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浮油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875900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体浮油回收系统,可用于海域或江、河、湖泊水域浮油的回收,可解决溢油快速收集的难题,减轻污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体浮油回收系统包括机体外壳,浮箱,机体的前端端面上设有收油口,收油口下方的机体外壳连接第一铲油板;机体内设有油水分离舱,收油口与油水分离舱之间设有防浪板;油水分离舱内设有可使油水分离舱中的浮油流入的储油室,储油室将油水分离舱分为前舱和后舱,其内设有通向外部的输油管道;后舱中设有通向外部的抽水管。系统浮油收集过程中通过两级油水分离极大的减小油水分离所需装置的体积,增加了装置的浮油收集量,提高了回收效率,适用于多种油品,且防风浪的装置使系统运行平稳,抗风浪能力强。(*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面油品运输泄漏应急处置
,具体为一种分离或清除油脂或油状物质的装置,特别是一种解决溢油污染的水体浮油回收系统,可用于海域或江、 河、湖泊水域浮油的回收。
技术介绍
随着各国对石油需求的日益增长,水上石油运输发展迅速,但同时船舶溢油事故也增多,每年全世界因油船事故溢油约40万吨。1973— 2006年,我国沿海共发生大小船舶溢油事故沈35起,其中溢油50t以上的重大船舶溢油事故共69起,总溢油量达3. 7万吨。泄漏到水体中的溢油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对河海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的污染。另外,石油挥发的有机蒸气扩散到大气中同样污染环境,引发光化学烟雾,损害环境中的有机物,引起植物坏死等。因此,溢油回收不但可以收集浪费的能源,而且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具有重大意义。水上溢油的处理方法分为化学法、生物法和物理法。化学法是用化学制剂将溢油分散或凝固,即通过改变溢油在水域环境中的存在形态来达到降低污染的目的,处理溢油的化学制剂包括溢油分散剂、聚油剂、凝油剂和吸油剂等,适用于溢油油膜很薄的情况。生物法是通过生物分解作用将溢油清除,溢油清除时间较长。物理法是在不改变溢油存在形态的情况下将溢油从水面分离出来,是处理水面溢油的理想方法,可以避免对环境的进一步污染,可以采用机械装置或者吸附材料回收溢油。而通常吸附材料只适用于吸附很薄的油层,在溢油事故的后期处理或较小的溢油事故中使用。机械装置中,收油网主要用于水面上乳化的溢油、受垃圾污染的溢油和高粘度溢油的回收。撇油器是溢油回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基于其不同工作原理,主要应用为溢油回收机、船携式收油系统和溢油回收船。溢油回收机的动态收油效果较差,工作时必须将其放在浮油中间或是浮油相当厚的部位,同时要求浮油应朝回收机的方向流动。溢油回收船多用于大面积海洋溢油事件中,其造价很高。船携式溢油回收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时可由油船、挖泥船或浮艇拖曳或顶推作业,是内河和港口溢油回收处理的良好选择。而实际上,船携式溢油回收系统工作时受工作环境、回收的溢油种类、油膜厚度、水况(风浪、潮流、温度)和水面垃圾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回收效率一般较低,只能达到60%。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体浮油回收系统,其浮油收集过程中通过两级油水分离极大的减小油水分离所需装置的体积,增加装置浮油收集量,系统运行平稳,抗风浪能力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水体浮油回收系统,包括机体外壳,浮箱,机体的前端端面上设有收油口,收油口下方的机体外壳连接第一铲油板;机体内设有油水分离舱,收油口与油水分离舱之间设有防浪板,防浪板连接机体上部外壳,与机体下部外壳间留有间距;油水分离舱内设有可使油水分离舱中的浮油流入的储油室,储油室将油水分离舱分隔为前舱和后舱,储油室底部与机体下部外壳间留有使前舱与后舱之间相通的通道,储油室中设有通向外部输油管道;油水分离舱后舱的底部设有通向外部的抽水管。本技术的水体浮油回收系统,机体上还设有抽油装置,抽油装置连接储油室中的输油管道,将储油室中水分含量极少的油回收到机体本身自备或其他监控作业船专备的储油装置中。本技术的水体浮油回收系统,机体上还设有抽水装置,抽水装置连接抽水管, 抽出的水保持一定的速度从回收系统机体的尾部流入水体中,可促使回收系统的机体向前移动,收集前方的浮油。