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操作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56985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较少的动作传递部件就可将操作杆的操作传递给前后行驶切换机构的车辆的操作杆装置,并且驾驶员对该操作杆装置的操作较为轻松。该车辆的操作杆装置设有沿车辆的左右方向配置的转轴,该转轴通过其一端可转动地支撑于车辆的方向盘支柱的左右方向外侧,所述操作杆通过固定在该操作杆下部的安装部件与该转轴的另一端连接,当该操作杆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摆动时,带动所述转轴绕其自身的轴心转动,在所述转轴上设有联动单元,该联动单元与所述前后行驶切换机构连接,将所述转轴的转动动作传递给所述前后行驶切换机构,进而对车辆的向前行驶状态和向后行驶状态进行切换。(*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拖拉机等车辆的操作杆装置,其与车辆的动力传递系统中的前后行驶切换机构连接,对车辆的向前行驶状态和向后行驶状态进行切换。
技术介绍
在车辆的动力传递系统中,设有前后行驶切换机构,其能够使车辆变速箱中的向前行驶离合器与发动机接合,或使车辆变速箱中的向后行驶离合器与发动机接合,从而将来自发动机的旋转动力传递给驱动轮,使驱动轮向前旋转或向后旋转,进而使车辆向前行驶或向后行驶。对于上述前后行驶切换机构的操作,一般是通过驾驶员操作设置在车辆方向盘支柱外侧的操作杆装置完成的,该操作杆的摆动通过一系列动作传递部件传递给前后行驶切换机构,使前后行驶切换机构动作,进而使向前行驶离合器与发动机接合,或使向后行驶离合器与发动机接合,对车辆的向前行驶状态和向后行驶状态进行切换。已知有图8所示的一种车辆的操作杆装置,其包括操作杆201、固定在操作杆201 下端的安装部件202、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竖直转轴203、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水平转轴204等。其中,竖直转轴203的一端通过镶嵌螺栓205、轴环206、垫圈207、螺母 208等与安装部件202连接,并通过轴承209、轴承板210、卡环211、螺栓212、螺母213等可转动地固定在方向盘支柱214的外侧。另外,水平转轴204通过安装件205等可转动地支撑在方向盘支柱214的外侧。在竖直转轴203的外周面上,设有沿竖直转轴203的直径方向向外伸出的第1突出部215。在水平转轴204的外周面上,设有沿水平转轴204的轴向向外伸出的第2突出部216,在该第2突出部216的顶端,固连有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杆217,该连杆217通过螺纹部219、螺母220等与上述竖直转轴的第1突出部215固定连接。另外,在水平转轴204的外周面上,还设有沿水平转轴204的直径方向向外伸出的联动部件218,其顶端221通过连杆机构等(未图示)与上述前后行驶切换机构连接,带动该前后行驶切换机构动作,进而对车辆的向前行驶状态或向后行驶状态进行切换。例如,当驾驶员向前推动操作杆201时,操作杆201和安装部件201以螺栓212为中心在水平面内顺时针摆动(如图8中箭头A所示),进而带动竖直转轴203在水平面内顺时针转动(如图9中箭头B所示),当竖直转轴203在水平面内顺时针转动时,第1突出部 215也在水平面内顺时针转动,由于第1突出部215与连杆217固连,因此上述顺时针转动转化为连杆217的向车辆后方的直线移动(如图8中箭头C所示),通过第2突出部216, 该直线移动转化为水平转轴204的在竖直面内的顺时针转动(如图8中箭头D所示),进而使联动部件218的顶端221向下移动(如图8中箭头E所示)。可以看出,上述操作杆201的动作经过如图9中的箭头A E所示的多个步骤才能转换为联动部件218的顶端221的移动,该动作转换过程需要较多的传动部件,因而存在零件数量多、组装工序繁琐、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另外,如图7所示,现有技术中,操作杆201的前后摆动的摆动中心0' —般与方向盘支柱的轴线L'重合,因此,在操作杆201前后摆动的过程中,其顶端的轨迹K'基本上与前高后低的方向盘222所在的倾斜平面M'平行,也就是说,当驾驶员握住操作杆201顶端的把手前后摆动操作杆201时,其手部需要向前上方或后下方移动,较为费力。技术的内容本技术考虑到这种情况而做成,因此其目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较少的动作传递部件就可将操作杆的操作传递给前后行驶切换机构的车辆的操作杆装置,并且驾驶员对该操作杆装置的操作较为轻松。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技术的车辆的操作杆装置,通过操作其操作杆使车辆的前后行驶切换机构动作,对车辆的向前行驶状态和向后行驶状态进行切换,其中,该操作杆装置设有沿车辆的左右方向配置的转轴,该转轴通过其一端可转动地支撑于车辆的方向盘支柱的左右方向外侧,所述操作杆通过固定在该操作杆下部的安装部件与该转轴的另一端连接,当该操作杆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摆动时,带动所述转轴绕其自身的轴心转动,在所述转轴上设有联动单元,该联动单元与所述前后行驶切换机构连接,将所述转轴的转动动作传递给所述前后行驶切换机构,进而对车辆的向前行驶状态和向后行驶状态进行切换。