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杂线状要素的注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25437 阅读:3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杂线状要素的注记方法,包括步骤:A、定义线状要素的平行线,包括:构建用来定义平行线的参考线;采用角平分线法求出所述参考线的平行线,其中,对于所述参考线的外侧平行线作如下处理:对于所述参考线上角度小于90°的夹角,利用该夹角平分线上在所述参考线外侧的与该夹角的角点距离为一定值的新外侧点代替外侧平行线上原本与该角点对应的外侧点;并在所述新外侧点左右各加入一个与所述角点距离同样为所述定值的辅助点,连接新外侧点与左右辅助点构成一线段;最后将该线段与所述外侧平行线连接;B、分段处理所述线状要素的平行线;C、在每段线状要素的平行线上进行注记定位。以解决平行线相对于线状要素突出或回缩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理信息系统
,特别是指。
技术介绍
线状要素,例如境界线、海岸线、河流、铁路、道路、等值线、等密度线等,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中的一类重要地物。现有的线状要素的注记方式根据地物类型和地图用途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别,具体可分为点定位注记配置方式和线定位注记配置方式(曲线注记方式)。其中,曲线注记方式可分为中心线注记配置方式和平行线注记配置方式。例如,道路和街道网一般采用中心线注记配置方式,在其中心线上选取合适的点位进行注记配置;线状水系的注记一般采用平行线注记配置方式,先求出曲线的平行线,然后在平行线上选取适当的位置进行注记配置;等值线和等密度线则采用点定位注记配置方式,重点在于标注出等值线/等密度线间的拓扑关系,并在等值线/等密度线上选取合适的点位进行注记配置。相对复杂的平行线注记配置方式适用于诸如线状水系等复杂线状要素的注记,但是,在采用平行线注记配置方式注记复杂线状要素时会出现平行线相对于线状要素突出或回缩的问题,从而造成线状要素曲线注记的自身冲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以解决平行线注记配置方式注记复杂线状要素时出现的平行线相对于线状要素突出或回缩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包括以下步骤A、定义线状要素的平行线,包括以下子步骤Al、构建用来定义平行线的参考线;A2、采用角平分线法求出所述参考线的平行线,其中,对于所述参考线的外侧平行线作如下处理对于所述参考线上角度小于90°的夹角,利用该夹角平分线上在所述参考线外侧的与该夹角的角点距离为一定值的新外侧点代替外侧平行线上原本与该角点对应的外侧点;并在所述新外侧点左右各加入一个与所述角点距离同样为所述定值的辅助点,连接新外侧点与左右辅助点构成一线段;最后将该线段与所述外侧平行线连接;B、分段处理所述线状要素的平行线;C、在每段线状要素的平行线上进行注记定位。由上可以看出,通过上述方法可以解决在采用平行线注记配置方式注记复杂线状要素时出现的平行线相对于线状要素突出或回缩的问题,从而避免线状要素曲线注记的自身冲突。在上述方法中,步骤A中所述参考线的构建包括扫描线状要素的每一个点,依次以每个点作为角点,求其两相邻点与其共同形成的夹角α ;如果α <90°,则计算该角点与其两相邻点形成的两条边的长度如果这两条边的长度都小于d/tan(a ,则删除该角点;如果在这两条边中只有一条边的长度小于d/ tan( α/2),则用另一条边上的距所述角点的距离与较短边的边长相同的一点代替该角点, 其中d为参考线与其平行线的间距。由上可以看出,通过上述方法构建的参考线,要比中心线光滑,采用所述参考线适于构建相对于线状要素不会突出或回缩的平行线。在上述方法中,在所述子步骤A2之后还包括检查所述平行线中是否存在由相交线段形成的环路若存在,则删除环路中的各个顶点,将环路起始点作为新顶点加入平行线坐标串中,并修改平行线的顶点数;输出平行线新的顶点和线段。由上可以看出,采用上述方法可以解决影响注记的平行线自相交的问题。在上述方法中,在所述子步骤A2之后还包括从所述平行线的第一条线段开始,依次判断每条线段与其后线段的距离是否大于 0且小于一设定值;如果是线段间彼此端点的距离大于0且小于一设定值,则连接所述端点,如果是线段间端点与线段的距离大于0且小于一设定值,则连接该端点和这个端点在其相近线段上的垂足;最后删除端点间和/或端点与端点在其相近线段上的垂足间的其他点/线段。由上可以看出,采用上述方法可以解决影响注记的平行线自相近的问题。在上述方法中,在所述步骤A与B之间包括将所述线状要素的平行线划分为多条基础线段,即所述线状要素的平行线上每两点间的线段;判断所述线状要素中是否存在长度大于Lg的基础线段如果存在,则可以使用平均分割法对这部分基础线段进行分段处理;其中,Lg为由两条相邻基础线段合并成的合成基础线段的长度阀值。