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酶水解酸化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71023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废水的生物酶处理的装置和方法。生物酶水解酸化装置,包括缺氧区和沉淀池,还包括生物酶反应区(1)、好氧区(2)和污泥酸化池(7),且缺氧区分为高污带缺氧区(3)、中污带缺氧区(4)和低污带缺氧区(5)三个部分;生物酶反应区(1)、好氧区(2)、高污带缺氧区(3)、中污带缺氧区(4)、低污带缺氧区(5)、沉淀池(6)和污泥酸化池(7)依次连接组成。利用该装置处理污、废水的方法,不仅能增加微生物的数量,而且能够改善微生物质量,可以提高水解酸化的效果以及提高对难降解有机物水解酸化的有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废水的生物酶处理的装置和方法,特别指城镇污水处理与污水厂提标改造、石油化工、炼油、焦化、纺织印染、合成革、制药、农药、食品、精细化工、造纸等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工业废水处理的生物酶水解酸化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根据微生物代谢中对氧的需求情况,微生物可以分为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兼性微生物,相应的废水处理工艺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大类。多年来的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厌氧生物处理比好氧生物处理在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处理上有更大的优越性。一些结构复杂、通常在好氧条件下难以被降解的有机物,在厌氧环境下能够改善其可生化性、被一些厌氧微生物分解代谢,且厌氧消化是一些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被生物分解的唯一途径。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的厌氧分解过程十分复杂,有机物的厌氧分解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水解阶段。第二阶段为酸化阶段。第三阶段为产乙酸阶段。第四阶段为产甲烷阶段。从有机物厌氧水解的四个阶段来看,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对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处理的优越性主要在于水解和酸化阶段。我们可以把水解酸化阶段从整个厌氧过程中分离出来,利用其水解能力强,同时能将某些大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较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改善废水可生化性的特点,为后续好氧生物处理创造有利条件。在水解酸化阶段的控制上,可以利用产甲烷菌与水解菌、产酸菌生长速度不同的特点,控制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利用水不断流动的淘洗作用,造成产甲烷菌在反应器中难以繁殖的条件。通过接触酶活性与产甲烷菌活性检验证实,此系统中主要是兼性微生物,同时也有少量产甲烷菌参与了反应。水解酸化工艺放弃了厌氧反应中反应时间长、控制条件要求高的产甲烷发酵阶段,水解酸化由于能够将一些难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易降解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已广泛应用于污、废水处理中。水解酸化池的水解酸化效果与污、废水中底物性质有密切关系,对某些污、废水有明显效果,可使废水B/C值(废水可生化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有利于后续好氧生物处理,但不是对所有的难降解有机物都有效。目前,难降解的有机物多为木质素、腐殖质、醚类、多环芳茎、联苯胺、卤代甲烷、甲基蓝活性物质(MBAS)、除草剂和杀虫剂等,对这些物质的去除,至今尚无比较成熟的处理技术。如何提高水解酸化池对这些有机物的水解酸化效果,提高其对难降解有机物水解酸化的有效性将是今后水解酸化工艺的研究重点。要提高水解酸化的效果以及提高对难降解有机物水解酸化的有效性要满足二个重要条件一是提高微生物的数量;二是改善微生物的质量。以往,水处理工作者在提高微生物的数量方面想了很多办法,如在各反应器中放置各种填料、固定并富集微生物。在提高微生物的质量方面,则需要培养、改性、调节、变异等手段,培养能分解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微生物细菌。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不大。目前已有的处理污、废水所用的水解酸化装置有很多种,如专利申请号200720111909公开了一种水解酸化池,主要由厌氧区(2)、沉淀区(3)组成,其特征在于厌氧区(2)和沉淀区(3)设置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沉淀区(3),下层为厌氧区(2),厌氧区(2) 和沉淀区⑶之间为配水区(4),厌氧区⑵为一环形推流池,池内采用隔板(11)隔开,在池的底部设有推流器(6),沉淀区(3)为三相分离区,设在环形推流池的上面。如专利申请号200710062869公开了一种升流式复合厌氧水解酸化处理装置及其方法,属于污水处理