采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仅通过一根沿车辆左右方向配置的转轴即完成了操作杆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摆动到联动单元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的转换,与现有技术相比消减了零件数量。另外,本技术的车辆的操作杆装置,还设有使所述操作杆和安装部件可以相对所述转轴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摆动的铰接机构、以及通过所述操作杆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的摆动限制所述操作杆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摆动限位机构。所述铰接机构包括分别形成在所述安装部件与所述转轴的所述另一端处的沿车辆前后方向贯通的通孔、以及一个贯穿在这两个通孔中的沿车辆前后方向配置的销轴,所述操作杆和安装部件能够以该销轴的轴线为中心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摆动。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上卡合部、以及固定在车辆的方向盘支柱的左右方向外侧的卡合板,所述卡合板上形成有卡合槽,当所述操作杆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摆动时,所述卡合槽与所述卡合部彼此卡合或脱离,当所述卡合槽与所述卡合部卡合时,所述操作杆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摆动被限制。通过上述安全装置,操作杆在车辆前后方向的摆动受到限制,能够防止操作杆在被意外触碰时向车辆的前方或后方摆动,避免操作杆的误操作,提高操作杆机构的可靠性。另外,所述铰接机构具有将所述安装部件始终向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卡合槽卡合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这样,操作杆在向车辆的前方或后方摆动后,能够自动恢复卡合部与卡合槽的卡合,避免人为操作的疏漏。另外,该车辆的操作杆装置具有托架,该托架固定在车辆的方向盘支柱的左右方向外侧,该托架的上部形成有孔部,所述转轴的所述一端转动自如地支撑在该孔部中,所述卡合板一体地形成在该托架的下部。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零件的数量,降低成本。另外,所述转轴被支撑在从车辆的方向盘支柱的轴线向车辆的后方偏移的位置处,这样能够减少驾驶员操作操作杆时其手部下上或向下的移动量,增强操作舒适感。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操作杆装置的立体装配图。图2是表示从车辆的左右方向外侧看本技术的操作杆装置的、省略了联动单元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从车辆的前方看本技术的操作杆装置的、省略了联动单元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操作杆装置的卡合板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从联动单元到前后行驶切换机构之间的动作传递机构的立体装配图。图6是表示本技术的操作杆的前后摆动中心的位置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以往的操作杆的前后摆动中心的位置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以往的操作杆装置的立体装配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拖拉机等车辆的操作杆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车辆的操作杆装置的立体装配图。车辆的前后左右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图中100为方向盘支柱,在其上端安装有方向盘(未图示)。本技术的操作杆装置包括操作杆101、安装部件102、转轴103、托架104、卡合部105、操作杆保护环I25等。其中,操作杆101从操作杆保护环125中穿过,操作杆101的下部沿着方向盘支柱100配置,上部向车辆的左右方向外侧弯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操作杆装置,通过操作其操作杆使车辆的前后行驶切换机构动作,对车辆的向前行驶状态和向后行驶状态进行切换,其特征在于,设有沿车辆的左右方向配置的转轴,该转轴通过其一端可转动地支撑于车辆的方向盘支柱的左右方向外侧,所述操作杆通过固定在该操作杆下部的安装部件与该转轴的另一端连接,当该操作杆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摆动时,带动所述转轴绕其自身的轴心转动,在所述转轴上设有联动单元,该联动单元与所述前后行驶切换机构连接,将所述转轴的转动动作传递给所述前后行驶切换机构,进而对车辆的向前行驶状态和向后行驶状态进行切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川孝男梅本留男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