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舟导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13943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石墨舟导流结构,包括舟片、陶瓷杆,陶瓷杆上套有陶瓷套,舟片上设有供石墨舟陶瓷杆穿套的定位孔,舟片上,在定位孔沿石墨舟底座方向的一侧设有与该定位孔连通的第一导流槽,和/或在陶瓷套上开有第一导流孔或第二导流槽,用于将清洗石墨舟的氢氟酸和清水引流导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石墨舟片上对应的定位孔旁侧,设置导流槽,或者在陶瓷套上设置导流孔或导流槽,在清洗石墨舟时,陶瓷杆与陶瓷套之间,陶瓷套与石墨舟片,石墨舟片与陶瓷杆之间的氢氟酸和清水能够通过导流槽或孔及时排出,缩短石墨舟烘干时间,减少了氢氟酸对陶瓷配件的腐蚀速度,延长石墨舟及其配件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了硅片镀膜后的转换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石墨舟
,尤其涉及一种石墨舟导流结构
技术介绍
石墨舟是给太阳能硅片镀膜的载体,使用一定次数后石墨舟表面上会被镀上一层氮化硅,这时需要采用适当浓度的氢氟酸来清洗石墨舟,氢氟酸清洗完之后再用清水清洗。由于氢氟酸具有腐蚀性,而现有的石墨舟结构中,没有采取很好的排水措施,使得陶瓷杆与陶瓷套之间,陶瓷套与石墨舟片,石墨舟片与陶瓷杆之间的氢氟酸不能够及时的排出,加速了陶瓷杆与陶瓷套等陶瓷配件的腐蚀速度,降低了陶瓷配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降低了硅片镀膜后的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舟导流结构,旨在减少石墨舟清洗时氢氟酸对陶瓷配件的腐蚀速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石墨舟导流结构,包括舟片、陶瓷杆,陶瓷杆上套有陶瓷套,所述舟片上设有供陶瓷杆穿套的定位孔,所述舟片上,在定位孔沿石墨舟底座方向的一侧设有与该定位孔连通的第一导流槽,和/或在所述陶瓷套上开有第一导流孔或第二导流槽,用于将清洗石墨舟的氢氟酸和清水引流导出。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槽至少为方形或圆形或U形。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槽在与所述定位孔连接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穿透所述舟片的第二导流孔。优选地,所述舟片包括通过所述陶瓷杆穿套定位的外片、上电极片、下电极片以及中间片。优选地,所述外片、上电极片、下电极片以及中间片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导流槽。优选地,所述外片、上电极片、下电极片以及中间片中至少之一设置有所述第一导流槽。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孔设置在所述陶瓷套的中部。优选地,所述第二导流槽设置在所述陶瓷套的上边缘。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石墨舟导流结构,通过在石墨舟的外片、上电极片、下电极片以及中间片等舟片上对应的定位孔旁侧,设置导流槽,和/或在陶瓷套上开有第一导流孔或第二导流槽,在清洗石墨舟时,陶瓷杆与陶瓷套之间,陶瓷套与石墨舟片,石墨舟片与陶瓷杆之间的氢氟酸和清水能够通过导流槽或导流孔及时的排出,同时也缩短了石墨舟的烘干时间,从而减少了氢氟酸对陶瓷配件的腐蚀速度,延长石墨舟及其配件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减少石墨舟配件的更换频率,降低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硅片镀膜后的转换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应用本技术石墨舟导流结构的舟片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石墨舟导流结构一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石墨舟导流结构另一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石墨舟导流结构又一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石墨舟导流结构再一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技术方案总体思路是通过在石墨舟的外片、上电极片、下电极片以及中间片等舟片上对应的定位孔旁侧,设置导流槽,和/或在陶瓷套上开有第一导流孔或第二导流槽,通过导流槽和/或导流孔,有利于清洗石墨舟时,陶瓷杆与陶瓷套之间,陶瓷套与石墨舟片,石墨舟片与陶瓷杆之间的氢氟酸和清水及时的排出,以减少了氢氟酸对陶瓷配件的腐蚀速度。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实现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照图1及图2,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石墨舟导流结构,包括舟片101、 陶瓷杆(图中未示出),陶瓷杆上套有陶瓷套,舟片101上设有供石墨舟陶瓷杆穿套的定位孔102,舟片101在定位孔102沿石墨舟底座方向的一侧,即垂直向下的方向的一侧设有与该定位孔102连通的第一导流槽103。