳定或间歇运行;设备布置合理,结构紧凑, 减少占地面积,投资和运行费用省;操作管理方便、技术要求简单,宜于长期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处理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沿图2的A-A线的剖面图。图4为沿图2的B-B线的剖面图。图5为沿图2的C-C线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的描述。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建筑石材加工废水处理回用池,它主要包括配水井3、初次沉淀池10,混合反应池11、12、13,二次沉淀池14,集水井18,泥斗8及抓泥机17。原水通过管道或渠道1经过进水堰2进入配水井3内,经过配水花墙4进入初次沉淀池10。此时大颗粒易沉淀污染物得到有效的沉淀去除,污泥沉积于泥斗8中,水力停留时间约1. 5小时。通过指形集水槽5收集沉淀后上清液进入混合反应池11。通过混凝剂投加系统18、助凝剂投加系统16自动投加混凝剂或助凝剂,经过快速搅拌机6混合,在一级反应池11和二级反应池12、三级反应池13进行絮凝反应。一级反应池通过快速搅拌机6提供桨板边缘线速度约0. 5m/s,后经过水孔15进入二级反应池,通过慢速搅拌机7提供桨板边缘线速度约0. 3m/s,后经过进水堰2进入三级反应池,通过水力流态产生约200S—1的速度梯度。经约20分钟的絮凝反应后通过配水花墙4进入二次沉淀池14。此时较细微难以沉淀的污染物可以得到很好的去除,将沉积在沉淀池底部泥斗8中。二次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约1.8小时。出水通过指型槽5均勻收集进入集水井18。出水水质均可达到生产废水排放标准或者回用水质标准,通过提升水泵9排放或者回流到冲洗工序,实现环保、节能的目标。由于工业废水中的污泥较为致密且难以通过水力排除,因此一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的泥斗8污泥通过抓泥机17定期抓取排除,污泥排放至污泥干化池19。其中混凝剂投加系统18、助凝剂投加系统16、快速搅拌机6,慢速搅拌机7、指型集水槽5,抓泥机17等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细描述。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石材加工废水处理回用池,它主要包括初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该初次沉淀池的输出端与混合反应池连接,混合反应池的输出端与二次沉淀池连接,混合反应池内设置搅拌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石材加工废水处理回用池,其特征在于混合反应池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反应池,二级反应池和三级反应池,其中一级反应池内设置快速搅拌机,二级反应池内设置慢速搅拌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石材加工废水处理回用池,其特征在于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底部均设有泥斗,该废水处理回用池还设有与该泥斗相配合的抓斗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石材加工废水处理回用池,其特征在于在混合反应池上方设置混凝剂、助凝剂投加系统。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石材加工废水处理回用池,其特征在于原水进水管通过进水堰与配水井连接,配水井通过配水花墙与初次沉淀池连接。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石材加工废水处理回用池,其特征在于一次沉淀池设置指形集水槽与一级反应池连接,一级反应池通过过水孔与二级反应池连接,二级反应池通过进水堰与三级反应池连接,三级反应池通过配水花墙与二次沉淀池连接,二次沉淀池设置指形集水槽与集水井连接,集水井设置提升水泵。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石材加工废水处理回用池,其特征在于该初次沉淀池的输出端与混合反应池连接,混合反应池的输出端与二次沉淀池连接,混合反应池内设置搅拌装置。该回用池可连续运行,也可间歇运行,运行稳定可靠,不需要启动准备阶段。该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净化生产废水实现达标排放的功能,经过处理后的出水严格执行国家及地区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各项出水指标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废水处理工艺成熟可靠,并结合当今最新科学技术,确保废水处理系统能长期、稳定或间歇运行;设备布置合理,结构紧凑,减少占地面积,投资和运行费用省;操作管理方便、技术要求简单,宜于长期使用。文档编号B01D21/08GK202052369SQ20112010063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8日专利技术者王健, 王如华 申请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石材加工废水处理回用池,它主要包括初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该初次沉淀池的输出端与混合反应池连接,混合反应池的输出端与二次沉淀池连接,混合反应池内设置搅拌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王如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