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真姬菇生育后期菌盖结瘤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58559 阅读:3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抑制真姬菇生育后期菌盖结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经过80-90天的初期培养和熟成培养后的菌丝体和栽培料进行搔菌;2)搔菌第8-10天,待菇蕾出齐后,停止光照,降低湿度,保持通风换气;3)搔菌第12-14天后,重新启动光照,通风换气不变;4)搔菌第15天后,增加光照,控制温度、湿度;5)搔菌第16-21天后,增加光照,温湿度管理同步骤4),直至第24-26天后采收结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使得结瘤发生率从85%以上降至5%以下,确保食用菌的优良外观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抑制食用菌结瘤的方法,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食用菌消费和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野生种类的不断人工驯化和栽培成功, 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食用菌的用途除了作为一般食品来消费外,作为健康食品、机能食品的热潮已经掀起。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又名玉蕈、蟹味菇,是一种稀奇珍贵食用菌,最初的人工栽培于1978年前后开始于日本,其味道鲜美、食感脆嫩、营养丰富,其味比平菇鲜, 菇肉比滑菇厚,其质比香菇韧,口感甚佳,其干品还香味浓溢。真姬菇是一种低热量、低脂肪、高蛋白的健康食品,近几年,日本从真姬菇的抗癌效果等抗肿瘤作用开始,不断有研究表明其具有防止老化等抗氧化作用和抗过敏作用。从真姬菇的机能性食品的作用开始,可以看到今后真姬菇的消费将有一个不断增长的期待。然而,在真姬菇工厂化生产过程中,从日本引进改造的有些品种,虽然生育前期菌丝活力强,生长旺盛,但是到了生育后期即现蕾出菇后,菌丝往往再度脱分化,又在菌盖表面恢复菌丝的生长,甚至出现小疙瘩或菌盖表面结瘤的现象,虽然对产量和蘑菇的营养食味品质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对蘑菇商品的外观销售品质却存在致命的打击,直接影响鲜菇的销售品质。疙瘩出菇或菌盖表面结瘤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它是品种遗传特性决定的,但是外部条件也有重要影响,前期培养熟成不够,以及生育期环境调控不好,也是造成疙瘩出菇或结瘤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易结瘤的品种,通过生育后期的环境要素的调控作用,也能够克服这类品种的这些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克服或大大减少易结瘤品种菌盖结瘤的调控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抑制真姬菇生育期菇蕾分化后菌盖结瘤的调控方法。本专利技术,包括如下步骤1)对经过80-90天的初期培养和熟成培养后的菌丝体和栽培料进行搔菌;2)搔菌第8-10天,待菇蕾出齐后,停止光照,降低湿度,保持通风换气;3)搔菌第12-14天后,重新启动光照,通风换气不变;4)搔菌第15天后,增加光照,控制温度、湿度;5)搔菌第16-21天后,增加光照,温湿度管理同步骤4),直至第M46天后采收结束ο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抑制真姬菇剩余后期菌盖结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经过80-90天的初期培养和熟成培养后的菌丝体和栽培料进行搔菌,搔菌后3小时内,注水保湿,无光照,不通风换气;2)搔菌第4天后,料面菌丝开始恢复,增加光照,启动通风换气;3)搔菌第5天后,菌丝长满瓶口,增加光照;4)搔菌第6天后,光照、通风与前日相同,降低室温,刺激出芽;5)搔菌第8-10天,待菇蕾出齐后,停止光照,降低湿度,保持通风换气;6)搔菌第12-14天后,重新启动光照,通风换气不变;7)搔菌第15天后,增加光照,控制温度、湿度;8)搔菌第16-21天后,增加光照,温湿度管理同步骤7),直至第M46天后采收结束ο进一步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抑制真姬菇生育后期菌盖结瘤的方法为1)对经过80-90天的初期培养和熟成培养后的菌丝体和栽培料进行搔菌,搔菌后 