本技术中,机体上还可以设置动力机组,在需要时启动,机体可沿与收油口所在端面垂直的方向运行,加速收油速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水体回收系统的机体为长方形,收油口在机体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面上延伸,单位行程内可增加浮油回收量,被处理的污染水体面积更大。在浮油回收工作完成时,可由其它监控作业的船只将本回收系统沿长度方向上拖回。本技术的水体浮油回收系统,所述第一铲油板与收油口下方的机体外壳之间为转动连接,可根据浮油的厚度调节第一铲油板的吃水深度,将水体上的浮油进行第一级分离使其流入油水分离舱。作为本技术的一个改进,储油室入油口的下部外壁上设有第二铲油板,第二铲油板可在对油水分离舱中含水量较小的水油混合物进行二级分离时降低所分离出的浮油的含水量。第二铲油板与储油室入油口的下部外壁优选为转动连接,可根据油水分离舱内浮油的厚度调节第二铲油板的吃水深度。作为本技术的一个改进,水体浮油回收系统的收油口上方的机体外壳向上倾斜,可以防止风浪过大或机体前进速度过快时风浪扑上机体上甲板,可保证机体平稳的进行工作。为了使防风浪的效果更好,作为本技术的改进,防浪板上设有挡块,挡块为三棱柱体,挡块的一个侧面紧附于防浪板上,可更好的缓冲风浪的冲力;同时挡块与收油口下方的机体外壳之间形成一个通道,使一次分离后的浮油较平稳的顺着通道流入油水分离舱。防浪板与油水分离舱之间还设有隔板,隔板安装于机体下部外壳上,与机体上部外壳间留有间距;此处结构将油水分离舱与外部相对隔开,水体上的浮油经收油口沿着下部壳体进入,防浪板与隔板间水位高度超过隔板高度时,进入油水分离舱,可保证油水分离舱内水油混合物处于相对平稳状态,以便进行二级油水分离。油水分离舱的后舱中设有水位限制板,水位限制板的高度低于隔板的高度,抽水将引起机体内的水位下降,水位限制板的设置可通过限制机体内的水位达到控制机体吃水深度的目的。本技术的水体浮油回收系统,所采用抽水装置为气提装置,可安装在回收系统的机体上,气提装置比一般的水泵提供更高的抽取效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水体浮油回收系统在运行时,通过第一铲油板一级分离后的油水混合物进入带有防风浪装置的收油口进入存储室进行二级油水分离,进而将分离后的浮油回收,将水回放入水体中。两级油水分离极大的减小油水分离所需装置的体积, 增加了装置浮油收集量,提高了回收效率,适用于各种油品,且防风浪的装置使系统运行平稳,抗风浪能力强。附图说明图1所述为本技术水体浮油回收系统的机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A-A方向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加明显易懂,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结合图1至图3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水体浮油回收系统,包括机体外壳1,浮箱,机体的前端端面上设有收油口 3,机体为长方形,收油口 3在机体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面上延伸,收油口 3上方的机体外壳向上倾斜;收油口 3下方的机体外壳连接第一铲油板4,第一铲油板4与收油口 3下方的机体外壳之间为转动连接; 机体内设有油水分离舱2,收油口 3与油水分离舱2之间设有防浪板6,防浪板6连接机体上部外壳,与机体下部外壳间留有间距,防浪板6上设有挡块61,挡块61为三棱柱体,挡块 61的一个侧面紧附于防浪板6上;防浪板6与油水分离舱2之间还设有隔板7,隔板7安装于机体下部外壳上,与机体上部外壳间留有间距;油水分离舱2内设有可使油水分离舱2中的浮油流入的储油室5,储油室5将油水分离舱分隔为前舱21和后舱22,储油室5底部与机体下部外壳间留有使前舱21与后舱22之间相通的通道,储油室5中设有通向外部输油管道52 ;油水分离舱后舱22的底部设有通向外部的抽水管8。储油室5入油口的下部外壁上设有第二铲油板51,储油室5中设有通向外部输油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体浮油回收系统,包括机体外壳,浮箱,其特征是,所述机体的前端端面上设有收油口,收油口下方的机体外壳连接第一铲油板;机体内设有油水分离舱,收油口与油水分离舱之间设有防浪板,防浪板连接机体上部外壳,与机体下部外壳间留有间距;油水分离舱内设有可使油水分离舱中的浮油流入的储油室,储油室将油水分离舱分隔为前舱和后舱,储油室底部与机体下部外壳间留有使前舱与后舱之间相通的通道,储油室中设有通向外部输油管道;油水分离舱后舱的底部设有通向外部的抽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统刘志宏张彦富张彦荣刘志波董春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清波蓝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