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圆管状发射电极的等离子灭菌设备,该灭菌设备具有一圆筒状容器,在该容器中央以绝缘构件架设组装有一直径较容器小的圆管状发射电极,在该发射电极与该容器之间具有一间隔距离,该间隔距离即是产生电场的空间,该间隔距离为20~30毫米。(*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圆管状发射电极的等离子灭菌设备,该灭菌 设备是在一圓筒状容器中安装有多孔式圆管状电极,该圓管状电极是基于 电容式射频原理提供均匀电场的发射电极。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技术中,等离子灭菌方法已由国外厂商开发完成,此类灭菌 方法主要是将过氧化氢在低压(真空)环境中等离子化,并藉由该过氧化 氢等离子来提供灭菌作用,此种方法经检验确实能够达到极佳的灭菌效 果。惟在开发此类等离子灭菌设备时发现要将过氧化氯等离子化时,遇到 了技术性的困难点,因为此类等离子灭菌设备必须拥有一个可以抽成低压 (真空)的容器,然后将过氧化氢气化后灌入容器之中,并在容器中将气 化后的过氧化氢等离子化,然而如何能够将低压(真空)容器中气化的过 氧化氢等离子化就是一 门相当大的学问,几经实验后发现藉由电容式射频 原理在容器中产生电场,可以使得在容器中气化的过氧化氢有效的等离子 化,但如何能够在容器中产生均匀的电场,则有赖于一适切的发射电极。在国内已取得专利的低温等离子发生器的种类已有多种,以ZL02132943. 5《低温等离子发生器》来看,该低温等离子发生器由陶磁管, 镍铬丝绕制的阳极,铜板绕制的阴极和散热块组成,其中陶磁管采用硅酸 盐材料烧制,镍铬丝绕制的阳极装置在陶磁管内壁上,由铜板绕制的阴极 贴附在陶磁管的外壁上,在铜板电极外侧灌注耐高温散热涂料,陶磁管装 置在散热块内。本专利技术的等离子体发生的密度高,能量大,可以工业化处 理废气、废水及水源净化处理,可以大面积用于农业、林业病虫害防治及 航空航天领域。此一设计在结构配置上无法适用于等离子灭菌设备,尤其 是运用在过氧化氬等离子灭菌设备时,对其所运用的材料会有腐蚀发生。 另由ZL98115880. 3《 一种高频低温等离子体消毒灭菌方法和设备》 及ZL 98217467.5《 一种高频低温等离子体消毒灭菌装置》来看,此两 案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取得的专利,在此两专利案中提出的装置是以设置在容器内的金属冷却电极与金属壳体分别作为产生等离子体的两个电极,与高频电源输出端相连接;等离子体工作物质为过氧化氢;金属冷却 电极以中空的金属管内部通冷却剂构成。此一设计虽然能够达到产生低温 等离子的作用,但由于其阳极电极设置在容器的中央,会造成使用上的不 便,而且其阳极电极与壳体间的距离较远,在其壳体中又挂设有要进行消 毒的对象,其必然会造成电场的干扰,对等离子的产生有负面的影响。本专利技术人先前曾提出了第200620045095. 6号r用于等离子灭菌设备 的基于电容式射频原理的圆管状发射电极」,该发射电极是采用铝或者铝 的合金材料加工制成的一圆管状结构,在该发射电极表面密布有许多的小 穿孔,该发射电极可同心组装于一呈圓管状的金属容器之中,馈线穿过容 器后与发射电极相接,而金属容器则接地,藉此可在发射电极与容器之间 形成一均匀的电场,同时能够提供灭菌容器极佳的运用空间,唯如何能够 提供最佳的电场以及内部空间运用率,则需要进一步加以探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在提供一种具有圆管状发射电极的等离子灭菌设备, 其是在一圆筒状容器中以绝缘构件组装有一圆管状发射电极,在经由不断 的实验与论证之后,在该圓管状电极的外壁与容器的內壁之间选定了 20~30毫米的距离,如此即可拥有适切的电场距离以提供最佳的等离子 产生效果,以确保等离子灭菌设备的灭菌功效;同时也可以让灭菌容器在 使用时拥有够宽敞的内部空间,而能够提高灭菌设备的使用方便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圆管状发射电极的等离子 灭菌设备,该灭菌设备具有直径大于圓管状发射电极的圓筒状容器,所述圓管状发射电极安装在圆筒状容器中,并与所述圆筒状容器具有相同的中 心轴线,其中所述发射电极的外壁与所述容器的内壁之间的间隔距离为 20 - 30毫米。前述具有圓管状发射电极的等离子灭菌设备,其中该发射电极的外 壁与该容器的内壁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2~ 27毫米。前述具有圓管状发射电极的等离子灭菌设备,其中该发射电极是以 绝缘构件架设组装容器中。