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光手电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04904 阅读:8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光手电筒,用于夜间小范围的远近光照明。一种变光手电筒,具有电珠座(3)、小电珠(4)和反光碗(5),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承载板(1)、变光开关(2);承载板(1)一端与变光开关(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电珠座(3)固定连接,小电珠(4)安装在电珠座(3)中。利用小电珠与反光碗焦点的相对位移来使变光手电筒发出远光或者近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变光手电筒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避免变光过程中反光碗的晃动和脱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日常用品,特别是一种手电筒。
技术介绍
手电筒可以方便地用于小范围照明。为了调整手电筒的远近光,现在多采用在手电筒头部设置有调整环,拧松调整环则使手电筒反光碗活动范围增大,小电珠不再位于反光碗凹面镜焦点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使手电筒反光碗发生松动,不仅在手电筒使用时会有稀里哗啦的震动杂音,而且容易使手电筒头部和反光碗发生脱落,且由于小电珠的反光碗中位置不确定,手电筒近光照射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变光手电筒。。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的变光手电筒设置有承载板1、变光开关2、电珠座3、小电珠4和反光碗5。反光碗5为凹面镜。承载板1 一端与变光开关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电珠座3固定连接,小电珠4安装在电珠座3中。反光碗5固定安装在手电筒头部。变光开关2在起始位置时,小电珠4位于反光碗5的焦点。向前推动变光开关2,小电珠前移并离开反光碗5的焦点,变光手电筒发出近光;向后推动变光开关2,小电珠后移并回到反光碗5 的焦点,变光手电筒发出远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变光手电筒用小电珠相对于反光碗位置的变化替代了反光碗的移动,以避免反光碗松动甚至脱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作具体说明实施例1本技术的变光手电筒设置有承载板1、变光开关2、电珠座3、小电珠4和反光碗5。反光碗5为凹面镜。承载板1 一端与变光开关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电珠座3固定连接,小电珠4安装在电珠座3中。反光碗5固定安装在手电筒头部。变光开关2在起始位置时,小电珠4位于反光碗5的焦点。使用时接通电源,向前推动变光开关2,小电珠前移并离开反光碗5的焦点,变光手电筒发出近光;向后推动变光开关2,小电珠后移并回到反光碗5的焦点,变光手电筒发出远光。权利要求1.一种变光手电筒,具有电珠座(3)、小电珠(4)和反光碗(5),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承载板(1)、变光开关O);承载板(1) 一端与变光开关O)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电珠座(3) 固定连接,小电珠安装在电珠座(3)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光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变光开关(2)在起始位置时,小电珠 (4)位于反光碗(5)的焦点。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变光手电筒,用于夜间小范围的远近光照明。一种变光手电筒,具有电珠座(3)、小电珠(4)和反光碗(5),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承载板(1)、变光开关(2);承载板(1)一端与变光开关(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电珠座(3)固定连接,小电珠(4)安装在电珠座(3)中。利用小电珠与反光碗焦点的相对位移来使变光手电筒发出远光或者近光。本技术的变光手电筒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避免变光过程中反光碗的晃动和脱落。文档编号F21V14/02GK202017888SQ20112004209公开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1日专利技术者王宝龙, 王璟 申请人:中国计量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光手电筒,具有电珠座(3)、小电珠(4)和反光碗(5),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承载板(1)、变光开关(2);承载板(1)一端与变光开关(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电珠座(3)固定连接,小电珠(4)安装在电珠座(3)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璟王宝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