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92125 阅读:3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干燥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余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解决余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压缩空气余热进行再生实现低排放的问题,包括压缩空气供应站、两台并列的干燥塔A和干燥塔B,其特征是所述的干燥塔A和干燥塔B的一端设有三组并联的气动阀并与压缩空气出口相连;干燥塔A和干燥塔B的另一端设有三条由两个气动阀串联然后再并联的气动阀组,在压缩空气供应站输至干燥塔A和干燥塔B另一端的主管路中设有引流装置。装置结构简单,工作过程中并无需电能,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干燥机
,尤其涉及一种余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
技术介绍
余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虽然充分利用了压缩空气余热进行再生实现了低排放,但在设备吹冷过程中需消耗1%成品气进行吹冷,造成了压缩空气的损耗。如专利公告号为 CN201815226U 一种节能型余热再生空气干燥机,由阀门、水冷却器、油水分离器、吸附塔、粉尘过滤器、管道、三通组成,通过使用两只吸附塔、在吸附塔上端与下端设置了用于上下联合控制气体流向的控制设施,形成与切换主量压缩空气通路与小量压缩空气通路,由两只吸附塔和控制实施实行分轮换前与轮换后两个阶段的双塔工作再生过程,完成双塔轮换工作再生过程周期,实现双塔轮换工作再生周期循环。如果通过增压风机将吹冷气进行回收从而达到了零排放,这种结构增大了设备的制作成本,并且在增压工作时需耗费一定量的电能,也增大了运行成本。又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1169307A的热管余热回收型干燥机,在干燥箱的下方连接副箱体,副箱体内设置中间通道和两侧通道,中间通道与上述干燥箱的底部连通,两侧通道的上端分别与干燥箱的左、右夹层的底部连通,两侧通道与中间通道的下部连通,在副箱体内布置两端密封的换热管,换热管的一部分布置在中间通道内,另一部分布置在两侧通道内,这种结构是将从物料中置换的湿热气体中所含的热量通过干燥箱底到达副箱体内,利用换热管,从湿热气体中提取出热量,同时用来预热干燥介质。还有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1223765Y的一种压缩气体余热再生高效干燥装置,它的技术方案是第一路管道并联接入至少两条干燥管路,再依次串接两个调控阀门后接入冷冻干燥机入口,每条干燥管路分别依次串接阀门和一个干燥塔正向进口,冷冻干燥机出口处的管路分为至少两个分路,每个分路均接通一阀门,然后分别接在一个干燥塔的反向进口处,第二路管道分为两条支路,第一条支路分为至少两条分路,每条分路均接入一阀门后再分别接通一个干燥塔的反向进口处,第二条支路依次经过水冷却器、气液分离器后接入两个调控阀门之间, 这些干燥塔的正向进口处还分别接入一阀门后并联接通出气口。这种结构无法达到本专利技术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余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虽然充分利用了压缩空气余热进行再生实现了低排放,但在设备吹冷过程中需消耗1%成品气进行吹冷,造成了压缩空气损耗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余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根据伯努利方程原理,采用引流装置,利用气体压缩空气的余热,对吸附剂进行加热,吸附剂得到彻底再生,使成品气的压力露点达到-60°c以下,实现压缩空气低排放,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余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包括压缩空气供应站、两台并列的干燥塔A和干燥塔B,其特征是所述的干燥塔A 和干燥塔B的一端设有三组并联的气动阀并与压缩空气出口相连;干燥塔A和干燥塔B的另一端设有三条由两个气动阀串联然后再并联的气动阀组,在压缩空气供应站输至干燥塔 A和干燥塔B另一端的主管路中设有引流装置,所述的引流装置为三通管结构,引流装置内设有喷嘴,引流装置中的进气法兰与一条气动阀组的两个气动阀之间相通,引流装置中的冷气口法兰与另一条气动阀组的两个气动阀之间相通,引流装置中的混合气法兰连接后置预冷器和气水分离装置之后与第三条气动阀组的两个气动阀之间相连。在进入吹冷阶段时,干燥塔A和干燥塔B的一端设有的三组并联气动阀中单个气动阀打开,同时,干燥塔A 和干燥塔B的另一端设有的三条由两个气动阀串联的组中,打开与引流装置冷气口法兰连接的一个气动阀,以及与气水分离器连接的一个气动阀,这样引流装置的设计,使吹冷气直接通过引流装置回到主管路里,此装置结构简单,工作过程中并无需电能,真正意义上使余热再生吸干机达到了零排放。