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轻量且具有优良的强度的机动车行走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机动车行走部件(10)具有减重孔(h)且为铝合金制,其特征在于,晶粒未粗大化的部位即正常部的屈服点为270MPa以上,从肋(11)的减重孔(h)侧的规定部位即肋部端到腹板(12)的减重孔(h)侧的规定部位即减重孔部端的最短长度为6mm以上。机动车行走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铸锭原料制作工序、热处理工序、成形加工工序、锻造工序、减重孔形成工序、调质处理工序,形成从肋的所述减重孔侧的规定部位即肋部端到腹板的所述减重孔侧的规定部位即减重孔部端的最短长度为6mm以上的机动车行走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能够实现轻量化的减重孔的。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机动车行走部件,通常使用6000系(JIS6000系)的铝合金,例如6106、 6111、6003、6151、6061、6N01、6063等铝合金。此种6000系铝合金的锻造材料为高强度且高韧性,耐腐蚀性比较优良。而且,6000系铝合金自身的合金元素量少,容易将废料再利用作为6000系铝合金熔化原材料,因而再利用性优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通过使用此种6000系铝合金,能够实现机动车的高强度化。另一方面,近年来,机动车排出的CO2引起的气候暖化的问题逐渐严重。为了削减此种从机动车排出的CO2,机动车的轻量化有效。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16344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8-223108号公报在机动车行走部件中,实现轻量化并确保强度非常重要。此处,在以往的机动车行走部件中,为了轻量化而考虑有在机动车行走部件上形成减重孔的方法,但根据本专利技术者们的研究结果可知,由于形成减重孔,而在肋的内侧(形成减重孔的一侧)附近的部位生成粗大的晶粒,该部位的屈服点下降,因而机动车行走部件的强度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作出,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轻量且具有优良的强度的。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行走部件(以下适当称为行走部件), 具有减重孔且为铝合金制,其特征在于,晶粒未粗大化的部位即正常部的屈服点为270MPa 以上,从肋的所述减重孔侧的规定部位即肋部端到腹板的所述减重孔侧的规定部位即减重孔部端的最短长度为6mm以上。根据此种结构,通过具有减重孔而使行走部件变得轻量,通过使正常部的屈服点为270MPa以上而使作为行走部件的屈服点优良。而且,通过使从肋部端到减重孔部端的最短长度为6mm以上,从而不会在肋上产生由于再结晶而导致晶粒粗大化的部位即再结晶部,行走部件的强度不会下降。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行走部件的制造方法,所述机动车行走部件具有减重孔且为铝合金制,并且其晶粒未粗大化的部位即正常部的屈服点为270MPa以上,所述机动车行走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制作铸锭原料的铸锭原料制作工序;对所述铸锭原料进行热处理的热处理工序;对进行所述热处理后的铸锭原料进行成形加工的成形加工工序;对进行所述成形加工后的成形加工材料进行锻造的锻造工序;在进行所述锻造后的锻造材料上形成减重孔的减重孔形成工序;对形成有所述减重孔的减重孔形成构件进行调质处理的调质处理工序,在所述锻造工序中,形成减重孔形成部位,该减重孔形成部位是形成所述减重孔的部位,在所述减重孔形成工序中,通过除去所述减重孔形成部位,从而形成从肋的所述减重孔侧的规定部位即肋部端到腹板的所述减重孔侧的规定部位即减重孔部端的最短长度为6mm以上的机动车行走部件。根据此种制造方法,通过在锻造工序中形成减重孔形成部位并在减重孔形成工序中除去减重孔形成部位,而使从肋部端到减重孔部端的最短长度为6mm以上,从而使行走部件轻量化,并且能够制造在肋中不会产生再结晶部而强度优良的行走部件。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行走部件,通过形成减重孔而能够实现轻量化,能够削减从机动车排出的co2。而且,即使形成减重孔,也具有作为机动车行走部件的优良的强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行走部件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轻量且强度优良的机动车行走部件。附图说明图1(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行走部件的示意图,(b)是(a)的X_X线的剖视图, 是用于说明从肋部端到减重孔部端的最短长度的示意图。