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双向辐射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40340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平面双向辐射天线,包括基板、第一反射件、天线本体、第二反射件以及第三反射件。第一反射件设置在基板的第一表面,且第一反射件的顶边向内凹陷,以在第一表面形成第一凹槽。天线本体位于第一凹槽内,且天线本体与第一反射件对称于预设方向。第二反射件设置在基板的第二表面,且第二反射件的顶边向内凹,以在第二表面形成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在垂直投影面上具有相互对应的配置。第三反射件设置在基板的第一与二表面,并沿着预设方向相对于天线本体,且第三反射件在垂直投影面上覆盖第一凹槽的开口,以致使平面双向辐射天线产生两波束,其中两波束相对于基板具有第一夹角,即达到双向辐射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天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平面双向辐射天线
技术介绍
天线是许多无线通信系统不可或缺的必备元件,且其更是攸关于系统的整体性能的主要构成要件。一般来说,天线依照方向性可区分为无向性(isotropic)天线、全向性 (omni-directional)天线与指向性天线。其中,指向性(directive)天线是针对特定方向的电磁波能量进行传送与收发,因此可以广泛定地应用在以定向性(fixed direction)为主的无线通信系统内。具有双向辐射功能的天线主要是用于同时有三个固定点进行通信的目地,故其指向性(directivity)需高。而一般双向辐射的天线或装置往往是应用两个天线单元(即辐射体),如两个平板天线(patch antennas),或是利用槽孔天线(slot antennas)进行双向的辐射。然而此类传统的方式不但会增加产品的复杂度、成本与体积,更无法达成对称 (symmetric)的双向辐射效果(例如因为馈入结构的摆设位置),或是无法具有高的指向性 (例如因为patch antenna的系统接地面的面积不够大)。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运用单一的平面天线设计,而达成制作简单、成本低、体积小、对称的双向辐射与具高指向性的效果。此外,利用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双向辐射天线所组成的天线阵列,在全空间 (full-space)的扫描上,可运用电子信号调制而合成(synthesize)所需辐射场形,故可免除传统旋转天线阵列所需的机械装置,且可达成即时(real-time)且无时隙(time lag)的扫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平面双向辐射天线,具备双向的辐射场型,可简化电子系统的硬件结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平面双向辐射天线,包括一基板、一第一反射件、一天线本体、一第二反射件以及一第三反射件。基板包括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第一反射件设置在基板的第一表面,且第一反射件的一顶边为向内凹陷,以在第一表面形成一第一凹槽。天线本体设置在基板,并位于第一凹槽内,且天线本体与第一反射件分别对称于一预设方向。第二反射件设置在基板的第二表面,且第二反射件为向内凹,以在第二表面形成一第二凹槽,其中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在一垂直投影面上具有一相互对应的配置。第三反射件设置在基板,并沿着预设方向相对于天线本体,且第三反射件在垂直投影面上覆盖第一凹槽的开口, 以致使平面双向辐射天线产生两波束,其中两波束相对于基板具有第一夹角,即达到双向 fglt (bidirectional radiation) ^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天线本体包括一第一驱动件与一第二驱动件。第一驱动件设置在基板的第一表面,并具有一第一臂与一第二臂。第二驱动件设置在基板的第二表面,并具有一第一臂与一第二臂。其中,第二驱动件从第二反射件延伸而出,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的第一臂在垂直投影面上相互重叠,且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的第二臂对称于预设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反射件包括一第一延伸部与一第二延伸部。 第一延伸部设置在基板的第一表面,并排列在第一驱动件的第一臂的一侧。第二延伸部设置在基板的第一表面,并排列在第一驱动件的第一臂的另一侧。此外,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的端部在垂直投影面上与第二凹槽的底边相互对应。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是利用第一反射件与第二反射件将由天线本体所辐射而朝向凹槽的底部的电磁能量反射回凹槽的开口,并利用第三反射件将反射至凹槽的开口的电磁能量再次反射回去。如此一来,由天线本体所辐射出的电磁能量将从垂直于基板的方向泄漏出来,进而致使平面双向辐射天线朝着基板的上方与下方同时产生两辐射波束。