作为优选,所述的引流装置中的进气法兰的轴中心线与混合气法兰的轴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冷气口法兰的轴中心线与进气法兰的轴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90度, 喷嘴设有挡片,挡片的一端固定在引流装置三通管朝三管交汇体进气法兰方向的管口壁上,挡片的长度大于冷气口法兰所配合的管道内径。为了保证主管道的内阻力小,进气法兰和混合气法兰设计在同一直线上,挡片的设计会使管道的流通直径局部缩小,这样加快了气流速度,由此在主管道朝混合气法兰的一端内产生负压,冷气被吸入负压一端,挡片就把冷气导向混合气法兰的一端,而不会与压缩空气产生对抗力。作为优选,所述的干燥塔A和干燥塔B—端的三组并联的气动阀,其中1#气动阀、 2#气动阀为一组,3#气动阀单独为一组,4#气动阀、5#气动阀为一组,1#气动阀和2#气动阀之间与压缩空气出口相连。3#气动阀单独为一组作为吹冷阶段干燥塔A和干燥塔B—端的连通。作为优选,所述的干燥塔A和干燥塔B另一端的三组并联的气动阀,其中6#气动阀、7#气动阀为一组,8#气动阀、9#气动阀为一组,10#气动阀、11#气动阀为一组。多组气动阀的配合构成协调性程序完成压缩空气低排放。作为优选,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站输至干燥塔A和干燥塔B另一端的主管路中设有12#气动阀,12#气动阀的输出端与6#气动阀、7#气动阀之间的支管以及引流装置的进气法兰相通。引流装置设置在主管路中,压缩空气经1 气动阀输入引流装置中。作为优选,所述的10#气动阀与11#气动阀之间的支管与气水分离装置的输出端相通。10#气动阀与11#气动阀串联后,10#气动阀与干燥塔A连接,9#气动阀与干燥塔B 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8#气动阀、9#气动阀之间的支管与引流装置中的冷气口法兰连接。8#气动阀、9#气动阀串联后其中的8#气动阀一端与干燥塔A连接,9#气动阀的一端与干燥塔B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4#气动阀、5#气动阀之间的支管与压缩空气供应站输出管相连。4#气动阀、5#气动阀串联后,4#气动阀的一端连接干燥塔々,5#气动阀的一端连接干燥塔B。本专利技术的有效效果是提高空气干燥机效率,而且两只吸附塔内的吸附剂都能及时得到再生,且利用空气压缩机余热提高吸附剂的吸附能力,装置结构简单,工作过程中并无需电能,真正意义上使余热再生吸干机达到了零排放,节能减排。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干燥塔B吸附、干燥塔A再生流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吹冷阶段流程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一种采用增压风机将吹冷气进行回收的流程结构示意图。图中1.压缩空气供应站,2.引流装置,21.进气法兰,22.冷气口法兰,23.混合气法兰,24.喷嘴,3.后置预冷器,4.气水分离装置,5.干燥塔A,6.干燥塔B,7.压缩空气出口,8.增压风机。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本实施例一种余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参见图1,包括压缩空气供应站1、两台并列的干燥塔A5和干燥塔B6,干燥塔A5和干燥塔B6的上端设有三组并联的气动阀并与压缩空气出口 7相连,即1#气动阀、姊气动阀串联为一组,它们之间的连接支管与压缩空气出口 7相连;3#气动阀单独为一组;4#气动阀、5#气动阀串联为一组,它们之间的连接管与压缩空气供应站1主管相连。干燥塔A和干燥塔B的下端设有三条由两个气动阀串联然后再并联的气动阀组,并在压缩空气供应站1主管路中经1 气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包括压缩空气供应站(1)、两台并列的干燥塔A(5)和干燥塔B(6),其特征是所述的干燥塔A(5)和干燥塔B(6)的一端设有三组并联的气动阀并与压缩空气出口(7)相连;干燥塔A和干燥塔B的另一端设有三条由两个气动阀串联然后再并联的气动阀组,在压缩空气供应站(1)输至干燥塔A(5)和干燥塔B(6)另一端的主管路中设有引流装置(2),所述的引流装置(2)为三通管结构,引流装置(2)内设有喷嘴(24),引流装置(2)中的进气法兰(21)与一条气动阀组的两个气动阀之间相通,引流装置(2)中的冷气口法兰(22)与另一条气动阀组的两个气动阀之间相通,引流装置(2)中的混合气法兰(23)连接后置预冷器(3)和气水分离装置(4)之后与第三条气动阀组的两个气动阀之间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伟成徐朝辉赵洪非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溢达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