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堂林专利>正文

微型消毒液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5929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微型消毒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石墨材料制成的阳极(7)装在不锈钢管制成的阴极(3)中间,并用塑料衬圈(6),密封衬圈(8)使之绝缘和密封,按阴极、阳极引出两根导线(1)。适用于家庭、饮食摊点的餐、饮具及医生、病人、护理人员的用具等的消毒,在无市电的地方,只要配上蓄电池也能工作。这对杜绝疾病的传播和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状况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消毒液发生装置是电解无隔膜低浓度食盐水溶液而制取次氯酸钠消毒液的装置。次氯酸钠消毒液的优点是杀菌谱广对各类微生物均有杀灭作用,是一种高效消毒液。其发生原理是NaCl+H2O+(2F)=NaClO+H2↑现有的各类次氯酸纳发生装置,多属大型、固定式设备,采用贵金属钛作阳极成本高。一般多用于自来水厂的饮用水消毒以及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不适用于家庭及饮食摊点等服务行业。本技术的特点是体积小巧、结构紧凑、安全可靠、使用简便。采用石墨材料(如R40型甲电池的碳棒)作阳极取材容易成本低廉,在无市电的地方(如野外作业)只要配上能提供6伏电压,6安培电流的蓄电池也能工作。用它生产的消毒液成本比市售消毒液低的多,可现做现用,避免了包装、运输、贮存等麻烦。本技术可用于家庭、饮食摊点的餐、饮具以及医生、病人、护理人员的衣物、用具的消毒,这对杜绝疾病的传播和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状况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技术由电极棒和电气控制两部分组成,附图说明图1是电极棒的结构图,它由导线(1)、塑料上盖(2)、阴极(3)、塑料调节环(4)、塑料挂子(5)、塑料衬圈(6)、阳极(7)、塑料密封衬圈(8)、塑料下盖(9)、螺钉(10)、垫圈(11)、导电栓(12)、螺钉(13)、垫圈(14)组成。图2是电气控制原理图。其工作过程如下接通电源(K),按一下按钮(AN),继电器(J)吸合A、B两端输出4.5-6伏的直流电压。当到预定时间(45~60)分钟时,由(IC1)、(W1)、(R4)、(C6)组成的定时电路使(IC1)的3脚变为低电位,继电器(J)失放,A、B两端无电压输出。本技术的贮液容器,可采用家庭用的容器(如塑料茶缸、搪瓷缸等),也可特制专用容器配套,其容积为1升(Φ100×120)为宜。使用时将电极棒放入3~4%的食盐水溶液中,用挂子(5)挂住容器的边沿,将导线(1)按A、B端子接好,接通电源(K),按一下按钮(AN)即可制取消毒液。调节环(4)的位置是按容器的深度来调整的。当贮液容器的有效容积为1升(Φ100×120), 食盐水浓度为3~4%,电解电压为6伏时,阳极用R40型电池的碳棒(j=0.125安培/厘米2)。电解1小时,其有效氯含量为6~8克/升。把次氯酸钠溶液稀释20~30倍,将清洗后的餐、饮具浸泡15分钟即可消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型消毒液发生装置,由电极棒和电气控制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采用石墨材料(如R40型甲电池的碳棒)作阳极(7),圆周面均布小孔的不锈钢管作阴极(3),金属钛导电栓(12),塑料衬圈(6),密封衬圈(8),上盖(2),挂子(5),下盖(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消毒液发生装置,由电极棒和电气控制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采用石墨材料(如R40型甲电池的碳棒)作阳极(7),圆周面均布小孔的不锈钢管作阴极(3),金属钛导电栓(12),塑料衬圈(6),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堂林黄友益
申请(专利权)人:王堂林黄友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