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靳北彪专利>正文

隐形驱动运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833016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隐形驱动运载系统,包括地下驱动系统、驾驶系统、承载结构体、装载平板和地下大地构造物,所述装载平板处于地面上方,在与所述隐形驱动运载系统的前进方向相垂直且水平的方向上所述装载平板至少与一个所述承载结构体固连,每个所述承载结构体与所述地下驱动系统固连,所述地下驱动系统与所述地下大地构造物相互作用产生承载力,所述地下驱动系统受所述驾驶系统控制与所述地下大地构造物相互作用产生驱动力和制动力,所述承载结构体延伸到高于所述地面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效的运输装置及系统,能够有效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减少交通运输压力和交通运输的能耗。(*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陆地交通领域,尤其是一种隐形驱动运载系统
技术介绍
不论是城市内的交通,还是城间的高速交通,路面拥挤状态日趋恶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发了地铁、高架交通网络(含高架铁路和高架公路)等交通设施。但是地铁和高架交通网络均具有成本高、建设期长等缺点,特别是地铁交通设施在发生自然灾害时, 人员的避难是非常困难的。所以,需要专利技术一种新型陆上运载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隐形驱动运载系统,包括地下驱动系统、驾驶系统、承载结构体、装载平板和地下大地构造物,所述装载平板处于地面上方,在与所述隐形驱动运载系统的前进方向相垂直且水平的方向上所述装载平板至少与一个所述承载结构体固连,每个所述承载结构体与所述地下驱动系统固连,所述地下驱动系统与所述地下大地构造物相互作用产生承载力,所述地下驱动系统受所述驾驶系统控制与所述地下大地构造物相互作用产生驱动力和制动力,所述承载结构体延伸到高于所述地面的高度。在与所述隐形驱动运载系统的前进方向相垂直且水平的方向上设置两个所述承载结构体,构成双支撑运载系统。所述地下大地构造物设为它向约束地下大地构造物。所述承载结构体延伸到高于所述地面一米的高度,构成双支撑高架运载系统。所述地下大地构造物设为它向约束地下大地构造物,在与所述隐形驱动运载系统的前进方向相垂直且水平的方向上所述装载平板与一个所述承载结构体固连,所述承载结构体延伸到高于所述地面一米的高度,构成独臂高架运载系统。所述承载结构体设为高度可调式承载结构体,所述高度可调式承载结构体调整所述装载平板与所述路面之间的高度和所述隐形驱动运载系统的总高以满足不同高度的车辆厢下通行和厢下超越不同高度车辆以及通过不同限高道路的要求。在与所述隐形驱动运载系统的前进方向相垂直且水平的方向上所述装载平板与两个所述承载结构体固连,所述承载结构体延伸到高于所述地面一定高度以使所述装载平板的离地间隙小于 300mm、280mm、260mm、240mm、220mm、200mm、190mm、180mm、170mm、160mm、 150mm、140mm、130mm、120mm、110mm、100mm、95mm、90mm、85mm、80mm、75mm、70mm、65mm、60mm、 55mm、50mm、45mm、40mm、35mm、30mm、25mm、20mm、15mm、10mm、5mm、3mm 或 lmm,构成超低底盘运载系统。在所述承载结构体穿越所述地面所形成的地槽上设地槽覆盖物,所述地槽覆盖物受覆盖物控制系统控制当所述隐形驱动运载系统驶来时所述地槽覆盖物开启,当所述隐形驱动运载系统驶过时所述地槽覆盖物关闭恢复所述地槽的路面功能。所述承载结构体设为由结构体A和结构体B纵向相互固连构成,所述结构体A和所述结构体B连接处在与所述隐形驱动运载系统的前进方向相垂直且水平的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结构体A或所述结构体B的宽度。在与所述隐形驱动运载系统的前进方向相垂直且水平的方向上设置两个所述承载结构体,构成双支撑运载系统,所述承载结构体设为由结构体A和结构体B纵向相互铰接构成。