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西岳专利>正文

电子产品金属外壳与塑料件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66714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产品金属外壳与塑料件组合结构,其包含金属外壳,及黏着在金属外壳的塑料组件;其中,该金属外壳与塑料组件之间通过胶带相互黏着连接,该胶带为吸附材质经过吸收,如涂布、喷涂或印刷等方式、活化金属及塑料的接着剂,并经过接着剂凝固后所构成。借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电子产品金属外壳与塑料件组合结构,能够达到金属外壳与塑料组件稳固结合、防止塑料组件剥离、制造方式灵活快速及降低成本等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电子产品金属外壳与塑料件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今的消费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计算机、移动电话、数字随身听、汽车导航器等, 主要使用塑料材质构成外壳,然而塑料材质相对于金属材质而言存在着刚性不足的问题, 因此作为消费电子产品的外壳时,必需增加其厚度或多加补强结构,如此导致消费电子产品难以缩小体积,而且阻碍热传递散热机制。因此,现今已经有许多消费电子产品改采用铝合金、镁合金或其他金属构成外壳,而此种金属外壳具有刚性佳、厚度薄、散热良好、金属表面光泽优美等特性,但是要将电子组件(例如印刷电路板)组装在金属外壳内部,或要将正面外壳与背面外壳相互结合时,如何在极薄的金属外壳实施出螺丝孔或卡钩机构,以提供螺丝或卡钩机构等构成锁合,遂成为一项棘手的技术问题。现有的金属外壳实施螺丝孔或卡钩机构等结构,是使用点胶机直接将黏胶涂抹在金属外壳选定处,再将具有至少一螺丝孔或卡钩机构的塑料件黏着在金属外壳的黏胶上, 如此通过黏胶连接金属外壳与塑料件;但此种使用黏胶直接黏着金属外壳与塑料件的黏着结构强度不足、施作方式费时,而且容易发生螺丝锁紧时导致塑料件被扭转脱落的情况。另一种金属外壳实施螺丝孔的结构,先对金属外壳选定处实施表面处理,使金属外壳表面具有微小孔洞,再以嵌入射出成型方式将塑料件直接成型在该表面,如此虽然可以使塑料件与金属外壳结合,但实施表面处理的程序相对复杂,不能降低制造成本。另外,现有塑料件以嵌入射出成型方式结合在金属外壳的嵌入处或表面处理部位的工艺,都必需将金属外壳放入射出成型模具内,单一种射出成型模具只能匹配单一种金属外壳形状,只要金属外壳形状或尺寸稍微改变,就必须另外开发模具,如此致使产品制造成本高昂,制造方式不能灵活变化,因而不适合将金属外壳应用在小量多样化的生产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子产品金属外壳与塑料件组合结构, 其借由金属外壳、塑料组件及吸收有接着剂的胶带组合结构设计,使电子产品的金属外壳与塑料组件之间通过胶带相互黏着连接,可以达到金属外壳与塑料组件稳固结合、防止塑料组件剥离、及降低成本之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产品金属外壳与塑料件组合结构,包含一金属外壳,及至少一黏着在金属外壳的塑料组件,该金属外壳与该塑料组件之间通过一胶带相互黏着连接,该胶带为吸附材质经过吸收(涂布、喷涂或印刷方式)活化金属及塑料的第一接着剂、并经过第一接着剂凝固后所构成。其中,上述该胶带的吸附材质为软性的纺织品、无纺布、玻璃纤维或纸质其中之一种。该吸附材质经过涂布、喷涂或印刷方式将活化金属及塑料之第一接着剂作用于吸附材质之后,采取一面再实施有一层第二接着剂,并在第二接着剂表面贴覆一离形纸,以使胶带可以入库存放备用。该金属外壳为铝合金、镁合金、钛之其中一种或其组合。该塑料组件为嵌入射出成型(或押出成型)黏着在该胶带。该塑料组件为具有螺丝锁孔或卡钩机构的塑料结构体。本专利技术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借由金属外壳、塑料组件及吸收有接着剂的胶带组合结构设计,将能够达到金属外壳与塑料组件稳固结合、防止塑料组件剥离、降低成本的功效。本专利技术借由吸收有接着剂的胶带设计,可以方便射出成型(或压出成型)塑料组件,再将塑料组件通过胶带黏着在金属外壳,以达到制造方式灵活、适合金属外壳多样化生产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A ;图4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B ;图5为本专利技术胶带卷绕成圆筒的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胶带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胶带预先成型塑料组件的立体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胶带预先成型塑料组件的黏贴动作图。