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参在制备降脂保肝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75169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手参在制备降脂保肝药物中的应用,以干燥手参为原料经醇取制得以手参醇取浸膏为活性成分的药物,在5g-30g干燥手参/d的日服量下,用于降脂保肝的治疗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表明手参具有降低血清及肝脏甘油三酯的升高,从而改善脂质异常代谢的作用。同时,手参低剂量还可明显降低血清ALT含量(p<0.05),高、中剂量对降低血清AST含量也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p<0.05),能够保护脂质代谢紊乱所造成的肝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药物效能,尤其是手参药物中应用

技术介绍
祖国医学并无高脂血症的病名,根据其临床常见头晕、胸闷、心悸、肢体麻木、疲倦乏力等证候,可归入眩晕、胸痹、中风、血疲、痰湿等病证范畴。然而祖国医学对脂质的认识却源远流长,如《灵枢·卫气失常第五十九》中说“人有肥有膏有肉……。”认为“膏者其肉淖,……脂者其肉坚……膏者多气,多气者热,热者耐寒。”,形象地描述了脂质在人体中的某些功能作用。若脂膏过多则有形体变化,称为“膏人”、“脂人”,少则“体无膏泽”(《灵枢 经脉第十》)。明代医家张景岳在《类经》中亦云“膏,脂膏也。津液和合为膏,以填补于骨空之中,则为脑为髓,为精为血……。,,由此可知,膏与津液同一源流,属津液之一,膏是津液之稠浊者,膏可以化血。清代医家张志聪对膏脂的生理功能进一步作了补充说明,他在 《灵枢集注》中说“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发泄于腠理,淖泽注于骨,补益髓脑,润泽皮肤,是津液行于三百六十五节,而渗灌于皮肤肌腠者也。溢于外则皮肤膏肥,馀于内则膏脂丰满。”明确提出了人体的膏脂为中焦水谷所化生,随津液的敷布而运行。高脂饮食与高脂血症的发生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这与《素问·通评虚实论篇》中指出的“肥贵人”乃“高粱之疾”之病机一致。现代医家继承并发展了古人对脂质的认识,如有人认为,本病是嗜食肥甘、高粱厚味,脾胃运化失职,肝胆输泄调畅失司,肾输布失调,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十分密切。也有人认为本病往往由于过食肥甘厚味和醇酒乳酪,使脏腑转化不及,或脏腑功能失调,饮食不归正化,膏脂输化障碍或先天禀赋不足,无以“阳化气,阴成形”,均可导致膏脂过多,渗入血中,发生高脂血症。还有人认为本病主要脾胃消谷运化功能失调,转化为痰湿,再由痰湿内滞,浸淫脉管,血行受阻而致血癖为病。部分人认为高脂血症为脾失健运,中焦气机失调,痰湿内生,流注经脉,渗入血中所致。一些人认为高脂血症为本虚标实之证,与肝肾两脏最为密切,其标为痰、为湿、为阳亢,其本为肝肾两虚。通过对379 例高脂血症病例分析认为“气虚”是发病的主要病机,其它病机依次为痰浊、阴虚、血癖。在临床观察中发现,高脂血症患者大多饮食偏嗜,过食肥甘,形体肥胖,且多为从事脑力劳动者ο目前,祖国医学对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其发生或由于外源性脂质摄入过多,或由于体内脂质代谢紊乱所致。多数医家认为高脂血症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以正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高脂血症是血脂异常的惯称,血脂是血浆或血清中的脂类,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游离脂肪酸等。而高脂血症就是指血液中一种或多种脂质成分异常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如果符合以下一项或几项,就说明患有高脂血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过高;低密度脂蛋白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过低等。血浆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有两个来源外源性者来自食物,经消化后由小肠吸收;内源性者由体内合成。甘油三酯在肝内合成,而胆固醇主要在肝和小肠粘膜合成。机体有复杂的反馈机制调节脂质的吸收、合成、分解及排泄,保持其血中浓度的动态平衡。如每人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增加100毫克,血清胆固醇只上升3毫克-5毫克/升。体内每天合成的胆固醇量约有1. 5克,这个量比外源性胆固醇高得多。肝脏既是胆固醇的合成场所,也是分解处理胆固醇的地方。当进食过多的动物脂肪(可成为肝、小肠合成胆固醇的原料) 或有肾病综合症、先天性脂代谢障碍,肝脏代谢出现障碍时,都可引起血清胆固醇水平的明显波动。血脂和脂蛋白通常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这是因为老年人血脂和脂蛋白的代谢全面降低的结果。一般来说,男性到50岁,女性到65岁左右,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达到峰值。