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遮蔽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61929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连接器的遮蔽壳体。电连接器的遮蔽壳体,包括上壁、下壁、连接所述上壁和下壁的一对侧壁,所述上壁的前端缘和后端缘中的任一端缘处的左右两侧分别朝外反向180°弯折延伸有左板壁和右板壁,所述左板壁和右板壁分别向左右两端向下弯折延伸有插接脚,所述该等插接脚至少构成所述电连接器的插接脚中的一部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遮蔽壳体,由于两个前插接脚是由上壁弯折后形成的,所以插接脚长度不受外壳两侧壁的限制,可适用于需要各种插接脚长度的电连接器,提高了电连接器的适应性;两个前插接脚受到两侧壁的支持,插接强度也大为提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别是涉及电连接器的遮蔽壳体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电连接器的焊板方式主要分为有插入式和平贴式两种,而在插入式焊板的电连接器当中,其上的遮蔽壳体通常都包括设有前后两对插脚,该插脚用于插入并焊接在电路板,以将电连接器固定于电路板上。如图1所示,就揭示了这一类型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遮蔽壳体上的后插脚11是从其下表面后端沿边缘撕开伸展到侧面并与侧面平行, 而前插脚21是从下表面中间开始撕开伸展至侧面并与侧面平行,两插脚的长短一样,但以这种方式将底面撕开形成的插脚由于本身结构在冲压方面的限制,使得其前插脚21从下表面撕开伸展的材料面积有限,故而插脚的长度也就受此影响,这样一来,该类连接器只适用于较低高度的焊板要求。为了解决上述这一问题,中国专利号CN200520004599. 2中有揭示了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复数端子、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第二外壳上设有若干插脚,组装时,第二外壳外挂于第一外壳上,以使连接器的插脚不受长度的限制。虽然该连接器结构有效解决了插脚长度的问题,以配合电子产品高度的应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良问题,例如,该结构的连接器由于另增加有第二外壳,这样就需要新增开一套模具, 这样使得产品成本增加;另外,该第二外壳组装于第一外壳上,还需要增加制程,这样不但影响生产率的提高,同时还影响产品的品质,最终也将致使产品成本增加;以上这些对于在当今连接器行业微薄利润的时代,实不便于现行生产发展与推广,需要重新谋求解决之道, 以符合现行实际之需要。有鉴于此,本创作设计人针对上述缺陷与不足,经过长期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创设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不足和缺陷的创作设计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遮蔽壳体,其插接脚的长度不受限制,而且插接脚的连接强度大。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电连接器的遮蔽壳体,包括上壁、下壁、连接所述上壁和下壁的一对侧壁,所述上壁的前端缘和后端缘中的任一端缘处的左右两侧分别朝外反向180°弯折延伸有左板壁和右板壁,所述左板壁和右板壁分别向左右两端向下弯折延伸有插接脚,所述该等插接脚至少构成所述电连接器的插接脚中的一部份。所述左板壁和右板壁由所述上壁的前端缘反向往后折弯而成。所述左板壁和右板壁由所述上壁的后端缘反向往前折弯而成。所述遮蔽壳体上还设一固定板,该固定板上设有一用来与机板锁合的螺丝孔。所述左板壁和右板壁分别向下弯折延伸的插接脚构成所述电连接器的前插接脚。所述左板壁和右板壁分别向下弯折延伸的插接脚构成所述电连接器的后插接脚。所述左板壁和右板壁分别向下弯折延伸的插接脚开设有扣孔,所述侧壁对应所述扣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扣片,所述扣片末端弯折,所述扣片与扣孔相互扣合。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遮蔽壳体,其在上壁左右两侧分别朝外反向180°弯折延伸有左板壁和右板壁,所述左板壁和右板壁分别向左右两端向下弯折延伸有插接脚,从而不需要在外壳的两侧壁切割形成全部插接脚,由于两个前插接脚是由上壁弯折后形成的,所以插接脚长度不受外壳两侧壁的限制,可适用于需要各种插接脚长度的电连接器,提高了电连接器的适应性;两个前插接脚受到两侧壁的支持,插接强度也大为提高。