图中标号说明1金属外壳 2塑料组件21螺丝锁孔 3胶带4第二接着剂 5离形纸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举较佳实施例,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电子产品金属外壳与塑料件组合结构,其较佳的实施例包含有一电子产品的金属外壳1,以及至少一黏着在金属外壳1内面或其他选定面的塑料组件2。该金属外壳1与该塑料组件2之间通过一胶带3相互黏着连接,该胶带3为片状的吸附材质经过吸收第一接着剂,并经过第一接着剂凝固后所构成。另外,该金属外壳 1可以为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之其中一种或其组合。该塑料组件2可以为嵌入射出成型 (或压出成型)黏着在该胶带3,该塑料组件2可以为具有螺丝锁孔21 (或卡钩机构)的塑料结构体,借此组成电子产品金属外壳与塑料件组合的结构。如图5所示,上述该胶带3的吸附材质可为软性的纺织品、无纺布、玻璃纤维或纸质其中之一种。而该第一接着剂可以是常温反应型接着剂、热反应型接着剂或光反应型接着剂其中之一种或其组合,如此可以使胶带3的吸附材质(纺织品、无纺布、玻璃纤维或纸质)吸收(采用涂布、喷涂或印刷方式)第一接着剂,并经第一接着剂凝固后,再卷绕成圆筒状,以提供需要黏着金属外壳1与塑料组件2之时拉出使用。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电子产品金属外壳与塑料件组合结构的实施方法,可以预先剪取一段面积大于塑料组件2的胶带3,然后先将胶带3贴覆在金属外壳1内面或其他选定面,再通过黏着、加热或光照方式使胶带3的第一接着剂黏着在金属外壳1 ;也可以在贴覆在金属外壳1之前,再一次在该胶带3的一面涂布、喷涂或印刷有第一接着剂,然后将胶带 3贴覆在金属外壳1内面或其他选定面,再通过黏着、加热或光照方式使胶带3的第一接着剂黏着在该金属外壳1。通过上述方法完成胶带3黏贴步骤之后,再于该金属外壳1实施嵌入射出成型或压出成型,使塑料组件2成型在胶带3的表面,该射出成型或压出成型的塑料组件2将被胶带3的第一接着剂黏着,借此完成金属外壳与塑料件组合的工艺。如图6所示,为了能使胶带3具有自黏功能,以方便黏贴在金属外壳1,上述该胶带 3的一面可以涂布有一层第二接着剂4,该第二接着剂4的表面再贴覆一层离形纸5。如此可以利用第二接着剂4将胶带3贴覆在金属外壳1内面或其他选定面,再于金属外壳1实施嵌入射出成型或压出成型,使塑料组件2成型在胶带3的表面,该射出成型或压出成型的塑料组件2同样将被胶带3的第一接着剂黏着,借此完成金属外壳与塑料件组合的工艺。借由本专利技术电子产品金属外壳与塑料件组合设计,使塑料组件2通过胶带3黏着在金属外壳1内面或其他选定面,将能够达到金属外壳1与塑料组件2稳固结合,及防止塑料组件2剥离的功效。而且相对于现有的金属外壳实施表面处理后再射出成塑料件的方式,本专利技术通过胶带3黏着金属外壳1与塑料组件2,将能节省烦琐的表面处理程序,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功效。另外如图7及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该胶带3也可以先放入射出成型(或压出成型) 模具内,先将塑料组件2射出成型在胶带3的一面,利用胶带3所含的第一接着剂黏着射出成型(或压出成型)的塑料组件2,其后再依实际需要将胶带3连同塑料组件2剪裁下来, 然后再利用该胶带3所含的第一接着剂,或前述的第二接着剂4黏着在金属外壳1内面或其他选定面,不必将金属外壳1放入射出成型模具内实施埋入射出成型方式,因此能够达到制造方式灵活、以及适合金属外壳1多样化生产的功效。综合上述,以上为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专利技术之专利范围,本案专利范围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产品金属外壳与塑料件组合结构,其包含一金属外壳,及至少一黏着在金属外壳的塑料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外壳与该塑料组件之间通过一胶带相互黏着连接,该胶带为吸附材质经过吸收活化金属及塑料的第一接着剂、并经过第一接着剂凝固后所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西岳
申请(专利权)人:许西岳许胜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