因此,平面双向辐射天线辐射所具备的双向辐射场型,将有助于简化电子系统的硬件结构,进而有助于电子系统的微型化的发展。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平面双向辐射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平面双向辐射天线的透视图。图3A所示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基板的立体示意图。图IBB所示为隧道中,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基板的立体示意图。图4所示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双向辐射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的平面双向辐射天线的透视图。图6所示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平面双向辐射天线的透视图。图7所示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平面双向辐射天线的透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400、500、600、700 平面双向辐射天线110:基板111 第一表面112:第二表面120、120,第二反射件101,101'凹槽130 天线本体131 第一驱动件131a 第一驱动件的第一臂131b 第一驱动件的第二臂132 第二驱动件132a 第二驱动件的第一臂132b 第二驱动件的第二臂140、140,、140”第一反射件141、141,、141”第一延伸部142、142,、142”第二延伸部150、150,第三反射件151 第一覆盖部152 第二覆盖部DR:预设方向410 第三覆盖部420:第四覆盖部511 516:第一导孔521 522 第二导孔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所示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平面双向辐射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平面双向辐射天线的透视图,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2,平面双向辐射天线100包括一基板110、一第一反射件140、一天线本体130、一第二反射件120与一第三反射件150。在实体配置上,基板110包括一第一表面111与一第二表面112。其中,第一反射件140设置在基板110的第一表面111,第二反射件120设置在基板110的第二表面 112。此外,相对于天线本体130而言,第一反射件140与第二反射件120均具有向内凹的弧状设计,并分别在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12形成一凹槽101。天线本体130包括一第一驱动件131与一第二驱动件132。其中,第一驱动件131 设置在基板110的第一表面111,且第二驱动件132设置在基板110的第二表面112。在实际应用上,天线本体130可以例如是偶极天线(dipoleanterma),因此第一驱动件131与第二驱动件132的形状分别呈现L形,并各自具有双臂,例如第一驱动件131具有第一臂 131a与第二臂131b,且第二驱动件132具有第一臂13 与第二臂132b。就天线本体130的整体结构来说,第二驱动件132从第二反射件120延伸而出,因此第二反射件120相当于天线本体130的接地面(亦可看成等效的系统接地面)。此外,第一驱动件131的第一臂131a与第二驱动件132的第一臂13 在垂直投影面上相互重叠, 且第一驱动件131的第二臂131b与第二驱动件132的第二臂132b对称于一预设方向DR。第一反射件140包括一第一延伸部141与一第二延伸部142。其中,第一延伸部 141与第二延伸部142均设置在基板110的第一表面111。此外,第一延伸部141排列在第一驱动件131的第一臂131a的一侧,且第二延伸部142排列在第一驱动件131的第一臂 131a的另一侧。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延伸部141与第二延伸部142中分别具有一端部,其靠近第一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面双向辐射天线,包括:一基板,包括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一第一反射件,设置在该基板的该第一表面,且该第一反射件为向内凹,以在该第一表面形成一第一凹槽;一天线本体,设置在该基板上,并位于该第一凹槽内,且该天线本体与该第一反射件分别对称于一预设方向;一第二反射件,设置在该基板的该第二表面,且该第二反射件为向内凹,以在该第二表面形成一第二凹槽,该第一凹槽与该第二凹槽在一垂直投影面上具有一相互对应的配置;以及一第三反射件,设置在该基板上,并沿着该预设方向相对于该天线本体,且该第三反射件在该垂直投影面上覆盖该第一凹槽的开口,以致使该平面双向辐射天线产生两波束,其中该两波束相对于该基板具有一第一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奂衢陈建廷
申请(专利权)人: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