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应用本技术的一种电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遮蔽壳体10,导电端子20,绝缘本体30,上壁1、下壁2、左壁3、右壁4、前端缘5、 后端缘6 ;左板壁151、右板壁152、插接脚153、插接脚154、插接脚156 ;扣孔157,扣片34 ;弹性舌21、抵触部22 ;弹性舌11、抵触部12 ;燕尾块23 ;连接部13 ;固定板18,螺丝孔19。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兹举一 HDMI电连接器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该HDMI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30、导电端子20及遮蔽壳体10,所述导电端子20定位于绝缘本体30内,所述遮蔽壳体10遮覆于所述绝缘本体30。实施例1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遮蔽壳体的实施例1如图3所示,包括上壁1、下壁2、连接所述上壁1和下壁2的一对侧壁(包括左壁3和右壁4),所述遮蔽壳体10的前端为对插口,用来供电连接器接头插入。所述上壁1的前端缘5的左右两侧分别朝外反向往后180° 弯折延伸有左板壁151和右板壁152,所述左板壁151和右板壁152分别向左右两端向下弯折延伸有插接脚154,作为所述电连接器的前插接脚。所述左壁3和右壁4的后端向下延伸出插接脚156,作为所述电连接器的后插接脚。所述下壁2设置有三边与下壁2切断、仅留一边与下壁2相连的弹性舌21,所述弹性舌21的末端设置有凸起于弹性舌21的抵触部22,所述抵触部22朝向前端缘5。所述上壁1设置有三边与上壁1切断、仅留一边与上壁1相连的弹性舌11,所述弹性舌11的末端设置有凸起于弹性舌11的抵触部12,所述抵触部12朝向后端缘6。弹性舌21和11在电连接器接头插入时,起到导引和抵触的作用。由于弹性舌21 和11 一边连接三边切断,所以具有弹力的弹性舌21将电连接器接头紧密地抵触住,而且抵触部22和12可将电连接器接头抵触住而不易被滑动。所述下壁2设置有分别相互嵌套的交替设置的燕尾槽和燕尾块23,使下壁2的左右两端形成一个整体,不能松动。所述上壁1位于后端缘6的一端设置有两端与上壁1切断、中部与上壁1相连的连接部13,该连接部13的两端向下弯折。该连接部13的向下弯折的两端能够作用于绝缘本体,使绝缘本体定位固定。所述左板壁151和右板壁152分别向下弯折延伸的插接脚巧4的上方部开设有扣孔157,所述左壁3和右壁4对应所述扣孔157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扣片34,所述扣片34末端弯折,所述扣片;34与扣孔157相互扣合(附图中未显示扣合状态),该扣孔157和扣片34 使插接脚巧4依托左壁3和右壁4,插脚更为稳固。所述遮蔽壳体10上还设一固定板18,该固定板18上设有一用来与机板(未显示) 锁合的螺丝孔19。所述固定板18从上壁1的前端缘5向上折弯出(当然这里也可以从下壁 2的前端缘5向下折弯出),与上壁1成垂直状态。实施例2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遮蔽壳体的实施例2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遮蔽壳体结构与实施例ι不同处在于,所述遮蔽壳体10没有设置固定板18。而其它结构则是与第一实施例中结构相同,在此不多作叙述。实施例3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遮蔽壳体的实施例3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遮蔽壳体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处在于,所述左板壁151和右板壁152由所述上壁1的后端缘6的左右两侧分别朝外反向往前180°弯折延伸出。左板壁151向下弯折形成插接脚153,右板壁152向下弯折形成插接脚154,插接脚153和IM作为电连接器的一对前插接脚。而其它结构则是与第一实施例中结构基本相同,在此不多作叙述。是以,在本技术中,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从左板壁151和右板壁152上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电连接器的遮蔽壳体,包括上壁、下壁、连接所述上壁和下壁的一对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壁的前端缘和后端缘中的任一端缘处的左右两侧分别朝外反向180°弯折延伸有左板壁和右板壁,所述左板壁和右板壁分别向左右两端向下弯折延伸有插接脚,所述该等插接脚至少构成所述电连接器的插接脚中的一部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上升刘望全胡光才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宇球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