3小时内,注水保湿,无光照,不通风换气,将温度控制在14-16°C,将湿度控制在90-95% ;2)搔菌第4天后,料面菌丝开始恢复,开始增加光照2-aiiin/h,全天M小时采用这个光照模式,下文相同,不赘述;同时启动通风换气lOmin/h,全天M小时采用这个通风换气模式,下文相同,不赘述;3)搔菌第5天后,料面恢复,菌丝长满瓶口,对其增加光照5-8min/h,温度、湿度、 通风换气条件不变;4)搔菌第6天后,光照、通风换气与前日相同的条件下,开始降低室温至13-15°C, 刺激出芽;5)搔菌第8-10天,待菇蕾出齐后,停止光照,将空气湿度降至80-90%,但保持与步骤幻相同的通风换气;6)搔菌第12-14天后,重新启动光照且延长至8-lOmin/h,通风换气条件同步骤 5);7)搔菌第15天后,光照增加至13-17min/h,温度控制在14_16°C,湿度控制在 90-95% ;8)搔菌第16-21天后,光照增加至25-30min/h,温湿度管理同步骤7),直至第 24-26天后采收结束。上述方法中,其中所述通风换气的控制指标为搔菌第8-10天前,即菇蕾出齐以前,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1000-2000ppm以内;搔菌第8_10天后,即菇蕾出齐以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 2000-3000ppm 以内;所述光照是用光强为250-500LUX的荧光灯或LED灯实施光照。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进行具体描述,但是不应该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1)所述菌丝的恢复培养的方法,搔菌后3小时内,注水保湿,注水量为菌料不溢水为准,然后移入14_16°C的生育室内,在无光照、不通风换气的条件,恢复培养3天,促进搔菌后的菌面生长出新的菌丝;2)搔菌后第4天,料面菌丝开始恢复,开始增加光照,并同时启动通风,促进料面菌丝恢复生长;搔菌第6天后,开始降低室温至13-15°C,刺激出芽;搔菌第8-10天后,待菇蕾分化整齐,即出齐后,停止光照,但保持通风换气,促进出芽状况良好,抑制多余菌丝的生长,以及防止幼蕾上菌丝的生长而形成细瘤结构;搔菌第12-14天后,重新启动和改变光照时间和通风换气条件,促进菇盖形成,抑制菌盖长瘤,保证良好的菇体颜色,子实体生长良好,菌盖不结瘤;搔菌第15天后,增加光照,促进菇盖及菇柄的声场,以利于形成良好的菇形;搔菌第16-21天后,增加光照,有利于保证良好的菇体颜色,子实体生长良好,菌盖不结瘤,直至M-26天采收结束。3)上述适合搔菌的培养物是指经过80-90天的初期培养以及熟成培养后的产物, 即菌丝体和栽培料的复合体。4)所述搔菌是用搔菌机(或手工)去除老菌种块和菌皮,这是促使菌丝发生菇蕾原基的重要措施,通过搔菌可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整齐发生。5)所述栽培料中①基本素材木屑、玉米芯或棉籽壳,体积比8. 5 1.5。②营养源米糠、麦麸、豆腐渣,体积比6 2 2,栽培料最后含水量62-65%。③灭菌前后pH为6. 0-6. 5,或至少灭菌后pH稳定在6. 0-6. 5。6)所述搔菌中的要求如下①搔菌时间pH降到5左右,含水量70%。②搔菌作业注意剔除培养不良瓶特别是有污染的瓶;搔菌刀定时灭菌处理; 万一遇到污染瓶,应该立即暂停搔菌作业,对搔菌刀进行灭菌处理后再启动。7)与上述权利要求技术相关的技术规程还包括①装瓶量上述配料,装瓶量510 士 10克(料净重),毛重580 士 10克左右。②装瓶高度为料面离瓶口 8_15mm为宜。③灭菌121°C灭菌60分种(有效灭菌时间),结束后自然降温到106°C时开始放气,达100°C以下可以开门出料。④注意防止水汽倒流到瓶内。⑤冷却洁净环境下冷却至料温22°C以下,最高不要超过M°C,否则培养料容易酸败,影响菌丝生长。⑥接种要求环境干净,种菌瓶口灭菌作业完善等。接种前料瓶检查每瓶装瓶量 580 士 10 克(净重 510 士 10 克),含水量 62-65 %,pH 值 6. 0-6. 2。⑦菌种检查特别是在菌种长满的过程开始,就应该巡回检查、挑选。接种室是栽培设施当中对灭菌要求最重要的地方,室内必须认真清扫,清扫后打开灭菌灯充分灭菌,这些都是非常当然的措施。有条件的话,安装空气过滤装置、换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抑制真姬菇生育后期菌盖结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经过80-90天的初期培养和熟成培养后的菌丝体和栽培料进行搔菌;2)搔菌第8-10天,待菇蕾出齐后,停止光照,降低湿度,保持通风换气;3)搔菌第12-14天后,重新启动光照,通风换气不变;4)搔菌第15天后,增加光照,控制温度、湿度;5)搔菌第16-21天后,增加光照,温湿度管理同步骤4),直至第24-26天后采收结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金华刘灶长封金杰杨海军王加峰侯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荣丰食用菌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