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关一种浮动螺丝的组装方法,其是将螺丝所具的锁接部穿设于弹性元件及对接套筒中,再连同弹性元件及对接套筒装入转动套管内,而螺丝远离锁接部另一侧的旋动头端则露出于转动套管外部,即可将螺丝旋动头端外环面上的迫紧部为与转动套管内壁面处的卡制槽迫紧嵌卡固定,同时亦使转动套管远离卡制槽另一侧开口处所朝内侧延伸的环形抵持部与对接套筒上方的环凸部形成挡止定位,此种方式于组装结合后不需再通过加工机具铆合成型出环形抵持部,便可有效缩减二次加工程序所耗费的工时与成本,进而达到便于量产、制程精简,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的效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指螺丝穿设于弹性元件及对接套筒中, 再装入转动套管内,使其旋动头端为与转动套管嵌卡固定,以此可有效缩减二次加工程序所耗费的工时与成本。
技术介绍
一般的面板(板对板)进行组合时,是利用具备有旋钮、套环及螺钉的定位螺丝予以锁接,其是将螺钉、套环固定于第一面板上,并旋动于旋钮而使螺钉锁入于第二面板形成预置定位,再利用手工具将螺钉锁紧后,则使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锁接固定成为一体,且可运用在工作母机或是其他板对板作连接的板材上使用。再者,便有业者研发出此种由套帽、螺杆及定位座所组成的浮动螺丝,是先将浮动螺丝的定位座扣固于板材的穿孔中后,再利用螺杆来锁接于另一板材上形成固定,并当使用者卸下板材时,浮动螺丝仍可通过定位座固定于板材的穿孔中而不会因使用者疏忽造成遗失。请参阅图7、图8所示,分别为常用浮动螺丝加工时的侧视剖面图及加工后的立体外观图,其是于套帽A的穿孔AO内结合有一体式旋动的螺杆Al,并于套帽A上再套接有弹性体A2及可供弹性体A2抵持的固定座B结构,当套帽A与固定座B组装时,为防止固定座 B受到弹性体A2弹性力作用向外弹出脱落,一般皆会利用外部加工圆管C来加压于套帽A 厚度较薄的端部才能成型出止挡管壁A3,即使原本直立的壁面向内弯折后,以此止挡于止挡环B 1及焊接部B2之间作为防脱的限位结构,便可凭借固定座B上的焊接部B2与板件于穿孔上刷覆的锡膏焊接固定,进而可达到固定座B连同螺杆Al、弹性体A2固定于板件上来防止其掉落、遗失的情况发生。然而,上述套帽A的穿孔AO内结合有螺杆Al,再套接弹性体A2及固定座B后,还需要通过加工机具对套帽A进行冲压、铆合才可成型出止挡管壁A3,此种二次加工程序,使其整体所耗费的工时与成本相对提高外,而于加工过程中也必须相当的精准,否则即容易产生过度的挤压变形,或是铆合量不足所造成定位不确实的情况发生,且套帽A利用振动机输送的自动化组装过程中亦会因止挡管壁A3厚度较薄而容易受外力影响产生变形。此外,加工圆管C的内孔CO内径为大于焊接部B2外径来进行套接,以供加工圆管C前端加压面Cl通过,并瞬间加压套帽A铆合成型止挡管壁A3,止挡管壁A3铆合后会因焊接部B2与外环壁B3之间的高低落差,而无法完全抵贴或过于弯折至外环壁B3上,使套帽A带动螺杆Al锁接时便容易产生晃动、偏移,甚至是螺杆Al碰撞于板件上的螺孔所衍生的磨损、崩牙问题,而无法将螺杆Al确实锁接于螺孔内,并影响后续组装定位的效果;此外,套帽A—般是利用铝材所制成,且套帽A表面上大都会进行阳极处理,以提升其外观的整体性,不过套帽A铆合成型出止挡管壁A3过程中很容易在弯折处产生有刮花、皱纹的缺陷外,并会破坏外表的美观或降低止挡管壁A3的结构强度,而有待从事此行业者进行重新设计来加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专利技术人有鉴于上述常用品的不足与缺失,于是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方以从事此行业的多年经验透过不断的试作、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的专利技术专利诞生。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螺丝所具有的锁接部穿设于弹性元件及对接套筒中,再连同弹性元件及对接套筒装入于转动套管内,并以螺丝旋动头端外环面上的迫紧部与转动套管内壁面处的卡制槽迫紧呈嵌卡固定,同时亦使转动套管另一侧开口处所朝内侧延伸的环形抵持部与对接套筒上方的环凸部形成挡止定位,此种转动套管直接成型出环形抵持部后再与螺丝组装结合方式,不需再通过加工机具进行转动套管后续铆合成型出环形抵持部, 便可有效缩减二次加工程序所耗费的工时与成本,进而达到便于量产、制程精简以及提高制造的品质与良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效用。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转动套管利用加工机具直接成型出环形抵持部,使其环形抵持部厚度不需配合铆合制程予以变薄,并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且可防止加工过程中产生过度的挤压变形,或是因铆合量不足所造成定位不确实的情况发生,也可避免加工机具冲压、铆合成型过程中产生的刮花、皱纹等缺陷,以保持外观整体性。