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改进排气管结构的安全输液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巧妙地把伸入滴斗内腔的排气管的末端设置成斜面形状,并把空气过滤介质安装在斜面上,避免了液位下降时液体粘挂在排气管末端或空气过滤介质上造成栓塞,此改进完善了排气管的性能使之安全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次自动排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改进排气管结构的安全输液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输液器在防止空气进入血管造成医疗事故和简捷稳定地实现输注前排气方面存在不足和风险。针对这些问题中国专利申请200810071550. 7医用自动排气静脉输液器技术方案、200920277618. 7 —种自动排气输液器或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 200910238574. 1 一种自动排气输液器均提出了解决方案,但上述三项专利申请具有类似的特征,都是在滴斗内安装一端伸入滴斗内腔中部,另一端覆盖安装排气不排液的空气过滤膜的排气组件,但都因为忽略了液体分子对排气管的吸附力引致的排气阻塞而未能真正实现所宣称的性能,未能实现所标榜的自动排气。针对上述问题,另一项技术方案由中国专利申请20101(^90116. 5基于起泡点压力原理的安全输液器制造方法从工艺上取得突破,提出了与上述三项技术方案相反的处理方案,将含有空气过滤膜的排气组件安装在排气管伸入滴斗内腔的末端,解决了排气管在使用过程中因为液体进入而引致排气管栓塞,导致自动排气失败的问题,在输液器应用实践、产品技术认识以及工艺处理上均是可行并具有先进性的,其处理排气和防止栓塞的原理是创新的,但仍然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排气管的末端是一个规则完整的圆环面,在实际的输液环境中应用时,仍然存在末端粘挂液珠而导致排气管堵塞的现象,无法实现多次自动排气,尤其当输注的液体粘度较大时,此缺陷显得比较突出,这种缺陷导致一定比例的不确定性,而输液器不应存在此类不确定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改进方案,提供一种能避免上述
技术介绍
中涉及的缺陷,真正完善地实现自动排气性能、改进排气管结构的安全输液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排气管结构的安全输液器,包含瓶塞穿刺器、进气件、滴斗2、药液过滤介质、排气管14、管路和调节器,其中排气管14 一端伸入滴斗2内腔中部,排气管14的通道覆盖着排气不排液的空气过滤介质141,所述空气过滤介质141安装在排气管14伸入滴斗2 内腔部分的末端144开口位置或靠近排气管14伸入端的通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 14的末端144的形状是一个开口的斜面,所述开口的斜面上设置一个飘出斜面外沿的支撑环145,所述空气过滤介质141安装在斜面上。其中,所述一端伸入滴斗2内腔的排气管14是一个外壁密封的中空管,其内腔一端连通滴斗盖12的上盖面或侧壁并与外界贯通,依本技术方案设置的排气管14,由于排气管14的末端144是一个开口的斜面,而空气过滤介质141覆盖安装在斜面上,所以该空气过滤介质141的状态也是倾斜放置的。 当液体经瓶塞穿刺器进入滴斗2内腔后,则在滴斗2内腔底部累积,直至淹没空气过滤介质141的上沿后停止,液体开始进入滴斗2以下的管路,由于空气过滤介质141是透气不透液的,此过程液体不会穿越空气过滤介质141而进入排气管14的内腔,避免出现液体粘附排气管14的内腔而发生空气栓塞,所以可保持通畅。当输液器发生为及时更换液体,而逐步滴空滴斗时,滴斗2内的液面逐步下降,由于斜面形态的末端144与液体的接合面较小,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无法粘挂在末端144和空气过滤介质141上,从而保持了空气过滤介质141 的始终畅通,不会由于滴斗2内的液面下降时,液珠粘挂在排气管末端144造成堵塞,出现中国专利申请20101(^90116. 5所述方案的缺陷,保证自动排气管14的自动排气性能始终如一地有效。其中,所述空气过滤介质141在压力小于50KPa时无液体渗透。尽管所述空气过滤介质141是透气不透液的,但这是有条件的,而非绝对,确定空气过滤介质141在50KPa 的压力下无液体渗漏,是确保本方案所述输液器在加压输液环境下工作,或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非预期挤压滴斗2时,这些外来的压力不会引起空气过滤介质141所覆盖的排气管14内腔进入液体,引致栓塞从而导致排气性能失效。