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庞利民专利>正文

温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60874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温室,它主要包括温室顶、温室侧壁、外网装置、内网装置、湿帘、侧窗和苗床,温室顶设置在温室侧壁上方,外网装置设置在温室顶上方,内网装置设置在温室顶下方,湿帘的顶部固定在温室侧壁上,侧窗设置在湿帘的外侧,苗床设置在温室顶下方,所述的外网上密布有斜通孔,与该斜通孔倾斜方面一致的垂直面与上转动轴所在的垂直面相平行。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的温室有的益效果是:整个外网都可以实现一个倾斜动作,而外网上密布有斜通孔,斜通孔的透光面积是随着外网的倾斜而变化的,因此外网的透光效果可调,且是一种无极调光,调光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业设备,尤其是一种温室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植物工厂在农业上运用的越来越广泛。植物工厂通常主要包括温室等封闭空间,种植物则设置温室内,使用时,通过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的自动调节来实现气候的人工模拟,从而能够给植物提供合适的生产环境。现有的温室,它主要包括温室顶、温室侧壁、外网装置、内网装置、湿帘、侧窗和苗床,温室顶设置在温室侧壁上方,外网装置设置在温室顶上方,内网装置设置在温室顶下方,湿帘的顶部固定在温室侧壁上,侧窗设置在湿帘的外侧,苗床设置在温室顶下方。其中, 外网和内网是调节光照的主要设备,光照调节主要是通过打开或收拢外网和内网来实现的,这样的工作方式事实上只有开和关两种状态,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调节效果,为了能够根据阳光强度对温室内的光照进行真正有效地调节,通常外网或内网设置多层,且各层网之间透光率不同,根据需要打开不同的网,这样的方式虽然调节效果好,但具有结构复杂, 成本高、控制不方便的缺点。湿帘则是温室内调节湿度的主要设备,现有的湿帘为了保持湿润,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后必须用泵对湿帘进行注水加湿,泵运输过来的水从湿帘上方流下使整个湿帘湿透, 但这样的方式存在以下两点不足1、泵需要间隔地运行,电耗较大;2、湿帘在注水后阶段的湿度是不均勻的,注水时湿度大,注水一段时间后湿度小,这样给温室内的湿度控制带来了不便,在湿度小的这段时间内可能需要打开加湿器来增加湿度,这样又引起了额外的电条。在湿帘外侧通常设有侧窗,侧窗则是挂在温室侧壁上的,侧窗底部设有底框结构, 侧面设有侧边框,现有的温室侧窗的上挂钩框、底框、侧边框处存在密封性较差的问题,外界空气容易通过挂钩、底框、侧框的漏缝与内部空气形成对流,这给温室的温度控制及湿度控制带来了不便。现有的苗床通常为固定设置,为了便于养护,在苗床之间设置有过道,这样的结构虽然便于操作,但存在如下不足即温室的容纳空间是有限的,苗床和过道占据了较大的空间,从而必然减少了温室的种植量,进而影响产量。因此,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与生产效果,有必要对现有温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可以有效调节光照效果的温室。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温室,它主要包括温室顶、温室侧壁、外网装置、内网装置、湿帘、 侧窗和苗床,温室顶设置在温室侧壁上方,外网装置设置在温室顶上方,内网装置设置在温室顶下方,湿帘的顶部固定在温室侧壁上,侧窗设置在湿帘的外侧,苗床设置在温室顶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网装置主要由上拉网梁、上压膜线、上托膜线、外网、上驱网块、底面设有齿条的上齿条杆、上齿条杆座、上齿轮、外网电机、上电机座、上转动轴和上转动轴座组成;上拉网梁共两根且分别位于温室顶上方两侧;上压膜线和上托膜线呈上下设置且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侧的上拉网梁上;所述的外网位于上压膜线和上托膜线之间,外网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侧的上拉网梁上,另一端与上驱网块相连接;所述的上齿条杆至少一根,且平行位于外网下方并与上驱网块固定连接,上齿条杆的另一端可移动地穿过上齿条杆座,所述上齿条杆座位于上电机座同侧的那端通过铰链结构连接在温室顶上,另一端为开放式设置;所述外网电机与上转动轴传动连接,所述上转动轴垂直设置在上齿条杆下方,所述的上齿轮固定设置在上转动轴上并与所述上齿条杆上的齿条啮合;所述的上电机座主要由底安装板、电机连接板、内轴承环、铰链杆、平衡弹簧组成, 底安装板平行设置在电机连接板下方;铰链杆下端固定连接在底安装板的中部,铰链杆上端铰链连接在电机连接板中部;内轴承环垂直设置在电机连接板一端;平衡弹簧连接在底安装板和电机连接板之间且位于远离内轴承环的那端;所述外网电机固定连接在电机连接板上,所述上转动轴配合穿过内轴承环;所述的底安装板固定设置在温室顶上方;所述的上转动轴座主要由安装座、两侧滑槽、滑块、外轴承环、伺服电机和丝杆组成;所述两侧滑槽垂直设置在安装座上;所述滑块配合设置在两侧滑槽内,所述外轴承环固定连接在滑块上方;所述滑块内设有螺孔,所述丝杆一端配合设置在该螺孔内,另一端与伺服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连接在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固定设置在温室顶上;所述的上转动轴的端部配合设置在所述外轴承环内;所述的外网上密布有斜通孔,与该斜通孔倾斜方面一致的垂直面与上转动轴所在的垂直面相平行。