图2(a)、(b)是用于说明机动车行走部件的再结晶部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行走部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4(a)、(b)是表示减重孔形成工序中的修整方法的概要的说明图。图5(a)是表示实施例中的试验材料的示意图,(b)是表示实施例中的试验材料的载荷与位移的关系的载荷-位移线图。符号说明10机动车行走部件(行走部件)11肋12腹板13毛边(内毛边)d从肋部端到减重孔部端的最短长度h减重孔g再结晶部Sl铸锭原料制作工序S2热处理工序S3成形加工工序S4铸造工序S5减重孔形成工序S6调质处理工序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行走部件>如图1 (a)、(b)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行走部件(以下适当称为行走部件)10是具有减重孔h的铝合金制的机动车行走部件10。在此,行走部件10是指例如悬臂(L字)、下臂、上臂、关节、连杆(link) (I字)等, 在图1(a)中,示出上臂的方式。并且,在行走部件10中,晶粒未粗大化的部位即正常部(参照图2)的屈服点为 270MPa以上,从肋11的减重孔h侧的规定部位即肋部端到腹板12的减重孔h侧的规定部位即减重孔部端的最短长度(以下适当称为最短长度)d为6mm以上。以下,说明各结构。[铝合金]使用铝合金作为行走部件10的材质,如上所述通常使用高强度且高韧性、耐腐蚀性比较优良的6000系(JIS6000系)的铝合金。6000系铝合金自身的合金元素量少,容易将废料再利用作为6000系铝合金熔化原材料,因而具有再利用性优良的特征。作为6000 系铝合金,例如可以列举出6106、6111、6003、6151、6061、6N01、6063等。[正常部的屈服点=27OMPa以上]在本专利技术中,正常部是指晶粒未粗大化的部位。在行走部件10的制造过程中,为了进行用于形成减重孔h的剪切,而需要减薄用于形成减重孔h的规定范围即穿孔的部位,并形成减重孔形成部位,该减重孔形成部位是用于形成减重孔h的部位。若该减重孔形成部位厚,则会挤裂毛边(日文原文〃 U )13, 腹板12的内侧(减重孔h侧)的形状不良。具体来说,例如将外径70 80mm的成形加工材料通过锻造减薄至厚度5 30mm, 然后,将穿孔的部分减薄至1 3mm,而形成减重孔形成部位。若如此减薄成形加工材料的减重孔形成部位,则从毛边13附近到腹板12会产生大的锻造变形。并且,若对形成有减重孔h的减重孔形成构件进行热处理时,由于对变形积存较多的部位加热,因此从毛边13附近到腹板12,晶粒进行再结晶,因而晶粒粗大化。如此,将未由于再结晶而晶粒粗大化的部位称为正常部,例如相当于肋11的部分 (肋部)或腹板12的一部分(腹板12中的毛边13附近以外的部分)(参照图2(a))。而且,晶粒未粗大化的部位是指再结晶率为10%以下的部分。并且,该正常部的屈服点为270MPa以上。通过使正常部的屈服点为270MPa以上, 从而作为行走部件10具有良好的强度。屈服点例如能够通过JIS Z 2241测定,再结晶率例如能够通过截面微组织观察 (光学显微镜)测定。[从肋部端到减重孔部端的最短长度6mm以上]在本专利技术中,肋部端是行走部件10的肋11的减重孔h侧的规定部位即肋11的内侧(腹板12侧)的端部,减重孔部端是行走部件10的腹板12的减重孔h侧的规定部位即腹板12的内侧(减重孔h侧)的端部。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中,关于肋部端及减重孔部端的更具体的情况如下所述设定。如图1(b)所示,沿肋11的横向侧面引出直线(水平)A1,并沿肋11的内侧的纵向侧面的斜面引出直线A2。以该直线Al与直线A2的交点为轴,相对于直线Al垂直地引出线,该线与肋11重叠的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动车行走部件,具有减重孔且为铝合金制,其特征在于,晶粒未粗大化的部位即正常部的屈服点为270MPa以上,从肋的所述减重孔侧的规定部位即肋部端到腹板的所述减重孔侧的规定部位即减重孔部端的最短长度为6mm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3.15 JP 2010-0581671.一种机动车行走部件,具有减重孔且为铝合金制,其特征在于, 晶粒未粗大化的部位即正常部的屈服点为270MPa以上,从肋的所述减重孔侧的规定部位即肋部端到腹板的所述减重孔侧的规定部位即减重孔部端的最短长度为6mm以上。2.一种机动车行走部件的制造方法,所述机动车行走部件具有减重孔且为铝合金制, 并且其晶粒未粗大化的部位即正常部的屈服点为270MPa以上,所述机动车行走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制作铸锭原料的铸锭原料制作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阪本正悟,稻垣佳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