一种隐形驱动运载系统,包括地下电磁驱动悬浮系统、驾驶系统、地上磁力承载结构、导磁承载盖板和装载平板,在与所述隐形驱动运载系统的前进方向相垂直且水平的方向上所述装载平板至少与一个所述地上磁力承载结构固连,所述地下电磁驱动悬浮系统与大地固连,所述地上磁力承载结构分别经所述导磁承载盖板与受所述驾驶系统控制的所述地下电磁驱动悬浮系统相互作用产生驱动力和制动力,在所述隐形驱动运载系统正常行驶时,所述地上磁力承载结构与所述导磁承载盖板不接触,所述装载平板的离地间隙小于 300mm、280mm、260mm、240mm、220mm、200mm、190mm、180mm、170mm、160mm、150mm、140mm、 130mm、120mm、110mm、100mm、95mm、90mm、85mm、80mm、75mm、70mm、65mm、60mm、55mm、50mm、 45mm、40mm、35mm、30mm、25mm、20mm、15mm、10mm、5mm、3mm 或 lmm,构成超低底盘运载系统。一种隐形驱动运载系统,包括地上电磁驱动悬浮系统、驾驶系统、地下磁力承载结构、导磁承载盖板和装载平板,在与所述隐形驱动运载系统的前进方向相垂直且水平的方向上所述装载平板至少与一个所述地上电磁驱动悬浮系统固连,所述地下磁力承载结构与大地固连,所述地上电磁驱动悬浮系统分别经所述导磁承载盖板与受所述驾驶系统控制的所述地下磁力承载结构相互作用产生驱动力和制动力,在所述隐形驱动运载系统正常行驶时,所述地上电磁驱动悬浮系统与所述导磁承载盖板不接触,所述装载平板的离地间隙小于 300mm、280mm、260mm、240mm、220mm、200mm、190mm、180mm、170mm、160mm、150mm、140mm、 130mm、120mm、110mm、100mm、95mm、90mm、85mm、80mm、75mm、70mm、65mm、60mm、55mm、50mm、 45mm、40mm、35mm、30mm、25mm、20mm、15mm、10mm、5mm、3mm 或 lmm,构成超低底盘运载系统。所述驱动系统的动力设为电动机。所述驱动系统的动力设为内燃机。在某些情况下,可在本技术所公开的所述隐形驱动运载系统的尾部设禁行指示以阻止车辆窜入所述隐形驱动运载系统下方或上方。本技术的原理是将交通运载系统(车辆)的一部分设置在地下(例如将车辆的底盘设置在地下),将交通运载系统(车辆)中的载人载物区域设置在地上,这样不仅有效地降低了路面占据空间,而且为建造独臂高架运载系统和双支撑高架运载系统以及超低底盘运载系统提供了可能。本技术中所公开的独臂高架运载系统和所公开的双支撑高架运载系统可以使其载人载物区域处于离地面一定高度的位置,以保证其下方车辆和行人的通行,从而大幅度提高道路空间的利用率,特别是本技术所公开的独臂高架运载系统因为只有一个支撑臂,所以可以有效避免本技术所公开的隐形驱动运载系统与社会车辆之间的交通事故,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本技术中所公开的超低底盘运载系统可以用作大量运输社会车辆(包括乘用车、公交车和/或卡车等)的运载工具,由于所述超低底盘运载系统使社会车辆可自行上下,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社会车辆的装卸速度和运输安全;例如可以利用本技术中所公开的超低底盘运载系统将数辆、数十辆、数百辆甚至更大数量的社会车辆一次性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交通运输过程的成本、能耗和交通事故,且可以大大提高道路,特别是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本技术所公开的隐形驱动运载系统中,在设有所述承载结构体的结构中,由于采用所述承载结构体连接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而且所述承载结构体的横向水平尺寸可以设计的相对较小,也就是说所述地槽的宽度可以较小,这样可以不影响道路的路面功能; 在设有所述导磁承载板的结构中,由于采用所述导磁承载板通过磁力连接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这样可以保证道路的路面功能。本技术中,所谓的路面功能是指路面能够让社会车辆通行的功能。本技术中,所谓的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隐形驱动运载系统,包括地下驱动系统(1)、驾驶系统(2)、承载结构体(3)、装载平板(4)和地下大地构造物(5),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平板(4)处于地面(6)上方,在与所述隐形驱动运载系统的前进方向相垂直且水平的方向上所述装载平板(4)至少与一个所述承载结构体(3)固连,每个所述承载结构体(3)与所述地下驱动系统(1)固连,所述地下驱动系统(1)与所述地下大地构造物(5)相互作用产生承载力,所述地下驱动系统(1)受所述驾驶系统(2)控制与所述地下大地构造物(5)相互作用产生驱动力和制动力,所述承载结构体(3)延伸到高于所述地面(6)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北彪
申请(专利权)人:靳北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