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式触控装置及其光感测模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66032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学式触控装置,具有一触控区。此光学式触控装置包括至少一光感测模组,配置于触控区旁。此光感测模组包括一感测单元与至少一反射件。感测单元具有多个感测区,且每一感测区具有一视场。至少一反射件配置于至少部分感测区之前,以转折对应的感测区的视场。此光学式触控装置易于设置在电子产品中。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另提出两种光感测模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触控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光学式触控装置及其光感测模组
技术介绍
触控装置具有操作容易的优点,所以近年来触控装置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电子产品,如行动电话、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数码相机、音乐播放器、电脑、卫星导航装置、触控屏幕等。目前常见的触控装置有电阻式触控装置、电容式触控装置及光学式触控装置等,其中光学式触控装置具有成本较低的优点。图1是现有一种光学式触控装置应用于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在现有技术中,光学式触控装置具有两个感测芯片50,而这两个感测芯片50分别设置于显示面板60的两个角落,且位于显示面板60的一侧边62的两端。感测芯片50的一感测面52的法向量53与显示面板60的侧边62的夹角θ为45度。此外,每一感测芯片50具有一视场(field of view) Μ。这两个感测芯片50的视场M部分重叠,且涵盖整个显示面板60 的触控面64,以感测触控面64上的触控件(如手指、笔等)的位置。现今电子产品大都朝向小型化的趋势发展,而触控显示装置亦不例外,而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使电子产品的各元件有较佳的配置方式已成为电子产品能否达到小型化的关键之一。然而,由于现有光学式触控装置的感测芯片50需设置于显示面板60的两个角落,且感测芯片50摆设的角度亦受到限制,所以在设计触控显示装置的元件配置时较不具弹性,以致于触控显示装置的体积无法有效缩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式触控装置,其摆设位置及角度较具弹性。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光感测模组,其感测单元具有两个感测区,以使光感测模组的摆设位置及角度较具弹性。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一种光感测模组,其感测单元具有三个感测区,以使光感测模组的摆设位置及角度较具弹性。为达上述优点,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光学式触控装置,其具有一触控区。此光学式触控装置包括至少一光感测模组,配置于触控区旁。此光感测模组包括一感测单元与至少一反射件。感测单元具有多个感测区,且每一感测区具有一视场。至少一反射件配置于至少部分感测区之前,以转折对应的感测区的视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区呈矩形,且具有一第一边、一第二边、一第三边以及一第四边,其中第一边与第三边相对,而第二边与第四边相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光感测模组包括配置于第一边旁的一第一光感测模组与一第二光感测模组,第一光感测模组邻近第二边,而第二光感测模组邻近第四边。第一光感测模组与第二光感测模组的每一感测单元包括面向触控区的一第一感测区与一第二感测区。第一光感测模组的第一感测区之前设有反射件,以将第一光感测模组的第一感测区的视场转折至朝向第四边。第二光感测模组的第一感测区之前设有反射件,以将第二光感测模组的第一感测区的视场转折至朝向第二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光感测模组中,第一感测区比第二感测区更邻近第二边,而在第二光感测模组中,第一感测区比第二感测区更邻近第四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光感测模组包括配置于第一边旁的一第一光感测模组与配置于第三边旁的一第二光感测模组。第一光感测模组与第二光感测模组相对,且第一光感测模组与第二光感测模组的每一感测单元包括面向触控区的一第一感测区、一第二感测区与一第三感测区。第一感测区之前设有反射件,以将第一感测区的视场转折至朝向第四边。第三感测区之前设有反射件,以将第三感测区的视场转折至朝向第二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感测单元的第二感测区位于第一感测区与第三感测区之间,且第一感测区比第二感测区更邻近第二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光感测模组更包括多个透镜,分别配置于感测区之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反射件为一棱镜,且棱镜具有一入光面、一反射面与一出光面。出光面面向对应的感测区并连接于反射面与入光面之间,且入光面为一凸曲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感测单元包括多个感测芯片,且每一感测芯片具有感测区其中之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感测单元包括一感测芯片。此感测芯片具有一基板,且每一感测单元的感测区设置于基板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感测单元的相邻二感测区的视场为部分重叠。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学式触控装置更具有至少一红外线光源模组。本专利技术另提出一种用于光学式触控装置的光感测模组。此光感测模组包括一感测单元与一反射件。感测单元具有一第一感测区以及一第二感测区,其中第一感测区与第二感测区分别具有一视场,而反射件设置于第一感测区前方,用以转折第一感测区的视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感测单元具有一基板,而第一感测区与第二感测区设置于基板上,且感测单元以及反射件容置于单一封装体内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感测模组更包括多个透镜,分别配置于第一感测区与以及第二感测区之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反射件为一棱镜,此棱镜具有一入光面、一反射面与一出光面。出光面面向对应的感测区并连接于反射面与入光面之间,且入光面为一凸曲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感测区与第二感测区的视场为部分重叠。本专利技术又提出一种用于光学式触控装置的光感测模组。此光感测模组包括一感测单元、一第一反射件以及一第二反射件。感测单元具有一第一感测区、一第二感测区以及一第三感测区,其中第一感测区、第二感测区以及第三感测区分别具有一视场。第一反射件设置于第一感测区域前方,用以转折第一感测区域的视场。第二反射件设置于第三感测区域5前方,用以转折第三感测区域的视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感测单元具有一基板,而第一感测区、第二感测区以及第三感测区设置于基板上,且感测单元以及第一反射件与第二反射件容置于单一封装体内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感测模组更包括多个透镜,分别配置于第一感测区、第二感测区以及第三感测区之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反射件以及第二反射件分别为一棱镜,此棱镜具有一入光面、一反射面与一出光面。入光面连接于反射面与出光面之间,且入光面为一凸曲面。第一反射件的出光面面向第一感测区,第二反射件的出光面面向第三感测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感测区与第二感测区的视场为部分重叠,第二感测区与第三感测区的视场为部分重叠。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光学式触控装置中,由于光感测模组具有至少一反射件,以转折至少部分感测区的视场,所以光感测模组的摆设位置较具弹性。此外,在本专利技术另二实施例的光感测模组因具有多个感测区,且部分感测区之前设有反射件以转折对应的感测区的视场,所以能使光感测模组的摆设位置及角度较具弹性。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 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一种光学式触控装置应用于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之一种光学式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之一种光学式触控装置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50 感测芯片 52 感测面 53 法向量60 显示面板 62 侧边 64 触控面102,202 触控区 103、203 第一边105、205:第三边 106、206 第四边120、120,、220、220,光感测模组123、123,、223、2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式触控装置,具有一个触控区,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式触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光感测模组,配置于该触控区旁,每一该光感测模组包括:一个感测单元,具有多个感测区,每一感测区具有一视场;以及至少一个反射件,配置于至少部分该些感测区之前,以转折对应的该感测区的该视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晖暄庄江源
申请(专利权)人: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