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热炉冷却空气自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73448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均热炉冷却空气自动控制装置,压缩空气主管安装在辊底式均热炉的侧旁,在压缩空气主管上连接有数量大于等于1的压缩空气支管和气源支管,压缩空气支管经气动阀门与窗口相连通,气源支管经气动三联件后连接到气缸的电磁控制阀上,气缸同气动阀门的阀芯相连。光电管装配在炉墙的外侧,石英玻璃靠近光电管装在窗口的端头,测温计的一端穿过炉盖后位于均热炉的内腔,电磁控制阀、光电管及测温计同控制器之间均有信号线相连。此控制装置操作灵活可靠,节约气能50~80%,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及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有实用与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连铸坯连轧生产线上用于均热连铸坯 (板坯)的均热炉冷却空气自动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在紧凑式带钢生产线(简称CSP,即Compact Strip Production)上用的辊底式均热炉中连铸板坯监控系统用了多个(处)光电管来检测连铸板坯的实时位置,而光电管对着的窗口直接通入炉膛内部,均热炉内的高温会危及同窗口相近的石英玻璃和光电管,一般采用压缩空气对窗口进行冷却,这是一种开放式的冷却压缩空气流,既没有回放利用,又没有进行有效控制,不论辊底式均热炉内的温度高低或者温度高低是否对石英玻璃和光电管有无影响,压缩的冷却空气总是不断地送入窗口,这种压缩空气的不断开启,严重浪费能源,在一座或两座辊底式均热炉上安装的光电管数量或安装光电管的位置越多,能源浪费 (或消耗)越严重。在本专利技术之前,还没有很好解决此问题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约能源、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减少人员流动以及提高人员安全的均热炉冷却空气自动控制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一种均热炉冷却空气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压缩空气主管、气源支管、压缩空气支管、电磁控制阀、气缸、气动阀门、控制器、 光电管、石英玻璃、窗口和测温计,压缩空气主管安装在有炉盖的辊底式均热炉的侧旁。在压缩空气主管上连接有数量大于等于1的压缩空气支管,压缩空气支管经气动阀门与窗口连通,从压缩空气主管上引出的数量大于等于1的气源支管经气动三联件后连接到气缸的电磁控制阀上,气缸与气动阀门的阀芯相连。光电管装配在炉墙的外侧,石英玻璃靠近光电管装在窗口的端头,测温计的一端穿过炉盖后位于均热炉的内腔。其中电磁控制阀同控制器之间、光电管同控制器之间及测温计同控制器之间均有信号线相连。采用如上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均热冷却空气自动控制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技术效果在于①由于在压缩空气(即冷却空气)支管上安装了电磁控制阀、气缸及气动阀门,可根据炉内的温度情况及时开启或关闭气动阀门以便向窗口内输送或停送压缩冷却空气,节约能源(风能)50 80 %,操作灵活可靠;②操作人员不必忙于各区或各点的操作,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③减少了煤气区域人员的流动,有了安全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均热炉冷却空气自动控制装置的安装示意图,亦为本专利技术的摘要附图。图2为在辊底式均热炉某区域安装冷却空气自动控制装置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均热炉冷却空气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压缩空气主管1、气源支管 2、压缩空气支管4、电磁控制阀5、气缸6、气动阀门7、控制器8、光电管9、石英玻璃10、窗口 11和测温计14,其中电磁控制阀5同控制器8之间有信号线相连,光电管9同控制器8之间有信号线相连,测温计14同控制器8之间有信号线相连。控制器8可选用PLC可编程序控制器,光电管9可选用美国邦纳公司产SMA3DSELQDC及SM3DSRLQDC光电管(配对使用), 测温计14可选用上海南浦仪表厂产WRP-100S型热电偶。压缩空气主管1安装在有炉盖13的辊底式均热炉的侧旁,在压缩空气主管1上连有数量大于等于1的压缩空气支管4,压缩空气支管4经气动阀门7与窗口 11连通,而从压缩空气主管1上引出的其数量大于等于1的气源支管2经过气动三联件3 (已有技术)后连接到气缸6的电磁控制阀5上。