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孟赐专利>正文

一种医用自动排气静脉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75820 阅读:3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医用自动排气静脉输液器,涉及医用静脉输液器械。包括进液针头、上输液管、墨菲氏管、墨菲氏管上的排气管、下输液管、药液过滤器、下输液管上夹持的流量调节器、头皮针,其特征在于:在进液针头针座溢流管与针头管底部的隔腔圆环面上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墨菲氏管上的排气管连通固定。优点在于:将排气管与进气针头连接,由针座进气道的进气帽排出,避免墨菲氏管产生负压时空气倒流所带来的药液污染,意外负压时,针座内的贮液阻止了外部空气进入墨菲氏管。同时,在墨菲氏管内设置有浮动单向阀,使墨菲氏管意外倒置时,气液不产生互换对流,防止空气进入下输液管。(*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用静脉输液器械。技术背景静脉输液器由进液针头、上输液管、墨菲氏管、下输液管、药液过滤器、头皮针依次连接而成,在下输液管下端部安装有流量调节器;同时下输液管中部插接一个药液过滤器, 药液过滤器下方通过插接与乳头接口连接,乳头接口下连硅胶软管及头皮针。进液针头结构为针座中央孔上方固定一个溢液管,溢液管外围固定针头管;在两管底部之间的隔腔圆环面上设置有进气口,针头管上部设置有进液孔及回气孔,液体由此进入后必须先充灌两者间隔空间,当液面到达溢液管时才能从溢液管上端面进入溢液管中,从而流入针座下方固定连通的上输液管,而上输液管上升的空气则由回气孔进入输液瓶。进液针头具有进气与出液双通道,与进气口连通的进气道上还连通有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由进气帽与医用空气过滤膜组成。静脉输液器输液的时候,输液管及墨菲氏管内贮存气体,墨菲氏管的主要作用是输液时,人们能够通过观察药液的滴速来判断药液输入人体的速度。医用静脉输液器结构简单、易于使用,但是也存在不方便问题输液前需先对输液管及墨菲氏管进行人工排气, 排气时候,需要先将墨菲氏管翻转倒立,即下输液管的上端部位于上输液管下端部上方,药液注入墨菲氏管一部分,将墨菲氏管中的部分空气通过下输液管排出后,再将墨菲氏管正立,直至药液通过输液管导出。这种排气方法由于翻转操作,因此时常出现排气不成功或者不充分的现象。为克服上述缺陷,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81007155. 7的“医用自动排气静脉输液器”公开了一种方案。该方案技术要点在于在墨菲氏管安装有排气管,排气管一端伸入墨菲氏管内腔中部,另一端安装着排气不排液的排气帽。其优点在于当药液进入墨菲氏管时,液位自动升到排气管端,同时将空气自动由排气管排出,无需翻转墨菲氏管,操作简捷方便。但是仍存在这样情况,当上输液管堵塞时,墨菲氏管产生负压,排气管、墨菲氏管、下输液管形成一个流道,空气在大气压力下进入排气管及墨菲氏管内腔污染药液。此外,常规输液器还存在的缺陷是病人因故动作失误时,使墨菲氏管突发倒置现象,此时管内气体上升至倒置后的原下管腔,而液体处于原上管腔。而墨菲氏管再恢复正常状态时,腔内气液再次产生腔位互换,气液在互换过程为混合过程。此时上输液管后续进液会压迫混合状态气液进入下输液管,在下输液管中形成间隔气柱段与液柱,气柱段随之进入注射通道,不利于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医用自动排气静脉输液器。本技术的方案是包括进液针头、上输液管、墨菲氏管、墨菲氏管上的排气管、 下输液管、药液过滤器、下输液管上夹持的流量调节器、头皮针,其特征在于在进液针头针座溢流管与针头管底部的隔腔圆环面上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墨菲氏管上的排气管连通固定。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将排气管与进气针头连接,由针座进气道的进气帽排出, 避免墨菲氏管产生负压时空气倒流所带来的药液污染,意外负压时,针座内的贮液阻止了外部空气进入墨菲氏管。同时,在墨菲氏管内设置有浮动单向阀,使墨菲氏管意外倒置时, 气液不产生互换对流,防止空气进入下输液管。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包括进液针头、上输液管5、墨菲氏管7、墨菲氏管7上的排气管4、下输液管11、药液过滤器12、下输液管11上夹持的流量调节器、头皮针,其特征在于在进液针头针座3溢流管与针头管1底部的隔腔圆环面上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墨菲氏管 7上的排气管4连通固定。