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硬件实现的交流组合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37259 阅读:3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硬件实现的交流组合开关,与可控硅和继电器连接,该组合开关包括电源接入点、开关信号接入点、可控硅驱动时序控制电路、继电器驱动时序控制电路以及与可控硅驱动时序控制电路、继电器驱动时序控制电路连接的外围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开关动态无火花、关断时呈高阻状态,还能提高交流组合开关的抗干扰能力以及降低开关成产成本等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交流组合开关,尤其是涉及一种用硬件实现的交流组合开关
技术介绍
一般的组合开关中的可控硅、继电器的驱动时序均由CPU来进行控制。由于CPU还需要处理其他的程序,因而容易受到干扰而造成其对可控硅、继电器的驱动时序控制的的不准确。而且采用CPU进行控制必然要采用运算能力更高的CPU,这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开关动态无火花、关断时呈高阻状态,还能提高交流组合开关的抗干扰能力以及降低开关成产成本的用硬件实现的交流组合开关。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硬件实现的交流组合开关,与可控硅和继电器连接,其特征在于,该组合开关包括电源接入点、开关信号接入点、可控硅驱动时序控制电路、继电器驱动时序控制电路以及与可控硅驱动时序控制电路、继电器驱动时序控制电路连接的外围电路。所述的可控硅驱动时序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一比较器,所述的继电器驱动时序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二电阻、第二电容、第二比较器,所述的外围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三电容,所述的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串联后与电源接入点连接,所述的第一比较器、第二比较器与电源接入点连接,所述的第一比较器的负极、第二比较器的负极均与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之间连接,所述的开关信号接入点与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之间连接,所述的第三电容的一端与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之间连接,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电源接入点的负极连接,所述的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所述的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电容串联后与电源接入点的负极连接,所述的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电容串联后与电源接入点的负极连接,所述的第一电阻并接在第一二极管的两端,所述的第二电阻并接在第二二极管的两端,所述的第一比较器的正极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一电容之间连接,所述的第二比较器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二电容之间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硬件来完成组合开关中可控硅、继电器的驱动时续控制,具有开关动态无火花,关断时呈高阻状态的优点,而且还能提高交流组合开关的抗干扰能力以及降低开关成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连接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用硬件实现的交流组合开关,与可控硅和继电器连接,该组合开关包括电源接入点、开关信号接入点、可控硅驱动时序控制电路、继电器驱动时序控制电路以及与可控硅驱动时序控制电路、继电器驱动时序控制电路连接的外围电路。可控硅驱动时序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l、第一比较器Q1。继电器驱动时序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阻R2、第二电容C2、第二比较器Q2。外围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三电容C3。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串联后与电源接入点连接。第一比较器Q1、第二比较器Q2与电源接入点连接。第一比较器Ql的负极、第二比较器Q2的负极均与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之间连接。开关信号接入点与第三电阻R3、 第四电阻R4之间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与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之间连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与电源接入点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与第一电容Cl串联后与电源接入点的负极连接。第二二极管 D2的正极与第二电容C2串联后与电源接入点的负极连接。第一电阻Rl并接在第一二极管 Dl的两端。第二电阻R2并接在第二二极管D2的两端。第一比较器Ql的正极与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第一电容Cl之间连接。第二比较器Q2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二电容C2之间连接。上电时,由于Dl的作用比较器Ql立即输出高电平驱动继电器;断电时还是由于 Dl的作用比较器Ql延时恢复低电平,继电器延时断开。上电时,由于D2的作用比较器Q2 延时输出高电平驱动可控硅,以保证在继电器接通后再导通可控硅;断电时还是由于D2的作用比较器Q2立即恢复低电平,以保证在继电器断开前关断可控硅。整个开关由R1、C1决定继电器延时断开的时间;由R2、C2决定可控硅延时导通的时间。权利要求1.一种用硬件实现的交流组合开关,与可控硅和继电器连接,其特征在于,该组合开关包括电源接入点、开关信号接入点、可控硅驱动时序控制电路、继电器驱动时序控制电路以及与可控硅驱动时序控制电路、继电器驱动时序控制电路连接的外围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硬件实现的交流组合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控硅驱动时序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一比较器,所述的继电器驱动时序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二电阻、第二电容、第二比较器,所述的外围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三电容,所述的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串联后与电源接入点连接,所述的第一比较器、第二比较器与电源接入点连接,所述的第一比较器的负极、第二比较器的负极均与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之间连接,所述的开关信号接入点与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之间连接,所述的第三电容的一端与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之间连接,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电源接入点的负极连接,所述的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的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电容串联后与电源接入点的负极连接,所述的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电容串联后与电源接入点的负极连接,所述的第一电阻并接在第一二极管的两端,所述的第二电阻并接在第二二极管的两端,所述的第一比较器的正极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一电容之间连接,所述的第二比较器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二电容之间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硬件实现的交流组合开关,与可控硅和继电器连接,该组合开关包括电源接入点、开关信号接入点、可控硅驱动时序控制电路、继电器驱动时序控制电路以及与可控硅驱动时序控制电路、继电器驱动时序控制电路连接的外围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开关动态无火花、关断时呈高阻状态,还能提高交流组合开关的抗干扰能力以及降低开关成产成本等优点。文档编号H03K17/72GK202034958SQ20112008998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0日专利技术者吕华, 江苏军, 蓝哲祥, 蔡超 申请人:上海军远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硬件实现的交流组合开关,与可控硅和继电器连接,其特征在于,该组合开关包括电源接入点、开关信号接入点、可控硅驱动时序控制电路、继电器驱动时序控制电路以及与可控硅驱动时序控制电路、继电器驱动时序控制电路连接的外围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超蓝哲祥吕华江苏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军远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