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极天线及具有单极天线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65901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极天线及具有单极天线的电子装置。该单极天线设置于一基座上以形成一折叠状天线结构,该单极天线包括一第一辐射区域、一第二辐射区域、一第三辐射区域以及一馈入点;该第一辐射区域用以传输一高频信号;该第二辐射区域与该第一辐射区域相接,用以传输一低频信号,该第二辐射区域设置于该基座上的一第一平面、一第二平面以及一第三平面;该第三辐射区域与该第二辐射区域相接,并设置于该基座上的该第二平面及该第三平面;该馈入点与该第一辐射区域及该第二辐射区域相接,用以馈入一电性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单极天线可以缩小设置在基座上的范围,亦可保持其传输的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极天线及具有单极天线的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折叠状结构的单极天线及具有单极天线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市面上的电子产品利用无线通信系统进行传输的方式已经越来越普及。同时现今的电子产品亦具有厚度限制及降低成本的要求,因此对于特别轻薄的电子产品装置而言,更需要一种特殊的传输天线,能传输特殊的频段且能配合电子产品的形状。如此一来,传统的天线可能无法符合需求。此外,为了避免干扰到天线的传输,电子产品必须要预留“净空区域”来设置天线。 以天线设计来说,一支工作频率在900MHz的天线,其长度约为3. 2公分(厘米)。亦即电子产品必须预留超过3. 2公分来设置天线。如此一来,会增加电子产品的长度,对于现今的电子产品造成设计上的困扰。因此,需要专利技术出一种天线以解决先前技术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具有折叠状结构的单极天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具有单极天线的电子装置。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单极天线设置于一基座上以形成一折叠状天线结构,该单极天线包括一第一辐射区域、一第二辐射区域、一第三辐射区域以及一馈入点;该第一辐射区域用以传输一高频信号;该第二辐射区域与该第一辐射区域相接,用以传输一低频信号,该第二辐射区域设置于该基座上的一第一平面、一第二平面以及一第三平面;该第三辐射区域与该第二辐射区域相接,并设置于该基座上的该第二平面及该第三平面;该馈入点与该第一辐射区域及该第二辐射区域相接,用以馈入一电性信号。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单极天线的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一基座、一无线信号模块以及一单极天线,该基座包括至少一第一平面、一第二平面以及一第三平面;该无线信号模块设置于该基座上,用以传输一无线信号;该单极天线与该无线信号模块电性连接,该单极天线贴附于该基座上以形成一折叠状天线结构,该单极天线包括一第一辐射区域、一第二辐射区域、一第三辐射区域以及一馈入点,该第一辐射区域用以传输一高频信号;该第二辐射区域与该第一辐射区域相接,用以传输一低频信号,该第二辐射区域设置于该基座上的该第一平面、该第二平面以及该第三平面;该第三辐射区域与该第二辐射区域相接,并设置于该基座上的该第二平面及该第三平面;该馈入点与该第一辐射区域及该第二辐射区域相接,用以馈入一电性信号。本专利技术的单极天线可以缩小设置在基座上的范围,亦可保持其传输的效能。 附图说明图IA为本专利技术单极天线的正面示意图。图IB为本专利技术单极天线的反面示意图。图2为依据图IA-图IB,显示其在不同频率的dB值。图3为依据图IA-图1B,显示其在不同频率下的史密斯图。图4为依据图IA-图1B,显示其在不同频率下的效率图。图5为依据图IA-图1B,显示其在不同频带下的TRP和TIS效能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的系统方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单极天线10基座 20第一平面21第二平面22第三平面23第四平面对孔洞25第一辐射区域31第二辐射区域3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先同时参考图IA-图1B,关于本专利技术单极天线的示意图,其中图IA为本专利技术单极天线的正面示意图,图IB为本专利技术单极天线的反面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单极天线10为一折叠状天线结构,并设置于基座20上。