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B包括以下子步骤Bi、计算所述平行线中相邻基础线段的相对高度hk,k+1,并记录下其中最小的相对闻度hmin ;B2、判断最小的相对高度hmin是否大于相对高度的阀值H。。mp 如果大于H。。mp,则进入下一步;如果小于H。。mp,则合并相对高度等hmin的相邻基础线段以形成所述平行线的新曲线段,并求出所述新曲线段的长度Lk,k+1 = Lk+Lk+1 ;其中,如果Lk,k+1 < Ly则使用所述新曲线段替换原来的两条相邻基础线段后,返回步骤Bl ;否则,从剩下的基础线段中找出最小的相对高度来替换hmin,并重新判断最小的相对高度hmin是否大于相对高度的阀值H。。mp ;B3、输出所述平行线的曲线段;当最小的相对高度hmin大于相对高度阀值H。。mp时, 所述曲线段就是所述平行线的基础线段;当最小的相对高度hmin大于相对高度阀值H。。mp时, 所述曲线段是由两条相邻基础线段合并形成的、且合并长度小于Lg的新曲线段。由上可以看出,采用上述方法可以提取出相对光滑的曲线,相对于传统的方位角法和单调分段法,上述方法对曲线弯曲度的适应程度较高,而且可以限制曲线段的合并长度,不对能够进行注记的曲线段进行没有必要的分段,从而提高了曲线分段的效率。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Bl包括假设所述平行线的相邻基础线段的高度为h,即当相邻的两条基础线段合并为一条曲线时,该曲线上某所有点与该曲线两端点所形成的直线距离中的最大值;设相邻两条基础线段的长度分别为Ik和Ik+1,由该两条基础线段合并成的合成曲线两端点之间的距离为d,则相邻基础线段的相对高度hk,k+1 = hd2/(lk2+lk+12)。在上述方法,所述步骤C包括以下子步骤Cl、根据注记字符的长度设定线状要素注记的长度;C2、扫描线状要素平行线的所有曲线段,对满足注记长度的曲线段按照字符个数进行等分,其中,等分点就是注记定位点;C3、按照线注记的规则将每个注记字符放到注记定位点上。在上述方法中,在所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压缩线状要素。由上可以看出,对复杂线状要素的数据进行压缩可以减少冗余数据对注记动态配置速度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流程图;图2为角平分线法原理示意图;图3为改进的角平分线法原理示意图;图4为平行线自相交问题处理前后对照图;图5为平行线自相近问题处理前后对照图;图6为利用角平分线法求取线状要素平行线的效果图;图7为利用改进的角平分线法求取线状要素平行线的效果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曲线线状要素为例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如图1所示,所述复杂线状要素的注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0 压缩线状要素。对于一个GIS系统来说,由于受软硬件条件的限制,数据量的大小及质量将对整个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GIS系统采用注记动态配置功能模块对线状要素进行注记,则需要不断地动态响应GIS用户的操作,此举对系统速度要求较高。因此,精简的数据对于GIS系统中注记操作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线状要素的压缩,一般主要集中在对于线状要素的空间数据的压缩上。而对于空间数据的压缩主要包括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两种方式。其中,无损压缩可以在保证数据完整性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减少数据存储量,但压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杂线状要素的注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定义线状要素的平行线,包括以下子步骤:A1、构建用来定义平行线的参考线;A2、采用角平分线法求出所述参考线的平行线,其中,对于所述参考线的外侧平行线作如下处理:对于所述参考线上角度小于90°的夹角,利用该夹角平分线上在所述参考线外侧的与该夹角的角点距离为一定值的新外侧点代替外侧平行线上原本与该角点对应的外侧点;并在所述新外侧点左右各加入一个与所述角点距离同样为所述定值的辅助点,连接新外侧点与左右辅助点构成一线段;最后将该线段与所述外侧平行线连接;B、分段处理所述线状要素的平行线;C、在每段线状要素的平行线上进行注记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名殷勇梁西腾丁圣陶赵占杰孙伟叶关根印洁沈涛赵园春刘晓丽焦孟凯路文娟方驰宇张成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