所述电磁控制阀5亦可称为电磁换向阀,用来控制气缸 6的作用方向(即正向或反向动作)。气缸6与气动阀门7的阀芯相连,所述气缸6用于驱动气动阀门7的开户或关闭,冷却空气从压缩空气主管1经压缩空气支管4在通过气动阀门7后到达窗口 11,从而保护石英玻璃10及窗外的光电管9不会烧坏。气动三联件3 — 般指空气过滤器、减压阀及油雾器的组合件,流经气源支管2的冷却空气在气动三联件3的作用下经过过滤、减压及去油雾后成为清洁的冷却空气进入气缸6和气动阀门7。光电管9 装配在炉墙12的外侧,石英玻璃10靠近光电管9装在窗口 11的端头,窗口 11的中心线对着(连铸)板坯15。测温计14的一端穿过炉盖13后位于均热炉的内腔,同时处于板坯15 的上方。测温计14检测到均热炉内的温度信号经信号线输给控制器8,这样测温计14与控制器8构成一个温度控制回路,在这个温度控制回路中,由测温计14检测到的炉内温度信号发送给控制器8,并与温度设定点比较,控制器8经信号线将温度信号发送给电磁控制阀 5,电磁控制阀5控制气缸6,气缸6用于打开或关闭气动阀门7。控制器8位于均热炉的控制室内。当均热炉由停产状态向恢复正常生产状态转变时,先按规定程序点火,温度慢慢上升,测温计14检测到的实时温度经信号线传到控制器8内进行自动分析。当均热炉的温度到达预设温度(如彡800°C)时,温度信号经信号线传给控制器8,控制器8发出的电信号经信号线传给电磁控制阀5,电磁控制阀5的电磁铁得电,此时经气源支管2及其上的气动三联件3的冷却压缩空气流经电磁控制阀5进入气缸6并驱动气动阀门7开启,冷却的压缩空气直接从压缩空气支管4进入窗口 11,对石英玻璃10进行冷却,达到冷却的目的,不会引起石英玻璃10或光电管9因温度过高而损害;而在需要将均热炉停炉待命时,操作人员先将均热炉上的燃(煤)气烧嘴关闭,密封的炉膛缓慢降温冷却。当测温计14检测到的实时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如< 800°C ),测温计14测到的温度信号经信号线传给控制器8, 控制器8发出的电信号经信号线传给电磁控制阀5,电磁控制阀5的电磁铁失电,电磁控制阀5换向,压缩的冷却空气不能经气源支管2进入电磁控制阀5,此时气缸6反向运动关闭气动阀门7,冷却的压缩空气不能经压缩空气支管4进入窗口 11,不需对窗口 11进行冷却,达到节约气能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均热炉冷却空气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压缩空气主管(1)、气源支管O)、压缩空气支管(4)、电磁控制阀(5)、气缸(6)、气动阀门(7)、控制器(8)、光电管(9)、石英玻璃 (10)、窗口(11)和测温计(14),压缩空气主管(1)安装在有炉盖(13)的辊底式均热炉的侧旁,其特征在于在压缩空气主管(1)上连接有数量大于等于1的压缩空气支管,压缩空气支管(4)经气动阀门(7)与窗口(11)连通,从压缩空气主管(1)上引出的数量大于等于1的气源支管( 经气动三联件C3)后连接到气缸(6)的电磁控制阀( 上,气缸(6) 与气动阀门⑵的阀芯相连;光电管(9)装配在炉墙(12)的外侧,石英玻璃(10)靠近光电管(9)装在窗口(11)的端头,测温计(14)的一端穿过炉盖(13)后位于均热炉的内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均热炉冷却空气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磁控制阀(5)同控制器⑶之间、光电管(9)同控制器⑶之间及测温计(14)同控制器⑶之间有信号线相连。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均热炉冷却空气自动控制装置,压缩空气主管安装在辊底式均热炉的侧旁,在压缩空气主管上连接有数量大于等于1的压缩空气支管和气源支管,压缩空气支管经气动阀门与窗口相连通,气源支管经气动三联件后连接到气缸的电磁控制阀上,气缸同气动阀门的阀芯相连。光电管装配在炉墙的外侧,石英玻璃靠近光电管装在窗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均热炉冷却空气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压缩空气主管(1)、气源支管(2)、压缩空气支管(4)、电磁控制阀(5)、气缸(6)、气动阀门(7)、控制器(8)、光电管(9)、石英玻璃(10)、窗口(11)和测温计(14),压缩空气主管(1)安装在有炉盖(13)的辊底式均热炉的侧旁,其特征在于:在压缩空气主管(1)上连接有数量大于等于1的压缩空气支管(4),压缩空气支管(4)经气动阀门(7)与窗口(11)连通,从压缩空气主管(1)上引出的数量大于等于1的气源支管(2)经气动三联件(3)后连接到气缸(6)的电磁控制阀(5)上,气缸(6)与气动阀门(7)的阀芯相连;光电管(9)装配在炉墙(12)的外侧,石英玻璃(10)靠近光电管(9)装在窗口(11)的端头,测温计(14)的一端穿过炉盖(13)后位于均热炉的内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梦军徐兴杰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