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33257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指的是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金属壳体,所述导电端子定位于绝缘本体内,所述金属壳体遮覆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金属壳体设置有插接脚,所述插接脚包括上弯部及与所述上弯部连接的下弯部,所述上弯部与下弯部之间的弯折角度大于0°,小于180°;所述插接脚设置有突出于所述插接脚的卡置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当电路板厚度较小时,通过上弯部和下弯部可将插接脚扣合在电路板上;当电路板厚度较大时,卡置部能够卡住电路板的插接孔,将插接脚扣合在电路板上,即便电路板较厚也不会将插接脚弹出。(*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电子
中,连接器是极为常用的接口方式。连接器接口安装在各种电子设备的电路板上,电缆的接头通过与连接器的插接实现电源或者信号的导通。为了保证连接器在设备的电路板上的安装,提供更为可靠的插接强度,电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金属壳体,导电端子定位于绝缘本体内,金属壳体遮覆于绝缘本体。金属壳体设置有插接脚,插接脚用于焊接于电路板上,以保证连接器的定位和将杂讯传送到电路板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不同厚度的电路板对金属壳体的接脚具有不同的要求,一旦电路板厚度发生变化,现有技术的金属壳体的插接脚不能提供可靠的插接强度,容易导致连接器在焊接前在电路板上松动和弹出的现象发生,不利于后续的焊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借在金属壳体的插脚上增加一卡置部,以能够适应与不同厚度的电路板稳固插接。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金属壳体,所述导电端子定位于绝缘本体内,所述金属壳体遮覆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金属壳体设置有插接脚,所述插接脚包括上弯部及与所述上弯部连接的下弯部,所述上弯部与下弯部之间的弯折角度大于0°,小于 180° ;所述插接脚设置有突出于所述插接脚的卡置部。所述插接脚的上弯部和下弯部通过圆弧连接。所述金属壳体包括有顶壁及自顶壁两侧向下弯折延伸的两侧壁,所述插接脚自两侧壁延伸出。所述金属壳体还包括有连接两侧壁的底壁。所述卡置部设置在所述上弯部和下弯部相连的圆弧上。所述卡置部为倒刺结构。所述卡置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插接脚外侧的凸起。所述顶壁、侧壁或底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三边与金属壳体切断、仅留一边与金属壳体相连的弹性舌,所述弹性舌的末端设置有凸起于弹性舌的抵触部。所述底壁设置有分别相互嵌套的交替设置的燕尾槽和燕尾块。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当电路板厚度较小时,通过上弯部和下弯部可将插接脚扣合在电路板上;当电路板厚度较大时,卡置部能够卡住电路板的插接孔,将插接脚扣合在电路板上,即便电路板较厚也不会将插接脚弹出,从而以适应与多种不同厚度的电路板插接。附图说明CN 202034571 U说明书2/3页利用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安装于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与电路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金属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金属壳体与电路板的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金属壳体与电路板的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金属壳体与电路板的剖面图。附图标记金属壳体1、绝缘本体4、导电端子2、顶壁11、底壁12、侧壁13、侧壁14 ;燕尾块123、弹性舌111、抵触部112、插接脚21 ;电路板3、插接孔31、上弯部22、下弯部23、凸起沈。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至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4、导电端子2及金属壳体1,所述导电端子2定位于绝缘本体4内,所述金属壳体1遮覆于所述绝缘本体4。 所述金属壳体1包括有顶壁11及自顶壁11两侧向下弯折延伸的两侧壁13和14,以及连接两侧壁13和14的底壁12,两侧壁13和14分别设置有向下延伸出的插接脚21。所述插接脚21插接于电路板3开设的插接孔31内。所述插接脚21包括上弯部22及与所述上弯部22连接的下弯部23,所述上弯部 22与下弯部23之间的弯折角度大于0°,小于180°。如图4,具体地说,所述上弯部22由侧壁13和14向外弯折,所述下弯部23由上弯部22向内弯折,上弯部22的两端部的连线与下弯部23的两端部的连线所成的角度大于0°,小于180°。所述插接脚21的上弯部22和下弯部23通过圆弧连接。所述插接脚21设置有突出于所述插接脚21的卡置部,所述卡置部为倒刺结构,该倒刺是向上突出。所述卡置部也还可以是突向外的凸起沈,如图6所示。请参阅图4、5及6所示,为金属壳体1的插接脚21插在电路板3上的示意图。当插接脚21需插入较薄的电路板3时(也就是当插入的电路板3的厚度小于h高度时)电路板3上的插接孔31的底端将卡于插接脚21的A线以上部分(如图4示,其中A线为左右插脚最大距离点的连线),使插接脚21不易被弹出,利于后续的稳定焊接;当插接脚21需插入较厚的电路板3时(也就是当电路板3的厚度大于h高度时),插接脚21利用其上的卡置部扣于电路板3上的插接孔31底端,使插接脚21不易被弹出,同样利于后续的稳定焊接。所述顶壁11设置有三边与金属壳体1切断、仅留一边与金属壳体1相连的弹性舌 111,所述弹性舌111的末端设置有凸起于弹性舌111的抵触部112。当电连接器接头插入到金属壳体1时,弹性舌111能对电连接器接头施以轻微的弹力进行定位,对电连接器接头抵触住使之不易被滑动。所述底壁12设置有分别相互嵌套的交替设置的燕尾槽和燕尾块123,燕尾槽和燕尾块123将底壁12的左右两端接合在一起,使底壁12具有更大的接合强度,能承受更大的插接力。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金属壳体,所述导电端子定位于绝缘本体内,所述金属壳体遮覆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金属壳体设置有插接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脚包括上弯部及与所述上弯部连接的下弯部,所述上弯部与下弯部之间的弯折角度大于 0°,小于180°,所述插接脚设置有突出于所述插接脚的卡置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脚的上弯部和下弯部通过圆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包括有顶壁及自顶壁两侧向下弯折延伸的两侧壁,所述插接脚自两侧壁延伸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还包括有连接两侧壁的底壁。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置部设置在所述上弯部和下弯部相连的圆弧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置部为倒刺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置部为设置于所述插接脚外侧的凸起。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侧壁或底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三边与金属壳体切断、仅留一边与金属壳体相连的弹性舌,所述弹性舌的末端设置有凸起于弹性舌的抵触部。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设置有分别相互嵌套的交替设置的燕尾槽和燕尾块。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具体指的是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金属壳体,所述导电端子定位于绝缘本体内,所述金属壳体遮覆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金属壳体设置有插接脚,所述插接脚包括上弯部及与所述上弯部连接的下弯部,所述上弯部与下弯部之间的弯折角度大于0°,小于180°;所述插接脚设置有突出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金属壳体,所述导电端子定位于绝缘本体内,所述金属壳体遮覆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金属壳体设置有插接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脚包括上弯部及与所述上弯部连接的下弯部,所述上弯部与下弯部之间的弯折角度大于0°,小于180°,所述插接脚设置有突出于所述插接脚的卡置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永华崔勇刘望全胡光才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宇球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