高脂血症按发病的原因通常分为两类,即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原发性高脂血症亦称家族性高脂血症,多为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可有家族史,是由于脂质和脂蛋白代谢先天性缺陷以及某些环境因素(例如饮食、营养和药物等),通过未知的机制而引起的。继发性高脂血症系发病于某种病症的病理基础上,或某些药物所引起的脂代谢异常,临床表现为各原发病的特点或有用特殊药物史,并伴有血脂增高。如未控制的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粘液性水肿、肾病综合征、肝内外胆管梗阻、胰腺炎、异常球蛋白血症、 痛风、酒精中毒和服用女性避孕药等。由于血浆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疏水分子,不能直接在血液中被转运,必须与脂蛋白等结合才能使它们完全溶于血液中以便于在体内转运。所以任何导致血浆中携带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的脂蛋白水平升高的原因也可形成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治疗药物过去称为降血脂药物,是指降低血总胆固醇和/或血甘油三酯而言,但“降血脂药物”现多被“调血脂药物"概念取代,因为脂蛋白有多种,有些尚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而且血脂亦非越低越好。高脂血症治疗药物以其结构及作用特点可分为九大类胆酸络合剂为阴离子交换树脂类,可降低血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但该类药物不能降低甚至会升高血甘油三酯;临床试验研究发现考来烯胺可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及心梗发生率。他汀一类(statins)如洛伐他汀、新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等主要降低血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甘油三酯亦有中度降低作用,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可降低冠心病发生及死亡率。副作用主要有胃肠道症状、失眠、皮疹、肌痛,需观察肝、肾功能,测血转氨酶和肌酸激酶等,以防发生横纹肌溶解。留体衍生物谷固醇一般剂量疗效可疑,临床少用。烟酸疗效肯定,主要降低血甘油三酯,对胆固醇亦有降低作用,但药物不良反应较多,新一代烟酸类制剂阿西莫司药物不良反应减轻。苯酸类主要降低血甘油三酯,氯贝丁酯因有报道可增加消化道肿瘤发生率及胆石症发生率,现已少用。后来出现的非诺贝特等对血甘油三酯、血总胆固醇均有降低作用且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临床疗效大规模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ω-6及ω-3型,对ω-3研究较多,主要降低血甘油三酯。粘多糖及多糖类主要降低血甘油三酯,其对冠心病防治作用有待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雌激素替代治疗可用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的绝经期妇女,在已存在冠心病的妇女应用具有二级预防作用。其他调血脂药物具有一定调血脂作用,但其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这些药物大多疗效不确切,长期应用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消化道症状、神经症状、内分泌症状、心脑血管症状等,而且停药后体重、血脂回升快,难以达到长期治疗和预防的目的。此外,目前外科治疗、血浆净化治疗、基因治疗高脂血症等方法正在使用和完善。 如外科治疗有回肠末端切除术、门腔静脉分流吻合术和肝移植术;血浆净化疗法是先将患者血液抽出,从血浆中分离某些成分并将其弃去(去除高浓度脂蛋白),再输入新的血浆或代用品,故又称为血浆置换;基因治疗通过特定的重组DNA,在基因水平治疗遗传性疾病。手参(Gymnadenia conopsea(L. )R. Br.)又称手掌参、佛手参、手儿参等,系兰科手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植物模式种手参为我国传统中药,载于藏医最早医药书《四部医典》,以后历代的蒙、藏本草如《晶珠本草》、《本草图鉴》等均有记载,块根入药,含黏液质、皂甙、挥发油等多种有效成分,在中、藏、蒙药中均用,有益气补血、生精止渴等功效,主治肺虚咳喘、虚劳消瘦、神经衰弱、久泻、失血、带下、乳少、慢性肝炎等症,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国内外未发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手参在制备降脂保肝药物中的应用,以干燥手参为原料经提取制得以手参浸膏为活性成分的药物,在5g-30g干燥手参/d的日服量下,用于降脂保肝的治疗用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智勇张天娥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