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螺丝活动位移的过程中,可利用对接套筒上方朝外形成的环凸部沿着转动套管内壁面抵持滑动位移,使其转动套管开口处所朝内侧延伸的环形抵持部与对接套筒外环面的距离更加靠近,可防止转动套管带动螺丝锁接时间隙过大产生晃动、偏移所衍生的磨损、崩牙情况发生,以确保整体组装定位的效果。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包括有螺丝、弹性元件、对接套筒及转动套管,并依照下列的步骤实施(a)将螺丝所具有的锁接部依序穿设于弹性元件及对接套筒内部的空置孔中;(b)将螺丝的锁接部再连同弹性元件及对接套筒装入转动套管内部的容置空间, 而螺丝远离锁接部另一侧的旋动头端则露出于转动套管外部;(c)将螺丝旋动头端外环面上的迫紧部与转动套管内壁面处的卡制槽迫紧呈嵌卡固定;(d)将转动套管远离卡制槽另一侧开口处所朝内侧延伸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环形抵持部与对接套筒上方的环凸部形成挡止定位,并利用弹性元件两侧分别抵持于螺丝及对接套筒上,使螺丝的锁接部位于对接套筒内活动位移,完成浮动螺丝的组装。所述的,其中该步骤(C)螺丝旋动头端上的迫紧部可为倒刺、啮齿或尖锥体,并利用加工机具对正压接、迫紧嵌卡固定于转动套管的卡制槽。所述的,其中该步骤(d)转动套管利用车床或铣床切削成型出环形抵持部。所述的,其中该步骤(d)弹性元件两侧分别具有能够抵持于螺丝及对接套筒上的套接部。所述的,其中该步骤(d)对接套筒下方处形成有结合部,且结合部穿设于预设第一板块上的接合孔结合成为一体,而螺丝外环面上形成有由手动方式按压、转动的旋动部,并连动螺丝的锁接部穿出对接套筒对位锁接于预设第二板块所具有的锁孔内,使预设第一板块与预设第二板块锁接固定成为一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步骤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组装前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组装时的侧视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组装后的立体外观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使用时的侧视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使用后的侧视剖面图;图7为习用浮动螺丝加工时的侧视剖面图;图8为习用浮动螺丝加工后的立体外观图。附图标记说明1-螺丝;11-锁接部;12-旋动头端;121-迫紧部;122-凹槽;2_弹性元件;21-套接部;3-对接套筒;31-空置孔;311-抵持部;32-结合部;321-焊接面; 33-环凸部;4-转动套管;41-容置空间;42-卡制槽;43-环形抵持部;44-旋动部;5-第一板块;51-接合孔;52-焊料;6-第二板块;61-锁孔;A-套帽;AO-穿孔;Al-螺杆;A2-弹性体;A3-止挡管壁;B-固定座;Bl-止挡环;B2-焊接部;B3-外环壁;C-加工圆管;CO-内孔; Cl-加压面。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所示,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步骤流程图、组装前的立体分解图、组装时的侧视剖面图及组装后的立体外观图,可由图中清楚看出,当利用本专利技术时,依照下列的步骤实施(101)将螺丝1所具有的锁接部11依序穿设于弹性元件2及对接套筒3内部的空置孔31中。(102)将螺丝1的锁接部11再连同弹性元件2及对接套筒3装入转动套管4内部的容置空间41,而螺丝1远离锁接部11另一侧的旋动头端12则露出于转动套管4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动螺丝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螺丝、弹性元件、对接套筒及转动套管,并依照下列的步骤实施:(a)将螺丝所具有的锁接部依序穿设于弹性元件及对接套筒内部的空置孔中;(b)将螺丝的锁接部再连同弹性元件及对接套筒装入转动套管内部的容置空间,而螺丝远离锁接部另一侧的旋动头端则露出于转动套管外部;(c)将螺丝旋动头端外环面上的迫紧部与转动套管内壁面处的卡制槽迫紧呈嵌卡固定;(d)将转动套管远离卡制槽另一侧开口处所朝内侧延伸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环形抵持部与对接套筒上方的环凸部形成挡止定位,并利用弹性元件两侧分别抵持于螺丝及对接套筒上,使螺丝的锁接部位于对接套筒内活动位移,完成浮动螺丝的组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明忠,
申请(专利权)人:德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