作为优选,所述的内网装置主要由下拉网梁、下压膜线、下托膜线、内网、下驱网块、卷网杆、卷网轴承、伺服卷网电机、底面设有齿条的下齿条杆、下齿条杆座、下齿轮、内网电机、下转动轴和下转动轴座组成;下拉网梁共两根且分别位于温室顶下方两侧;下压膜线和下托膜线呈上下设置且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侧的下拉网梁上;所述卷网杆两端设置在卷网轴承内,卷网轴承固定连接在其中一根下拉网梁上; 卷网杆端部与伺服卷网电机传动连接,伺服卷网电机连接在温室顶下方;所述的内网位于下压膜线和下托膜线之间,内网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卷网杆上,另一端与下驱网块相连接;所述的下齿条杆至少一根,且平行位于内网下方并与下驱网块固定连接,下齿条杆的另一端可移动地穿过下齿条杆座,下齿条杆座固定连接在温室顶下方;所述内网电机与下转动轴传动连接,所述下转动轴垂直设置在下齿条杆下方,所述的下齿轮固定设置在下转动轴上并与所述下齿条杆下的齿条啮合,所述内网电机固定连接在温室顶下方;所述下转动轴端部连接在下转动轴座上,下转动轴座固定连接在温室顶下方。这样的一个内网结构,它的好处在于在内网整体打开后,通过伺服卷网电机转动, 可以将内网转在卷网杆上,这样就可以扯紧内网,理论上讲扯得越紧,内网透光率更大,这样,内网也具备了调光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的上驱网块和下驱网块结构相同都包括驱网块本体,在纵截面中, 驱网块本体上部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一窄口槽,其下部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二窄口槽,其侧面设有开口向侧面的第三窄口槽,其另一个侧面设有用于连接网的、内大外小的喇叭口槽,其中,所述的窄口槽为内部空间大、槽口小的槽结构;所述的第一窄口槽内设有螺栓和垫片,所述螺栓的螺纹段伸出第一窄口槽的槽口,所述垫片将螺栓头限制在第一窄口槽内;垫片下方设有橡胶缓冲层;所述第二窄口槽内设有收网器,该收网器由上顶头和折弯体组成,所述上顶头宽度大于折弯体且被限制在第二窄口槽内,所述折弯体向喇叭口槽方向折弯;所述第三窄口槽内设有密封件,该密封件由固定头和密封体组成,所述固定头宽度大于密封体且被限制在第三窄口槽内,所述密封体伸出第三窄口槽的槽口;所述喇叭口槽内设有弹簧块,弹簧块将网的固定在喇叭口槽内;所述上齿轮和下齿轮上都设有齿轮护套;所述齿轮护套设有一中空的内腔,在齿轮护套的两个侧面设有轴承,在齿轮护套的正面和背面设有齿条口,所述上转动轴或下转动轴配合设置在轴承内且穿过齿轮护套,所述上齿轮或下齿轮上位于内腔内,所述上齿条杆或下齿条杆穿过齿条口。作为优选,所述的温室侧壁由呈闭合状的顶框和水槽框组成;所述的水槽框正面投影形状与顶框相同,数量至少两个,且间隔地位于顶框下方, 并通过纵直的连接杆与顶框固定;所述的湿帘位于顶框内侧,上部固定连接在顶框上,所述湿帘上上下分层地设有吸水条,该吸水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的水槽框里。这样的温室侧壁和湿帘的结构,湿帘上的水分可通过吸水条从水槽中自动吸取, 这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室,它主要包括温室顶、温室侧壁、外网装置、内网装置、湿帘、侧窗和苗床,温室顶设置在温室侧壁上方,外网装置设置在温室顶上方,内网装置设置在温室顶下方,湿帘的顶部固定在温室侧壁上,侧窗设置在湿帘的外侧,苗床设置在温室顶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网装置主要由上拉网梁、上压膜线、上托膜线、外网、上驱网块、底面设有齿条的上齿条杆、上齿条杆座、上齿轮、外网电机、上电机座、上转动轴和上转动轴座组成;上拉网梁共两根且分别位于温室顶上方两侧;上压膜线和上托膜线呈上下设置且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侧的上拉网梁上;所述的外网位于上压膜线和上托膜线之间,外网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侧的上拉网梁上,另一端与上驱网块相连接;所述的上齿条杆至少一根,且平行位于外网下方并与上驱网块固定连接,上齿条杆的另一端可移动地穿过上齿条杆座,所述上齿条杆座位于上电机座同侧的那端通过铰链结构连接在温室顶上,另一端为开放式设置;所述外网电机与上转动轴传动连接,所述上转动轴垂直设置在上齿条杆下方,所述的上齿轮固定设置在上转动轴上并与所述上齿条杆上的齿条啮合;所述的上电机座主要由底安装板、电机连接板、内轴承环、铰链杆、平衡弹簧组成,底安装板平行设置在电机连接板下方;铰链杆下端固定连接在底安装板的中部,铰链杆上端铰链连接在电机连接板中部;内轴承环垂直设置在电机连接板一端;平衡弹簧连接在底安装板和电机连接板之间且位于远离内轴承环的那端;所述外网电机固定连接在电机连接板上,所述上转动轴配合穿过内轴承环;所述的底安装板固定设置在温室顶上方;所述的上转动轴座主要由安装座、两侧滑槽、滑块、外轴承环、伺服电机和丝杆组成;所述两侧滑槽垂直设置在安装座上;所述滑块配合设置在两侧滑槽内,所述外轴承环固定连接在滑块上方;所述滑块内设有螺孔,所述丝杆一端配合设置在该螺孔内,另一端与伺服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连接在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固定设置在温室顶上;所述的上转动轴的端部配合设置在所述外轴承环内;所述的外网上密布有斜通孔,与该斜通孔倾斜方面一致的垂直面与上转动轴所在的垂直面相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利民
申请(专利权)人:庞利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