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康彪专利>正文

筒膜开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17199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筒膜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支座上的外套和设置在外套内的内套,所述内套和外套的下端部均为可防止内套由于自重而下落的倒锥形结构,所述内套的下端比外套的下端低,所述内套的下端设有被外套的下端卡住以限制内套跟随筒膜上升的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无需吹气开口,可大大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筒膜开口装置
技术介绍
在物品包装过程中,特别是茶叶等食品,多采用保鲜筒膜作为内包装,由于筒膜的两面会黏合在一起,装料时,必须用开口器先打开筒膜的开口,再采用吹气机构吹开筒膜口,现有的开口器为内、外筒装置,内筒会随着筒膜的上升而跟随上升,特别在筒膜的上升速度比较快时,这会影响到包装工艺的下一工序中封边、装料及剪断,故存在结构不合理, 能源消耗大,生产效率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且可降低能耗的筒膜开口装置,该筒膜开口装置的结构合理,无需吹气开口,可大大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筒膜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固定在支座上的外套和设置在外套内的内套,所述内套和外套的下端部均为可防止内套由于自重而下落的倒锥形结构,所述内套的下端比外套的下端低,所述内套的下端设有被外套的下端卡住以限制内套跟随筒膜上升的限位机构。进一步地,所述外套为凹槽型结构,所述内套为矩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内套的上端前侧壁铰接有用于撑开筒膜的活动片,所述活动片由弹簧撑开。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的前侧壁铰接有可封住凹槽的门,所述外套的后侧壁设有可扣住门的门扣。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为分别设置在内套的下端前后两侧壁的滚轮。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的下端前后两侧壁均设有滚轮。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为内套的下端前后两侧壁的卷耳。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的下端前后两侧壁均设有卷耳。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该筒膜开口装置的内套可张开筒膜,其限位结构可限制内套跟随筒膜上升,避免影响筒膜的上升速度,筒膜的上升速度不受限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由弹簧撑开的活动片可撑开筒膜,与传统的吹起开口相比较, 结构简单、节约能源,也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右视图。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广4,一种筒膜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支座1上的外套2和设置在外套2内的内套3,所述内套3和外套2的下端部均为可防止内套3由于自重而下落的倒锥形结构,也可以是缩颈结构,所述内套3的下端比外套2的下端低,所述内套3的下端设有被外套2的下端卡住以限制内套3跟随筒膜上升的限位机构。在本技术第一、第二实施例中,上述外套2为凹槽型结构,上述内套3为矩形结构,当然外套2和内套3也可以是圆筒型结构,只要内套3与外套2可互相配合,且内套 3不会因自重下来且不会跟随筒膜上升即可;上述内套3的上端前侧壁31铰接有用于撑开筒膜的活动片4,上述活动片4由弹簧5撑开,上述弹簧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内套3的后侧壁32上,上述弹簧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片4上,上述活动片4将筒膜撑开使之开口增大,以利于封边、装料和剪断。为了定位内套3,上述外套2的前侧壁21铰接有可封住凹槽的门6,上述外套2的后侧壁22设有可扣住门6的门扣7,扣上门6后,在生产过程中,上述内套3不会脱离外套 2。参考图广3,在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为了限制内套3跟随筒膜上升,上述限位机构为分别设置在内套3的下端前后两侧壁的滚轮8,上述外套2的下端前后两侧壁均设有滚轮8,筒膜处于内套3的滚轮8和外套2相应的滚轮8之间,可防止内套3跟随筒膜上升,有利于加快筒膜上升速度,提高生产率。参考图4,在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为了限制内套3跟随筒膜上升,上述限位机构为内套3的下端前后两侧壁的卷耳9,上述外套2的下端前后两侧壁均设有卷耳9,上述卷耳9表面光滑,筒膜处于内套3的卷耳9和外套2相应的卷耳9之间,可防止内套3跟随筒膜上升,有利于加快筒膜上升速度,提高生产率。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套3和外套2还可以采用卷耳9与滚轮8的混合使用, 也可以是内套3采用滚轮、外套2的下端光滑即可,当然更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结构,只要是能使得内套3的下端被外套2的下端限制其上升的结构,且不会破坏筒膜即可。本技术的使用方法是将支座1固定在机床或机架上,内套3穿过筒膜后,将内套3安装在外套2内,扣住门6,即可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筒膜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支座上的外套和设置在外套内的内套,所述内套和外套的下端部均为可防止内套由于自重而下落的倒锥形结构,所述内套的下端比外套的下端低,所述内套的下端设有被外套的下端卡住以限制内套跟随筒膜上升的限位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膜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为凹槽型结构,所述内套为矩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膜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的上端前侧壁铰接有用于撑开筒膜的活动片,所述活动片由弹簧撑开。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膜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的前侧壁铰接有可封住凹槽的门,所述外套的后侧壁设有可扣住门的门扣。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膜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为分别设置在内套的下端前后两侧壁的滚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筒膜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的下端前后两侧壁均设有滚轮。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膜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为内套的下端前后两侧壁的卷耳。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筒膜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的下端前后两侧壁均设有卷耳。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筒膜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支座上的外套和设置在外套内的内套,所述内套和外套的下端部均为可防止内套由于自重而下落的倒锥形结构,所述内套的下端比外套的下端低,所述内套的下端设有被外套的下端卡住以限制内套跟随筒膜上升的限位机构。本技术结构合理,无需吹气开口,可大大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文档编号B65B43/26GK202022320SQ20112008080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4日专利技术者李康彪 申请人:李康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筒膜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支座上的外套和设置在外套内的内套,所述内套和外套的下端部均为可防止内套由于自重而下落的倒锥形结构,所述内套的下端比外套的下端低,所述内套的下端设有被外套的下端卡住以限制内套跟随筒膜上升的限位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康彪
申请(专利权)人:李康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