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式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02741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浮动式固定装置,其于套筒内部的穿置空间一侧壁面处设有可供锁固元件穿入的限位孔,并于套筒外部所设的环凸部的另一侧形成有定位部,而锁固元件所具的头部一侧为朝外延伸有可穿入穿置空间内的杆身,其杆身与头部连接处形成有嵌合部,且嵌合部的另一侧处设有螺接部及弹性元件,再于头部外侧处结合的外套管远离头部的另一侧开口处设有可与环凸部呈一挡止定位的抵持部,当锁固元件压接于套筒上时,可通过嵌合部迫入于限位孔周缘处形成预置定位、旋动后形成分离的状态,使整体重心保持稳定,以利于套筒的定位部与板材结合时更加精准,并达到提高制造的品质与良率而降低成本的效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浮动式固定装置,特别是套筒内部设有可供锁固元件穿入的限位孔,并于锁固元件所具的头部与杆身连接处形成有可与限位孔预置定位、旋动后形成分离状态的嵌合部,以达到提高制造品质与良率的效用。
技术介绍
一般的面板(板对板)进行组合时,利用具备有旋钮、套环及螺钉的定位螺丝予以锁接,其是将螺钉、套环固定于第一面板上,并旋动于旋钮而使螺钉锁入于第二面板形成预置定位,再利用手工具将螺钉锁紧后,则使第一面板为与第二面板锁接固定成为一体,且可运用在工作母机或是其他板对板作连接的板材上使用。再者,便有业者研发出此种由套帽、螺杆及定位座所组成的浮动螺丝,先将浮动螺丝的定位座扣固于板材的穿孔中后,再利用螺杆来锁接于另一板材上形成固定,并当使用者卸下板材时,浮动螺丝仍可透过定位座固定于板材的穿孔中而不会因使用者疏忽造成遗失。请参阅图10所示,为现有固定装置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现有固定装置是于套筒A内组装有锁接件B,且套筒A外部套设有弹性体Al,并以弹性体Al —侧抵持于套筒A上的止挡凸环A2,而弹性体Al的另一侧则抵持于锁接件B所具有的帽头Bl内侧处,再将锁接件B的帽头Bl —侧延伸的螺杆B2穿入于套筒A内部所形成的容置空间A0, 便可凭借套筒A位于容置空间AO内侧处所设的止挡体A3挡止于锁接件B的螺杆B2与套筒A之间,且使锁接件B的螺杆B2穿出套筒A的容置空间AO外部,再于螺杆B2上锁接有一螺帽C,即可通过套筒A位于止挡凸环A2底部的焊接段A4焊设于板材D上,并利用锁接件B来锁接于另一配合板材上后结合成为一体。此种方式虽可避免套筒A焊设于板材D上时,因为套筒A与锁接件B之间的间隙产生偏移或晃动的情况,以防止锁接件B锁接于另一配合板材上碰撞于板材D上的穿孔(图中未示出)所衍生的磨损、崩牙等问题,而不易造成板材D结构上的损伤与破坏,惟该套筒A 结合于板材D上进行焊接作业时,使其焊锡层会因通过锡炉加热熔锡后沿着套筒A与穿孔之间的微小间隙而渗入于螺帽C处,以致通过锡炉后容易形成阻塞或卡制的情况,让作业人员在利用工具将螺帽C自锁接件B上拆卸时便会产生打滑现象,造成螺帽C拆卸时的不便与困难度增加,整体所耗费的工时与成本也相对提高,而有待从事于此行业者重新设计来加以有效解决。本技术的设计人有鉴于现有固定装置使用上的问题与缺失,于是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浮动式固定装置的技术诞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锁固元件所具的头部与套筒内部穿置空间一侧壁面处的限位孔压接时,便可凭借锁固元件的头部与杆身连接处的嵌合部迫入于限位孔周缘处形成预置定位、旋动后形成分离状态,以此结构设计,可防止因锁固元件的头部外侧处结合的外套管与套筒之间的预定间距所造成其产生偏移或晃动的情况,使整体的重心保持稳定,以利于套筒的定位部与板材结合时更加精准,并达到定位确实、提高制造品质与良率而降低生产成本的效用。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锁固元件的头部暂时性的压接于套筒上方时,即可通过嵌合部上所设的多个卡持槽嵌扣于套筒的限位孔内壁面上,整体结构更为稳定,此种方式不但可方便作业人员进行后续的焊接或组装作业,且可防止通过锡炉的焊接过程中因板材接合孔周围的焊料渗入所产生阻塞或卡制的情况,并凭借电动机具或手工具驱动于锁固元件的头部呈一角度旋动,使其嵌合部与套筒的限位孔旋动后形成分离状态,以降低拆卸作业上的不便与困难。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浮动式固定装置,包括有套筒、锁固元件及外套管,其中该套筒内部形成有呈贯通状的穿置空间,并于穿置空间一侧壁面处设有限位孔, 而套筒外部设有环凸部,且环凸部两侧边处分别形成有抵持面及止挡面,再于远离环凸部的另一侧形成有定位部;该锁固元件所具有的头部一侧朝外延伸有能够穿入套筒穿置空间内活动位移的杆身,并于杆身与头部连接处形成有能够与限位孔预置定位、旋动后形成分离状态的嵌合部,而杆身远离嵌合部的另一侧处设有能够穿出套筒外部的螺接部,且杆身外部套设有一侧抵持于环凸部抵持面上的弹性元件;该外套管结合于锁固元件的头部外侧处,并于外套管内部形成有用于收容套筒及锁固元件的容置空间,且容置空间远离头部的另一侧开口处朝内侧延伸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能够与环凸部止挡面呈一挡止定位的抵持部。