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轴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16528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机械轴封,其包括有一设有流入孔及流出孔的轴封座、一具有与流出孔相连通的流道的第一固定环、一第二固定环、与第一固定环相抵顶摩擦的第一转环组、与第二固定环相抵顶摩擦的第二转环组以及套设于第一回转环与第二回转环间的导流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该导流环的内外径的设计形成冷却液流动的空间,使冷却液于流入后可受导流环的导引而流动,使冷却液确实流动至各摩擦处进行降温,而不会产生流量不均的情形,使散热效果提高,并提高机械轴封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轴封,特别是涉及一种在驱动轴上套设一导流环,并运用其构造迫使冷却液循环输送至摩擦处的机械轴封。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安装在机械设备等的密封腔(例如泵..)内的机械轴封,其可提供当机械设备的泵在运作中限制内部液体仅可停留在泵内所设计的空间中流动,借机械轴封避免液体流动至非设计空间内进而造成泵机构的损坏或其它不可预知的损坏。请参阅图4所示,现有技术所使用的机械轴封,其构造在轴封座61中穿设有一由马达动力予以驱动的驱动轴60,该轴封座61并在内部设有;一第一固定环62,其设定在该轴封座61的内部且套设位于该驱动轴60上,其内侧壁面与驱动轴60间具有一间距;一第二固定环63,其设定在该轴封座61的内部且套设位于该驱动轴60上;一第一转环组64,其套设于该驱动轴60上且相邻于该第一固定环62,其包括有一第一带动环641与一第一回转环642,该第一带动环641与第一回转环642间设有相互推顶的弹簧,使第一带动环641以一端面接触推顶于第一固定环62 ;—第二转环组65,其套设于该驱动轴60上且相邻于该第二固定环63,其包括有一第二带动环651与一第二回转环652,该第二带动环651与第二回转环652间设有相互推顶的弹簧,使第二带动环651以一端面接触推顶于第二固定环63 ;现有技术的机械轴封利用弹簧的弹力作用使相邻的回转环及固定环间相互紧密接触,进而可达到驱动轴60在高速旋转时,仍然可防止液体由抵顶面通过。然而,回转环与固定环于摩擦时会产生高热,须在轴封座61上设置冷却液的流入孔611与流出孔612,借此将冷却液导入轴封座61内,并进一步对摩擦处产生散热。此机械轴封在使用时,因轴封座61于流入孔611处的内侧壁面与驱动轴60的间距,远大于相邻的第一固定环62与驱动轴60的间距,造成使用时冷却液大多数将沿较大间距处流动至图中右方的摩擦处及流出孔612处排出,实际上只有少部分的冷却液可沿第一固定环62与驱动轴60的间距流动至第一固定环62与第一回转环642的摩擦处进行降温,如此在长时间的运作及高热之下将影响其密封效果,进而缩短机械轴封各构件的使用寿命,因此现有技术的机械轴封具有无法有效将驱动轴一端摩擦处所产生的高热予以冷却的缺点。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技术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可兼具体积小、成本低且使用时可具有全方位调整功能的新型结构的机械轴封,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机械轴封,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有鉴于现有技术的机械轴封具有无法有效将驱动轴其中一端摩擦处所产生的高热予以冷却的缺点,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机械轴封,其套设于一驱动轴上,其包含有一轴封座、一第一固定环、一第二固定环、一第一转环组、一第二转环组以及一导流环该轴封座为一中空管体,其内部形成一容室,其表面于两端分别径向穿设一流入孔及一流出孔,该流入孔、流出孔与该容室相连通,该驱动轴穿设于该容室内;该第一固定环为一中空管体,其外侧壁面以径向间隔穿设多个流道,其内侧壁面分别形成有两种不同的内径,在其中一内径处形成有一突壁,该突壁的内径小于另一内径,该第一固定环设定在该容室的流入孔处且套设于该驱动轴,各流道与该轴封座的流入孔相连通;该第二固定环设定在该容室内且位于远离流入孔的一侧, 该第二固定环套设于该驱动轴;该第一转环组套设于该驱动轴上且位于该容室的一端,该第一转环组与该第一固定环相互抵顶;该第二转环组套设于该驱动轴上且位于该容室的另一端,该第二转环组与该第二固定环相互抵顶;该导流环为一中空管体,其外侧管壁分别形成一第一外壁及一第二外壁,该第一外壁的外径大于第二外壁,该导流环于第一外壁处径向穿设多个导流道,该导流环设置于该第一转环组与第二转环组之间,该导流环套设且固定于该驱动轴上,该导流环的内侧管壁分别形成一第一内壁及一第二内壁,该第一内壁的内径小于第二内壁,其第二内壁与驱动轴间具有一间距;该流入孔、该导流环的第二内壁与驱动轴之间、该导流道、该容室及该流出孔相互连通。