本实施例中石墨舟通常包括舟片101、连接并定位舟片101的陶瓷杆,陶瓷杆上设有固定舟片101的陶瓷套,其中舟片101通常包括外片、上电极片、下电极片以及中间片,各舟片101上设有供陶瓷杆穿套的定位孔102。在使用氢氟酸和清水对石墨舟进行清洗时,氢氟酸和清水会在陶瓷杆与陶瓷套之间、陶瓷套与舟片101、舟片101与陶瓷杆之间滞留,会增加氢氟酸对陶瓷杆和陶瓷套等陶瓷配件的腐蚀速度。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导流槽103,可以将陶瓷杆与陶瓷套之间,陶瓷套与舟片101, 舟片101与陶瓷杆之间的氢氟酸和清水及时的引流导出,从而减少了氢氟酸对陶瓷杆和陶瓷套等陶瓷配件的腐蚀速度。其中,为了得到较好的导流效果,可以在各舟片101比如外片、上电极片、下电极片以及中间片上均设置第一导流槽103。当然,第一导流槽103在舟片101上的设置方式还可以是在仅在外片、上电极片、下电极片以及中间片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设置,依据具体情形而定。第一导流槽103的形状可以为方形、圆形或U形等,第一导流槽103的尺寸比如长度、宽度或深度以不影响石墨舟的正常使用为适宜。第一导流槽103在定位孔102上的开口方向一定是以利于排水的方向,即沿着液体重力的方向而设定。请参照图3所示,在进一步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使第一导流槽103具有更好的引流排水效果,可以在第一导流槽103上、与定位孔102连接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设置穿透舟片 101的第二导流孔1031。请参照图4及图5所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石墨舟导流结构,在上述图2或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在陶瓷套104上开设用于将清洗石墨舟的氢氟酸和清水引流导出的第二导流槽1041或第一导流孔1042。具体地,第二导流槽1041可以设置在陶瓷套104的上边缘,如图4所示;第一导流孔1042可以设置在陶瓷套104的中部,如图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可以结合实施,比如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同时在舟片101上设置第一导流槽103,在陶瓷套104上开设第二导流槽1041和/或第一导流孔 1042,通过第一导流槽103、第二导流槽1041和/或第一导流孔1042,共同将清洗石墨舟的氢氟酸和清水引流导出,缩短烘干时间,最大限度的减少氢氟酸对陶瓷配件的腐蚀速度,提高硅片镀膜后的转换效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在石墨舟的外片、上电极片、下电极片以及中间片等舟片101 上对应的定位孔102旁侧,设置第一导流槽103,和/或在陶瓷套104上开设第二导流槽 1041和/或第一导流孔1042,在清洗石墨舟时,陶瓷杆与陶瓷套104之间,陶瓷套104与舟片101,舟片101与陶瓷杆之间的氢氟酸和清水能够通过导流槽和/或导流孔快速的排出,从而减少了氢氟酸对陶瓷配件的腐蚀速度,延长石墨舟及其配件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减少石墨舟配件的更换频率,缩短了烘干时间,降低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硅片镀膜后的转换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石墨舟导流结构,包括舟片、陶瓷杆,陶瓷杆上套有陶瓷套,所述舟片上设有供陶瓷杆穿套的定位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舟片上,在定位孔沿石墨舟底座方向的一侧设有与该定位孔连通的第一导流槽,和/或在所述陶瓷套上开有第一导流孔或第二导流槽,用于将清洗石墨舟的氢氟酸和清水引流导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舟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槽至少为方形或圆形或U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舟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槽在与所述定位孔连接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舟导流结构,包括舟片、陶瓷杆,陶瓷杆上套有陶瓷套,所述舟片上设有供陶瓷杆穿套的定位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舟片上,在定位孔沿石墨舟底座方向的一侧设有与该定位孔连通的第一导流槽,和/或在所述陶瓷套上开有第一导流孔或第二导流槽,用于将清洗石墨舟的氢氟酸和清水引流导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银辉
申请(专利权)人:石金精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