前述具有圓管状发射电极的等离子灭菌设备,其中该容器采用铝或 铝合金材料加工制成。前述具有圆管状发射电极的等离子灭菌设备,其中该发射电极采用 铝或者铝的合金材料加工制成。本技术在容器的内壁与圆管状的发射电极的外壁之间选定了20~30毫米的距离,能够获得一最佳的电场产生空间,同时能够让圓管 状的发射电极内侧拥有足够的容置空间以置放待灭菌对象,故而能够提供 最佳的实用效果。附图简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有圓管状发射电极的等离子灭菌设备的容器与 圓管状发射电极端面示意图2是本技术具有圆管状发射电极的等离子灭菌设备的馈线配 置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具有圆管状发射电极的等离子灭菌设备 具有一圓筒状容器IO,该容器10可采用铝或铝合金材料加工制成,在该 容器10中以绝缘构件12架设组装有一直径较容器10小的圆管状发射电 极20,该发射电极20是采用铝或者铝的合金材料加工制成,安装时该发 射电极20是组装在该容器10的中央,亦即二者是呈同心圆(具有中心轴 线)的配置方式,故而在该发射电极20的外壁上的任一点与该容器10 的內壁之间具有相同的最近间隔距离,该间隔距离即是产生电场的空间。配合图2的示意图来看,该馈线30由容器10外側穿入容器10然后 与发射电极20相接,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是在发射电极20内侧以一固 定螺帽32将馈线30内端固定在发射电极20内侧,在将容器10连接地线 之后,藉此在通电后就能够在发射电极20与容器IO之间产生均匀的电场。本技术的结构配置上,该发射电极20与容器10间的间隔距离大 小与实际操作的效果有绝对的关联性,兹将间隔距离大小变化的优缺点比较如下该间隔距离愈小 优点产生等离子所需的电压愈低;在发射电极20内侧可供放置待灭菌物品的空间愈大; 缺点产生等离子的电场空间就愈小,相对的产生等离子的量就愈少,会影 响到灭菌所需的时间及灭菌效果;该间隔距离愈大 优点产生等离子的电场空间就愈大,相对的产生等离子的量就愈多,可以 节省灭菌所需的时间并确保灭菌效果; 缺点产生等离子所需的电压愈高;在发射电极20内側可供放置待灭菌物品的空间愈小;由于上述的问题,如何能够选定在该发射电极20与容器10间最适切 的间隔距离即成为相当重要的课题。经由不断的实验与论证后,确认了该发射电极20的外壁与容器10 的內壁间最适切的间隔距离为20~30毫米,在此间隔距离之间能够以 5KHz-100KHz的电源输出频率在电场中产生电弧,且该间隔距离所形成的 电场空间足够产生适量的等离子以供灭菌使用。本技术针对具有圓管状发射电极的等离子灭菌设备进行优化设 计,在容器10与发射电极20之间探究出了最适切的间隔距离,在实际中 证实在内径为300 - 800毫米规格的容器10中组装的该发射电极20,在 该发射电极20的外壁与容器10的內壁间最适切的间隔距离为20 - 30毫 米;又其中最佳的间隔距离是22~ 27毫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圆管状发射电极的等离子灭菌设备,该灭菌设备具有直径大于圆管状发射电极的圆筒状容器,所述圆管状发射电极安装在圆筒状容器中,并与所述圆筒状容器具有相同的中心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电极的外壁与所述容器的内壁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0~30毫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圆管状发射电极的等离子灭菌设备,该灭菌设备具有直径大于圆管状发射电极的圆筒状容器,所述圆管状发射电极安装在圆筒状容器中,并与所述圆筒状容器具有相同的中心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电极的外壁与所述容器的内壁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0~30毫米。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圆管状发射电极的等离子灭菌设备, 其特征在于该发射电极的外壁与该容器的内壁之间的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其一,吴定梁,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朗索医用消毒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