本技术方案在所述开口的斜面上设置了一个飘出斜面外沿的支撑环145,该支撑环145飘出于斜面,用于工艺上辅助空气过滤介质141的安装。其中,所述排气管14是一段或是由至少两段中空管连接而成,作为工艺上的优选,是一段或两段中空管连接而成,选用一段时,其连接端应为滴斗盖12的内侧,选用连段时,其连接点应为排气管14伸入滴斗2内腔部分的任意点,在本方案中均可达到同等性能。本专利技术实现多次自动排气的原理在于将空气过滤介质141安装在排气管14呈斜面或垂直面的末端144上,利用斜面或垂直面与液体流动方向切入角度比较少、结合面相对也小的的原理,使滴斗2内的液体下降时在重力作用下无法粘挂在末端144和空气过滤介质141上,有效保障排气管14再次和多次排气有效,实现完善的多次自动排气性能。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改进了中国专利申请20101(^90116. 5提出的排气管结构, 消除了其无法处理排气管14末端144聚挂液珠的弊端,从而真正实现了其所宣称的仅需一个插瓶动作,即可无需人手干预而完整地自动排气,且在多次更换输液状态下,性能均维持一致的效果,本方案的改进简单易于实施,而性能安全稳定、效果确切必然。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伸入滴斗2的排气管14,空气过滤介质141安装在排气管14 伸入滴斗2内的末端144,且末端144设置成一个带飘出支撑环145的开口斜面,也可以由另一种构型替代,这种构型的特征在于,空气过滤介质141安装在末端144部分的侧壁开口上,侧壁开口与排气管14内腔贯通,末端144及侧壁开口下沿封闭。采用这种构型,在滴斗2的液位下降后,在重力作用下,由于空气过滤介质141安装在侧壁开口上,空气过滤介质141是竖向、垂直于地面的,与液体之间构成的吸附面最小,在重力作用下液体根本无法粘挂吸附,保障了排气管14自始至终的通畅,确保自动排气性能的稳定可靠,达到与上述斜面构型一样的效果,且空气过滤介质141的这种安装方式从工艺上更容易实现大规模量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案中实施例1的安全输液器排气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方案中实施例2的安全输液器排气管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优选实施方案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实施例1 图1所示改进排气管结构的安全输液器,包含瓶塞穿刺器、进气件、滴斗2、药液过滤介质、排气管14、管路和调节器,其中排气管14 一端伸入滴斗2内腔中部,排气管14的通道覆盖着排气不排液的空气过滤介质141,所述空气过滤介质141安装在排气管14伸入滴斗2内腔部分的末端144开口位置或靠近排气管14伸入端的通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14的末端144的形状是一个开口的斜面,所述开口的斜面上设置一个飘出斜面外沿的支撑环145,所述空气过滤介质141安装在斜面上。其中,所述一端伸入滴斗2内腔的排气管14是一个外壁密封的中空管,其内腔一端连通滴斗盖12的上盖面或侧壁并与外界贯通, 所述排气管14是一段或是由至少两段中空管连接而成。另外,所述空气过滤介质141在压力小于50KPa时无液体渗透。本专利技术的安全输液器工作时,液体进入滴斗2内腔并开始累积并抬高液面,至淹没伸入滴斗2内腔的排气管14的末端144,完全封堵空气过滤介质141时停止,开始进入滴斗2以下管路,自动排清空气后即可输液。至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排气管结构的安全输液器,包含瓶塞穿刺器、进气件、滴斗(2)、药液过滤介质、排气管(14)、管路和调节器,其中排气管(14)一端伸入滴斗(2)内腔中部,排气管(14)的通道覆盖着排气不排液的空气过滤介质(141),所述空气过滤介质(141)安装在排气管(14)伸入滴斗(2)内腔部分的末端(144)开口位置或靠近排气管(14)伸入端的通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14)的末端(144)的形状是一个开口的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风,陈志强,王铮,
申请(专利权)人:李林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