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整体式动态轨道衡,包括有秤体和秤底框架,秤体底端均配装有传感器;秤体顶面配有两条平行布置的承重轨;承重轨与左引轨、右引轨之间的交接处均挤接有过渡器,过渡器顶面与承重轨、左引轨、右引轨顶面一致;过渡器一端配装于引轨底座上,另一端延伸于秤体上面;整个结构配套性强,由传感器实现重量的检测,再由数据通道等先进设备实现数据的传输、处理等工作,电子化程度高,操作快捷;配置整体结构的秤体底框,并与地坑融合一体,整个结构简单,承载强度足够;秤体底框内置纵横向限位杆及万向节等构件直接对秤体四方、八位进行自我限位,整体设计合理;配置过渡器,使车轮力点向秤台内侧靠近,确保平直过渡、运行平稳。(*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称重仪器的
,特别涉及一种整体式动态轨道衡,主要用于对矿山轻型轨道矿车进行动态自动称量。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矿石、煤等铁合金物的大量需求,从而使开采业崛起,越来越多矿山被合理开采;在采矿过程中,需对矿石物进行计量,作为内部考核。矿石开采业的内部运输都为小型铁路矿车作为内部的主要运输工具,由于每天开采量较大,来回运输的小型铁路矿车活动较为频繁,在此工况下,合理设计一种动态轻轨衡作为一种计量工具十分具有必要性,轻轨衡上安装的轻轨与原运输轨道保持一致,在计量状态下,矿车按一定速度经过轨道衡,由动态管理软件处理后可直接反映出用户所需的计量数据,无需按通常模式,矿车车皮一节一节的停顿称量。矿石铁合金物的开采都伴为连续性、频繁性,因此对安装轻轨衡的周期时间短,通常的轻轨衡需在浇灌钢筋混泥土基础的同时预先安放预埋件,而轻轨衡的安装具有较高要求的水平度,对预埋件的安放要求较高,安装费用高,同时又延缓安装周期;如专利号为 CN200720125236. 3的中国专利《轴计量动态自动电子轻轨衡》(公告号为CN201072357Y); 包括两个称重单元,两个称重单元按矿车轨距并排平行安装于使用现场,每一个称重单元承重轨长度大于所称矿车轴距,且小于前一个矿车后轮到后一个矿车前轮的距离,每个承重轨是由两个传感器支撑,称重方式是轴计量方式。承重轨两端有引轨,承重轨和传感器左右两侧下方有挡板,承重轨和传感器与挡板之间有间隙,上部分间隙用胶体物进行了填充。另外,普通式电子秤,其秤体的秤台面与秤坑四周基础平齐。且有10_20mm逢隙。 这种结构,会造成秤台面上的杂物与尘土等由逢隙落入秤坑;杂物会造成秤体经常卡塞,影响到计量性能和准确度;因此,维护人员须经常进入秤坑进行清理和维护;而且普通电子秤,由单秤体组成承重机构,秤台承载力直接传递到传感器;当承载器受冲击时,其冲击力直接传递给传感器,致使传感器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结构稳定、操作便捷、设计合理、运行平稳、构件可靠及承载强度高的整体式动态轨道衡。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整体式动态轨道衡,包括有秤体和置于地坑内的秤底框架,秤体的四角底端均配装有传感器,传感器固定于秤底框架的正中间内腔;秤底框架左右侧内腔分别配有引轨底座,且其与秤体左右侧面之间均存间隙;引轨底座顶面分别均配有两条平行布置左引轨和右引轨,秤体顶面配有两条平行布置的承重轨,且承重轨与对应的左引轨、右引轨成一直线配对;承重轨与左引轨、右引轨之间的交接处均挤接有过渡器,过渡器顶面与所述的承重轨、左引轨、右引轨顶面一致;过渡器一端配装于引轨底座上,另一端延伸于秤体上面,并过位于传感器的安装端。采取的措施还包括上述的秤体两侧制有横向秤梁;上述的承重轨配于横向秤梁顶面,并经轨道压板固定;相应地,上述的左引轨、右引轨经轨道压板与引轨底座顶面固定连接。上述的左引轨、右引轨近于承重轨端的外侧均制有条形切槽,该条形切槽与过渡器嵌配;上述的过渡器外面配有过渡器垫片,并经过渡器定位螺杆、过渡器扣板与左引轨、 或右引轨固定连接。上述的秤底框架正中间内腔底面固定有二个横向连接座和二个直向连接座,且横向连接座依秤底框架直向中心线对称布置于横向中心线上,而直向连接座依秤底框架横向中心线对称布置于直向中心线上。上述的秤体内壁四角处及横向连接座直向两侧均销接有第二万向轴承,相对的第二万向轴承之间均连接有横向限位拉杆,并控制秤体直向位置调节。上述的秤体内壁直向制有两根依秤底框架直向中心线布置的加强档,加强档与秤体内壁之夹角处均制有角座体;角座体与直向连接座横向两侧均销接有第一万向轴承,相对的第一万向轴承之间均连接有纵向限位拉杆,并控制秤体横向位置调节。