排气管4不单独设置排气帽,间接与针座3上的进气道连通。初始状态排气由进气道排出,即进液针头插入输液袋中时,因排气管4的内径较上输液管5的内径明显小,排气管4内的液体表面相对张力较上输液管5内的液体表面张力大,故排气管4内的液体下降流速较上输液管5内的流速慢,因而排气初期出现了排气管4内液柱小于上输液管5内的液柱,产生了压强差,所以墨菲氏管7内的气体由经压强较小的排气管4向上经针座3上的进气道排入输液袋内,当墨菲氏管7内的液面升至排气管4内的下端时即完成了排气。意外产生负压时针座3溢液管2与针头管1隔腔内的药液隔断了外部空气进入排气管4,而只会是隔腔内的药液进入排气管4补位。墨菲氏管7下部开口,一个盲口管9紧配合套在开口墨菲氏管7下部内壁中成为组合式墨菲氏管7 ;盲口管9内腔设置有与底部连体的内套管8,内套管8管壁上均布若干通孔,内套管8内圆放置有塑料浮动阀10,塑料浮动阀10呈圆柱体状,其顶部周边均布四个向上凸起的凸台,其底部中央向下凸起一个半球头,圆柱体外圆与内套管8内圆保有间隙, 圆柱体半球头直径大于盲口管9底部向下延展的输出管内圆直径;一个圆盘状限位盘6的下止口紧配合套在盲口管9上部内圆上,限位盘6中央设置有通孔,限位盘6边侧凸起一个短管体。正常输液状态时,药液面处于排气管4下端口平面上,盲口管9淹没在药液中,塑料浮动阀10比重轻所以上浮,其浮动阀10的四个凸台在限位盘6下表面。药液流经限位盘6与浮动阀10之间的空隙,从内套管8管壁上均布的若干通孔进入内套管8下腔,从而进入盲口管9底部的输出管实现输液。因意外引起墨菲氏管7瞬间倒置,此时因限位盘6 上通孔及短管体口径小产生的液体表面张力,使盲口管9内的药液一时不会朝下流入倒置后处于下方的墨菲氏管7原上腔体内,浮动阀10在药液中因浮力上浮顶住盲口管9的输出管口,起着封堵作用,阻止墨菲氏管7内的空气进入下输液管11。限位管上的短管体用于药液由中央通孔进入盲口管9时,气体由此短管体向上排出。上述特征之一排气管4的内径明显小于上输液管5的内径。 上述输液管及相关浮动阀10等亦可为硅胶管或非PVC等材料。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自动排气静脉输液器,包括进液针头、上输液管(5)、墨菲氏管(7)、墨菲氏管(7)上的排气管(4)、下输液管(11)、药液过滤器(1 、下输液管(11)上夹持的流量调节器、头皮针,其特征在于在进液针头针座C3)溢流管与针头管(1)底部的隔腔圆环面上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墨菲氏管(7)上的排气管(4)连通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自动排气静脉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墨菲氏管(7) 下部开口,一个盲口管(9)紧配合套在开口墨菲氏管(7)下部内壁中成为组合式墨菲氏管 (7);盲口管(9)内腔设置有与底部连体的内套管(8),内套管(8)管壁上均布若干通孔,内套管(8)内圆放置有塑料浮动阀(10),塑料浮动阀(10)呈圆柱体状,其顶部周边均布四个向上凸起的凸台,其底部中央向下凸起一个半球头,圆柱体外圆与内套管(8)内圆保有间隙,圆柱体半球头直径大于盲口管(9)底部向下延展的输出管内圆直径;一个圆盘状限位盘(6)的下止口紧配合套在盲口管(9)上部内圆上,限位盘(6)中央设置有通孔,限位盘 (6)边侧凸起一个短管体。专利摘要一种医用自动排气静脉输液器,涉及医用静脉输液器械。包括进液针头、上输液管、墨菲氏管、墨菲氏管上的排气管、下输液管、药液过滤器、下输液管上夹持的流量调节器、头皮针,其特征在于在进液针头针座溢流管与针头管底部的隔腔圆环面上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墨菲氏管上的排气管连通固定。优点在于将排气管与进气针头连接,由针座进气道的进气帽排出,避免墨菲氏管产生负压时空气倒流所带来的药液污染,意外负压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自动排气静脉输液器,包括进液针头、上输液管(5)、墨菲氏管(7)、墨菲氏管(7)上的排气管(4)、下输液管(11)、药液过滤器(12)、下输液管(11)上夹持的流量调节器、头皮针,其特征在于:在进液针头针座(3)溢流管与针头管(1)底部的隔腔圆环面上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墨菲氏管(7)上的排气管(4)连通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孟赐
申请(专利权)人:张孟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