,解决了现有工艺水解酸化效率低、易堵塞、构造复杂的问题。其装置底部设有进水管(1),顶部设有集水装置(5),集水装置(5)连接出水管(8),特征在于还包括自下至上依次为悬浮污泥区(2)、泥水分离区(3)、生物膜强化区(4);悬浮污泥区(2)设有循环泵(6),循环泵(6)分别与悬浮污泥区(2)和进水管(1)连接,形成一个循环回路;悬浮污泥区(2)设有排泥口(7),泥水分离区(3)与悬浮污泥区(2)通过变径接头(9)连接,生物膜强化区(4)填充生物载体。因此研究一种即能提高微生物的数量又能改善微生物的质量的水解酸化装置和方法是提高水解酸化的效果以及提高对难降解有机物水解酸化的有效性途径,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水处理中, 不仅能增加微生物的数量而且能够改善微生物质量的生物酶水解酸化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和方法可以提高水解酸化的效果以及提高对难降解有机物水解酸化的有效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酶水解酸化装置, 包括缺氧区和沉淀池,还包括生物酶反应区(1)、好氧区(2)和污泥酸化池(7),且缺氧区分为高污带缺氧区(3)、中污带缺氧区(4)和低污带缺氧区(5)三个部分;生物酶反应区(1)、 好氧区(2)、高污带缺氧区(3)、中污带缺氧区(4)、低污带缺氧区(5)、沉淀池(6)和污泥酸化池(7)依次连接组成;所述的生物酶反应区⑴包括进水渠(12)和进水整流板(13),其中进水渠(12) 设置在生物酶反应区(1)的进水口处,进水整流板(13)安装在生物酶反应区(1)的中央, 靠近进水渠(12)的一端与生物酶反应区(1)的侧壁连接;所述的好氧区(2)包括曝气系统(8)和好氧区填料(14),其中曝气系统(8)设在池内底部,好氧区填料(14)设在曝气系统(8)上方;所述的高污带缺氧区(3)、中污带缺氧区(4)和低污带缺氧区(5)内设置相同,即包括曝气系统(8)和缺氧区填料(15),其中曝气系统(8)设在池内底部,缺氧区填料(15) 设在曝气系统(8)上方;所述的污泥酸化池(7)底部设有曝气系统(8);所述污泥酸化池(7)通过回流管(11)与生物酶反应区(1)和低污带缺氧区(5) 连接。其中曝气系统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填料为常规填料。一种生物酶水解酸化的方法,以上述装置为基础,包括以下步骤a、污、废水通过进水渠(12)经进水整流板(13)底部进入生物酶反应区(1),导入生物酶调试;生物酶用量为每立方米原污、废水0. Olkg 0. 02kg生物酶,分三阶段减半投加,每阶段为8-10天;b、污、废水与生物酶混合反应后进入好氧区(2)氧化;C、然后依次通过高污带缺氧区(3)、中污带缺氧区(4)和低污带缺氧区(5)进行水解酸化;d、经水解酸化后的混合液进入沉淀池(6)进行固液分离;e、固液分离后的液体,进入下一道工序的好氧生物处理;沉淀污泥排入污泥酸化池(7),各生物反应器的剩余底泥也分别进入污泥酸化池(7),在污泥酸化池(7)底部设有曝气系统(8),每隔3. 5小时-4. 5小时对污泥进行一次弱曝气,每次15-25分钟,对沉淀污泥进行再生、酸化和活化;f、经再生、酸化和活化后的浓度为3000mg/L-10000mg/L的活性菌液通过回流管 (11)回流至生物酶反应区(1)和低污带缺氧区(5)再利用。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生物酶水解酸化装置,其作用主要在于可以将一些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易于降解的有机物,提高污、废水的可生化性。水解酸化反应器的水解酸化效果与底物性质有密切关系,通过长期的工程实践证明,某些特殊结构的难降解有机物,目前并不能通过以往常规的水解酸化装置转化为易降解有机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酶水解酸化装置,包括缺氧区和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生物酶反应区(1)、好氧区(2)和污泥酸化池(7),且缺氧区分为高污带缺氧区(3)、中污带缺氧区(4)和低污带缺氧区(5)三个部分;生物酶反应区(1)、好氧区(2)、高污带缺氧区(3)、中污带缺氧区(4)、低污带缺氧区(5)、沉淀池(6)和污泥酸化池(7)依次连接组成;所述的生物酶反应区(1)包括进水渠(12)和进水整流板(13),其中进水渠(12)设置在生物酶反应区(1)的进水口处,进水整流板(13)安装在生物酶反应区(1)的中央,靠近进水渠(12)的一端与生物酶反应区(1)的侧壁连接;所述的好氧区(2)包括曝气系统(8)和好氧区填料(14),其中曝气系统(8)设在池内底部,好氧区填料(14)设在曝气系统(8)上方;所述的高污带缺氧区(3)、中污带缺氧区(4)和低污带缺氧区(5)内设置相同,即包括曝气系统(8)和缺氧区填料(15),其中曝气系统(8)设在池内底部,缺氧区填料(15)设在曝气系统(8)上方;所述的污泥酸化池(7)底部设有曝气系统(8);所述污泥酸化池(7)通过回流管(11)与生物酶反应区(1)和低污带缺氧区(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传祥禹芝文游建军杜成琼曾丁松黄志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国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