基座20可为安装电子组件或是印刷电路板等装置的基座20,基座20的形状可视需求而有不同设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基座20至少包括第一平面21、第二平面22、第三平面23以及第四平面对,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单极天线10利用激光蚀刻的方式来设置于基座20上,基座 20由一种适合激光蚀刻工艺的材质制成,藉由钯离子将单极天线10蚀刻于基座20上。由于此蚀刻工艺的技术已经被相关技术人员所熟悉且并非本专利技术的重点所在,故在此不再赘述。单极天线10包括第一辐射区域31、第二辐射区域32、第三辐射区域33与馈入点 F,第一辐射区域31、第二辐射区域32以及第三辐射区域33可通过由馈入点F馈入的电流以激发辐射能量。其中第一辐射区域31与第二辐射区域32互相连接,第二辐射区域32与第三辐射区域33互相连接,以形成类似回路式天线的结构,并且设置于基座20的不同平面上,以形成折叠状天线结构。当馈入点F馈入电性信号时,单极天线10可将电性信号经由此第一辐射区域31、第二辐射区域32以及第三辐射区域33以形成信号回路,以产生一定量的磁场辐射能量。第一辐射区域31设置于基座20的第一平面21上,并且可根据基座20的形状做宽度的调整。第一辐射区域31用以传输高频的频段,如1800MHz到2100MHz的频段。第一区域321 第二区域322 第三区域323 第四区域324 第三辐射区域33 电子装置40 无线信号模块41 馈入点F第二辐射区域32与第一辐射区域31互相连接,并设置于基座20的第一平面21、 第二平面22以及第三平面23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二辐射区域32包括第一区域 321、第二区域322、第三区域323以及第四区域324。第一区域321直接与第一辐射区域31 连接,并且设置于基座20的第一平面21上。第二区域322实质上与第一区域321垂直相接,并从第一平面21延伸至第二平面22。第三区域323实质上与第二区域322垂直相接, 并同时设置于第二平面22及第三平面23上。第四区域324与第三区域323相接,并设置于第二平面22上。当馈入电性信号时,单极天线10藉由第一区域321、第二区域322、第三区域323到第四区域324的长度即可传输低频的频段,如850MHz到950MHz的频段。第三辐射区域33与第二辐射区域32相接,并具有弯折处,以设置于第一平面21 及第二平面22上。需注意的是,上述第一辐射区域31、第二辐射区域32以及第三辐射区域 33在图IA-图IB中所示的形状仅为示意,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在单极天线10上还包括一馈入点F,电性连接一条馈入线(图未示),用以馈入电性信号。馈入线可为如RF电缆(RF Cable)等的电缆,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馈入点F与第一辐射区域31及第二辐射区域32设置于基座20的不同平面上。馈入点F设置于基座20的第四平面M上,与第一辐射区域31及第二辐射区域32之间经由基座20的孔洞25互相连接。当电性信号经由馈入点F馈入时,藉由第一辐射区域 31、第二辐射区域32以及第三辐射区域33的结构,使得单极天线10得以激发辐射能量。需注意的是,基座20的形状并不以图IA-图IB所示的形状为限,同时第一辐射区域31、第二辐射区域32以及第三辐射区域33的形状亦可配合基座20的形状而做改变,本专利技术并不以图IA-图IB中所示的形状为限。接着请参考图2,图2为依据图IA-图1B,显示其在不同频率的dB值。由图2中可知,单极天线10藉由上述的结构,可以传输850MHz到950MHz左右的频段以及1800MHz到2100MHz左右的频段,可符合一般手机系统所需的传输频段,亦可用于其他的通信传输之用。接着参考图3,图3为依据图IA-图1B,显示其在不同频率下的史密斯图。由图3可得知,单极天线10在史密斯图中所表现出的输入阻抗的轨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极天线,设置于一基座上以形成一折叠状天线结构,该单极天线包括:一第一辐射区域,该第一辐射区域用以传输一高频信号;一第二辐射区域,该第二辐射区域与该第一辐射区域相接,用以传输一低频信号,该第二辐射区域设置于该基座上的一第一平面、一第二平面以及一第三平面;一第三辐射区域,该第三辐射区域与该第二辐射区域相接,并设置于该基座上的该第二平面及该第三平面;以及一馈入点,该馈入点与该第一辐射区域及该第二辐射区域相接,用以馈入一电性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振原林贤昌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