上述的秤体内壁中间横向制有两块挡泥板,且两块挡泥板连接于加强档之间;上述的秤体底部配有底板,该底板与挡泥板、加强档之间围成型腔体,该型腔体内填充有配重物。上述的秤体顶部制有敞口,敞口处配盖有第三盖板;上述的秤底框架位于秤体、弓I 轨底座两侧顶面配有第一盖板;上述的引轨底座顶面配有第二盖板。上述的秤底框架位于秤体、引轨底座两侧配有固定杆,该固定杆两端搭接于地坑上;上述的秤底框架与传感器之间垫配有传感器衬板,上述的秤体四角底端与传感器之间垫配有承压头。上述的承重轨之间连接有轨距调整拉杆,并经螺母固定;上述的左引轨之间连接有轨距调整拉杆,并经螺母固定;上述的右引轨之间连接有轨距调整拉杆,并经螺母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包括有秤体和置于地坑内的秤底框架,秤体的四角底端均配装有传感器,传感器固定于秤底框架的正中间内腔;秤底框架左右侧内腔分别配有引轨底座,且其与秤体左右侧面之间均存间隙;引轨底座顶面分别均配有两条平行布置左引轨和右引轨,秤体顶面配有两条平行布置的承重轨,且承重轨与对应的左引轨、右引轨成一直线配对;承重轨与左引轨、右引轨之间的交接处均挤接有过渡器,过渡器顶面与所述的承重轨、左引轨、右引轨顶面一致;过渡器一端配装于引轨底座上,另一端延伸于秤体上面,并过位于传感器的安装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加载配重物,其采用混泥土制作, 取材快捷,成本较低,并提高了秤体的稳定性;盖板均为活动结构,便于秤底框架、秤体内腔的维修、清洁等工作;在设计时,整个结构配套性强,由传感器实现重量的检测,再由数据通道等先进设备实现数据的传输、处理等工作,电子化程度高,操作快捷;配置整体结构的秤体底框,并与地坑融合一体,整个结构简单,承载强度足够;秤体及秤体底框采用合金钢整体焊接结构,并对焊接部位进行退火处理消除应力,有效减少秤体在运行过程中的变形;秤体底框内置纵横向限位杆及万向节等构件直接对秤体四方、八位进行自我限位,整体设计合理;配置过渡器,使车轮力点向秤台内侧靠近,克服秤体小,自重轻所带来的起翘现象,确保平直过渡、运行平稳;架设轨距调整螺杆,防止轨道错位及位移,提高整个构件的可靠性;结合动态管理软件技术,可对小型矿车进行不间断连续过秤计量,并有效处理漏车、非计量矿车头、超重等,又可在电脑上查询称量过的矿车车皮节数、单节重量,功能强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图1的左向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图标号说明如下左引轨1,秤底框架2,横向连接座加,直向连接座2b,过渡器3,承压头4,传感器5,传感器衬板6,配重物7,第一万向轴承8,纵向限位拉杆9,秤体10,加强档10b,角座体10c,挡泥板10d,底板IOe,横向秤梁IOf,承重轨11,右引轨12,引轨底座13,地坑14,轨距调整拉杆15,螺母16,轨道压板17,固定杆18,第二万向轴承19,过渡器扣板20,过渡器定位螺杆21,过渡器垫片22,第三盖板23,横向限位拉杆 24,第二盖板25,第一盖板26,防爬块27。本技术实施例,整体式动态轨道衡,包括有秤体10和置于地坑14内的秤底框架2,秤体10的四角底端均配装有传感器5,传感器5固定于秤底框架2的正中间内腔;秤底框架2左右侧内腔分别配有引轨底座13,且其与秤体10左右侧面之间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整体式动态轨道衡,包括有秤体(10)和置于地坑(14)内的秤底框架(2),所述的秤体(10)的四角底端均配装有传感器(5),所述的传感器(5)固定于秤底框架(2)的正中间内腔;其特征是:所述的秤底框架(2)左右侧内腔分别配有引轨底座(13),且其与秤体(10)左右侧面之间均存间隙;所述的引轨底座(13)顶面分别均配有两条平行布置左引轨(1)和右引轨(12),所述的秤体(10)顶面配有两条平行布置的承重轨(11),且承重轨(11)与对应的左引轨(1)、右引轨(12)成一直线配对;所述的承重轨(11)与左引轨(1)、右引轨(12)之间的交接处均挤接有过渡器(3),过渡器(3)顶面与所述的承重轨(11)、左引轨(1)、右引轨(12)顶面一致;过渡器(3)一端配装于引轨底座(13)上,另一端延伸于秤体(10)上面,并过位于传感器(5)的安装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建明,褚冬军,罗伏隆,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通用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