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关一种太阳能面板追日装置,包括座体、动力装置及太阳能面板,其中该座体至少具有两个承座,各承座上方设有轴部,于两个轴部的轴孔间枢设有可转动的轴座,并于轴座上设有至少两个横向贯穿的连动轴,而各连动轴为穿出轴座外部两侧且结合有太阳能面板,并于轴座与承座处设有动力装置的第一驱动装置,而轴座处则设有第二驱动装置,由上,即可以第一驱动装置带动轴座于承座间呈第一方向旋转,并使轴座处的第二驱动装置带动各连动轴上太阳能面板来与轴座呈不同转动的第二方向旋转,以此达到结构简单、组装容易、成本低廉且传动稳定性高的功效。(*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面板追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动力装置可带动座体的轴座于至少两个承座间旋转的第一驱动装置,并由轴座处设有可带动各连动轴上太阳能面板与轴座呈不同方向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以此达到结构简单、组装容易、成本低廉且传动稳定性高的功效。
技术介绍
绿色居住环境的营造是为各国所提倡的目标,而在高度文明的世界中,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如通过燃烧石油产生动力的各种交通工具中皆会排放二氧化碳,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提高,并造成温室效应日趋于严重,以及全球气候暖化、异常的现象,因此,现今各国不断地积极开发可替代石油的替代性能源,而一般替代性能源主要可分为生质能源、风力发电或太阳能发电,其中又以太阳能发电最受到瞩目,由于太阳能本身不会产生有公害、能源耗尽的问题且取得容易,因此太阳能相关产业也逐渐蓬勃发展。然而,太阳在运行时的轨道是依据在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及不同时间的太阳运动轨迹而产生不同的方向及角度变化;虽然目前厂商已有各种追日机构陆续提出设计应用在太阳能发电产品上使用,用以来驱动太阳能面板来准确对准太阳照射方向形成追日系统,但是由于该等机构皆须应用到单轴、双轴的驱动机构;以此种精确追日的机构而言,虽然能够提高太阳能面板的日发电量,但驱动机构的整体组件配置较为复杂,且本身具有安装上较为繁琐及造价昂贵的问题产生,并由于机构本身承载了太阳能面板的沉重重量,再者,因风力的关系使太阳能面板承受相当大的风阻,亦相对衍生出支撑太阳能面板的结构体与材质须做强化设计,综观上述缺失,若能针对追日机构上的组装、成本及传动稳定性上的课题来进行设计,以兼顾整体组装、成本及稳定性与较佳数量的太阳能面板所产生的总发电量的平衡,来符合实际追日机构的应用,即为从事此行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现有追日机构使用上的问题与缺失,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太阳能面板追日装置的技术专利诞生。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座体的至少两个承座间枢接有可旋转的轴座,而轴座上穿设有至少两个横向贯穿轴座且外部两侧结合有可供太阳能面板的连动轴,即可凭借动力装置中的第一驱动装置来带动轴座于各承座上旋转,并由动力装置中的第二驱动装置由轴座处带动各连动轴上的太阳能面板与轴座呈不同方向转动,以此达到结构简单、组装容易、成本低廉且传动稳定性高的功效。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面板追日装置,包括有座体、动力装置及太阳能面板,其中该座体至少具有两个承座,各承座上方设有轴部,于两个轴部处枢设有能够转动的轴座,并于轴座上设有至少两个横向贯穿的连动轴,而各连动轴穿出轴座外部两侧且结合有太阳能面板;该动力装置设有可带动轴座于承座间旋转的第一驱动装置,另于轴座处设有能够带动各连动轴上太阳能面板与轴座呈不同方向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的太阳能面板追日装置,其中,该座体的其中一承座上方设有具有轴孔的轴部,另一承座的轴部上设有一轴承,而轴座内形成有中空通道,并于轴座一侧设有能够枢接于轴孔内的轴心,另于轴座上设有横向贯穿的剖槽,且剖槽位于通道处设有支撑体,而支撑体枢设于轴承上以定位。所述的太阳能面板追日装置,其中,该轴座通道内的承座上方两侧皆形成有弧取面,且弧取面位于剖槽位置。所述的太阳能面板追日装置,其中,该第一驱动装置于座体承座的轴部处设有具有第一马达及第一推杆的基座,其中第一推杆内设有减速机构,并于轴座处固设有横向摆动体,且使基座与摆动体形成有一夹角,并将第一推杆前端的第一伸缩杆以一轴杆结合于摆动体悬空处。