本技术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机械轴封,其中所述的该导流环的第一内壁至相邻导流道的孔缘间的内径为对应于驱动轴的外径,其第二内壁至相邻导流道的孔缘间的内径大于驱动轴的外径并于其间形成一间距。前述的机械轴封,其中所述的该导流环的第二外壁以邻近于导流道的壁面与该第一固定环的突壁互相相对且具有一间距。前述的机械轴封,其中所述的该第一固定环的外侧壁面凹设有一环状的导流槽, 各流道位于导流槽的槽面,该导流槽与该流入孔、各流道相连通。前述的机械轴封,其中所述的该流出孔相对于第二固定环与第二转环组的相接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机械轴封,其套设于一驱动轴上,其包含有一轴封座、一第一固定环、一第二固定环、一第一转环组、一第二转环组以及一导流环该轴封座为一中空管体,其内部形成一容室,其表面于两端分别径向穿设一流入孔及一流出孔,该流入孔、流出孔与该容室相连通,该驱动轴穿设于该容室内;该第一固定环为一中空管体,其外侧壁面以径向间隔穿设多个流道,其内侧壁面分别形成有两种不同的内径,在其中一内径处形成有一突壁,该突壁的内径小于另一内径,该第一固定环设定在该容室的流入孔处且套设于该驱动轴,各流道与该轴封座的流入孔相连通;该第二固定环设定在该容室内且位于远离流入孔的一侧,该第二固定环套设于该驱动轴;该第一转环组套设于该驱动轴上且位于该容室的一端,该第一转环组与该第一固定环相互抵顶;该第二转环组套设于该驱动轴上且位于该容室的另一端,该第二转环组与该第二固定环相互抵顶;该导流环为一中空管体,其外侧管壁分别形成一第一外壁及一第二外壁,该第一外壁的外径大于第二外壁,该导流环于第一外壁处径向穿设多个导流道,该导流环设置于该第一转环组与第二转环组之间,该导流环套设且固定于该驱动轴上,该导流环的内侧管壁分别形成一第一内壁及一第二内壁,该第一内壁的内径小于第二内壁,其第二内壁与驱动轴间具有一间距;该流入孔、该导流环的第二内壁与驱动轴之间、该导流道、该容室及该流出孔相互连通。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以该设置的导流环使冷却液可依序沿流入孔、导流槽、流道而流动至导流环的第二外壁处,并以其第二外壁与第一固定环间的间距形成一外引流道,其内侧壁与固定环间形成一内引流道,使冷却液可沿外引流道而流动至第一回转环与第一固定环的摩擦处进行降温,再沿内引流道、导流道而流动至第二回转环与第二固定环的摩擦处进行降温,最后冷却液由流出孔处将热量带出轴封外,本技术借导流环的设置,以该导流环的内外径的设计形成冷却液流动的空间,使冷却液于流入后可受导流环的导引而流动,相较现有技术的机械轴封,本技术使冷却液可确实流动至两摩擦处进行降温,而不会有两摩擦处具有不同的冷却液流量的情形,可使机械轴封的散热效果提高,并进一步提高各构件的使用寿命。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轴封,其套设于一驱动轴上,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轴封座、一第一固定环、一第二固定环、一第一转环组、一第二转环组以及一导流环:该轴封座为一中空管体,其内部形成一容室,其表面于两端分别径向穿设一流入孔及一流出孔,该流入孔、流出孔与该容室相连通,该驱动轴穿设于该容室内;该第一固定环为一中空管体,其外侧壁面以径向间隔穿设多个流道,其内侧壁面分别形成有两种不同的内径,在其中一内径处形成有一突壁,该突壁的内径小于另一内径,该第一固定环设定在该容室的流入孔处且套设于该驱动轴,各流道与该轴封座的流入孔相连通;该第二固定环设定在该容室内且位于远离流入孔的一侧,该第二固定环套设于该驱动轴;该第一转环组套设于该驱动轴上且位于该容室的一端,该第一转环组与该第一固定环相互抵顶;该第二转环组套设于该驱动轴上且位于该容室的另一端,该第二转环组与该第二固定环相互抵顶;该导流环为一中空管体,其外侧管壁分别形成一第一外壁及一第二外壁,该第一外壁的外径大于第二外壁,该导流环于第一外壁处径向穿设多个导流道,该导流环设置于该第一转环组与第二转环组之间,该导流环套设且固定于该驱动轴上,该导流环的内侧管壁分别形成一第一内壁及一第二内壁,该第一内壁的内径小于第二内壁,其第二内壁与驱动轴间具有一间距;该流入孔、该导流环的第二内壁与驱动轴之间、该导流道、该容室及该流出孔相互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丁贵董兆华
申请(专利权)人:三锦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