所述的浮动式固定装置,其中,该套筒接近限位孔下方处的环凸部上、下两侧边处分别形成有呈平整状的抵持面及止挡面,而套筒的定位部朝外侧形成有能够与预设板材上对应接合孔结合的对接面,并以锁固元件的螺接部穿出套筒外部锁接于预设配合板材上的锁孔,使预设板材与配合板材锁接固定成为一体。所述的浮动式固定装置,其中,该套筒的定位部外径小于环凸部的外径。所述的浮动式固定装置,其中,该套筒的定位部所形成的平整状对接面抵持于预设板材的接合孔周围焊料表面上后进行焊设结合成为一体。所述的浮动式固定装置,其中,该锁固元件的头部顶面处为设有能够带动其呈一角度旋动的作动部,且位于作动部外侧周缘处设有固持部,而外套管的容置空间一侧壁面处设有能够与固持部结合的定位槽。所述的浮动式固定装置,其中,该锁固元件的嵌合部迫入于套筒的限位孔周缘处形成预置定位,并于嵌合部上设有多个卡持槽,且各卡持槽为分别嵌扣于限位孔内壁面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分解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对接前的侧视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对接后的侧视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使用前的侧视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拆解时的侧视剖面图;图8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拆解后的侧视剖面图;图9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使用后的侧视剖面图;图10为现有固定装置的侧视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套筒;10-穿置空间;101-壁面;11-限位孔;12-环凸部; 121-抵持面;122-止挡面;13-定位部;131-对接面;2-锁固元件;21-头部;211-作动部; 212-固持部;22-杆身;23-嵌合部;231-卡持槽;24-螺接部;25-弹性元件;3-外套管; 30-容置空间;301-定位槽;31-抵持部;32-旋动部;4-加压模具;41-模座;411-套置孔; 42-模头;5-吸取装置;51-吸头;6-板材;61-接合孔;62-焊料;7-电动机具;8-配合板材;81-锁孔;A-套筒;AO-容置空间;Al-弹性体;A2-止挡凸环;A3-止挡体;A4-焊接段; B-锁接件;Bl-帽头;B2-螺杆;C-螺帽;D-板材。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构造,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绘图就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侧视分解剖面图、对接前的侧视剖面图及对接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为包括有套筒1、锁固元件2及外套管3,其中该套筒1内部形成有呈贯通状的穿置空间10,并于穿置空间10 —侧壁面101处设有限位孔11,而套筒1外部接近限位孔11下方处设有环凸部12,其环凸部12上、下两侧边处分别形成有呈平整状的抵持面121及止挡面122,再于远离环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动式固定装置,包括有套筒、锁固元件及外套管,其特征在于:该套筒内部形成有呈贯通状的穿置空间,并于穿置空间一侧壁面处设有限位孔,而套筒外部设有环凸部,且环凸部两侧边处分别形成有抵持面及止挡面,再于远离环凸部的另一侧形成有定位部;该锁固元件所具有的头部一侧朝外延伸有能够穿入套筒穿置空间内活动位移的杆身,并于杆身与头部连接处形成有能够与限位孔预置定位、旋动后形成分离状态的嵌合部,而杆身远离嵌合部的另一侧处设有能够穿出套筒外部的螺接部,且杆身外部套设有一侧抵持于环凸部抵持面上的弹性元件;该外套管结合于锁固元件的头部外侧处,并于外套管内部形成有用于收容套筒及锁固元件的容置空间,且容置空间远离头部的另一侧开口处朝内侧延伸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能够与环凸部止挡面呈一挡止定位的抵持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明忠
申请(专利权)人:恒昌行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