所述的太阳能面板追日装置,其中,该动力装置的第一驱动装置于座体一侧承座的轴部处设有具有第一马达及涡轮的基座,其中基座内设有减速机构,并于轴座处固设有横向扇形齿轮,且使涡轮啮合于所述的横向扇形齿轮。所述的太阳能面板追日装置,其中,该动力装置的第一驱动装置于座体一侧承座的轴部处设有具第一马达及驱动齿轮的基座,其中基座内设有减速机构,并于轴座处固设有横向扇形齿轮,且使驱动齿轮啮合于所述的横向扇形齿轮。所述的太阳能面板追日装置,其中,该第二驱动装置设于轴座中空处,且第二驱动装置设有第二马达及第二推杆,其中第二推杆内设有减速机构,并使第二推杆的第二伸缩杆对正于通道方向。所述的太阳能面板追日装置,其中,该第二伸缩杆尾端以一轴柱枢接于连动杆的透孔处定位。所述的太阳能面板追日装置,其中,该连动杆对应于各连动轴位置皆设有透孔,而连动轴则设有凸出致动部,并以一轴柱将连动杆的透孔与致动部枢接以定位。所述的太阳能面板追日装置,其中,该轴座的连动轴位置进一步设有至少两个具有穿孔的支撑座,而每一支撑座的穿孔处皆穿设有连动轴。所述的太阳能面板追日装置,其中,该连动轴于轴座外部两侧进一步设有供太阳能面板结合定位的架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部份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图5为本技术图4的B部份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驱动装置动作时的立体外观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驱动装置动作时的立体外观图;图8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9为本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附图标记说明1、座体;11、承座;1202、支撑体;111、轴部;1111、轴孔;1112、轴承;1113、弧取面;12、轴座;120、通道;1201、剖槽;121、轴心;122、连动轴;1221、致动部; 1222、架板;123、支撑座;1231、穿孔;2、动力装置;21、第一驱动装置;211、基座;212、摆动体;212a、扇形齿轮;2121、轴杆;213、第一马达;214、第一推杆;214a、涡轮;214b、驱动齿轮;2141、第一伸缩杆;22、第二驱动装置;221、第二马达;222、第二推杆;2221、第二伸缩杆;223、连动杆;2231、透孔;224、轴柱;3、太阳能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构造,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绘图就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IA部份的局部放大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及图4B部份的局部放大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包括有座体1、动力装置2及太阳能面板3所构成,其中该座体1至少具有两个承座11,其中一承座11上方设有具轴孔1111的轴部111, 另一承座11的轴部111上方两侧皆形成有弧取面1113,并于弧取面1113的另一侧设有一轴承1112,且于两个轴部111上枢设有可转动的轴座12,且轴座12内形成有中空通道120, 并于轴座12上的适当位置设有横向贯穿的剖槽1201,且剖槽1201位于通道120皆设有支撑体1202,另于通道120内设有至少两个具有穿孔1231的支撑座123,而每一支撑座123 的穿孔1231处皆穿设有至少两个横向贯穿轴座12且具有凸出致动部1221的连动轴122, 此连动轴122于轴座12外部两侧结合有可供太阳能面板3定位的架板1222。再者,上述两个轴部111上枢设有可转动的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面板追日装置,包括有座体、动力装置及太阳能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座体至少具有两个承座,各承座上方设有轴部,于两个轴部处枢设有能够转动的轴座,并于轴座上设有至少两个横向贯穿的连动轴,而各连动轴穿出轴座外部两侧且结合有太阳能面板;该动力装置设有可带动轴座于承座间旋转的第一驱动装置,另于轴座处设有能够带动各连动轴上太阳能面板与轴座呈不同方向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志立,曾贤德,刘俊志,
申请(专利权)人:模帝科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