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内培养厌氧颗粒污泥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787460 阅读:2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内培养厌氧颗粒污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好氧污泥,静置后抽去上清液,得到浓度为50~60g/L的浓缩污泥,然后在浓缩污泥中投入葡萄糖,搅拌,静置,得到呈黑褐色的接种污泥;(2)将接种污泥接种至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中,加入生活污水,使污泥的浓度为10~16g/L;运行20~25天后,即可在反应器中获得厌氧颗粒污泥。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在自然条件下培养厌氧颗粒污泥,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大约在20d左右,出现颗粒污泥,25d左右镜检,颗粒污泥的比例可达50%以上,从而大大缩短了培养周期,提高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启动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废水生物处理

技术介绍
城市经济的增长导致人口的快速增长,由此不仅导致了日趋严重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同时也带来了日趋严重的水环境质量下降、水体污染的问题。广大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排放所造成的对水环境质量的降低之问题亦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具有分散面广的特点,同时难以通过建设污水收集管道系统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因而其作为一种面源污染,必须采取经济合理的途径和方法,采用因地制宜的处理工艺技术,实现对生活污水的经济有效处理,以减轻其对受纳水体的污染。废水厌氧处理工艺由于运行能耗低、 负荷高、剩余污泥量少、氮磷营养需要少等优点,用于低浓度农村废水治理,不仅可有效缓解乡镇及小城镇污水处理的投资和运行费需求,同时可促进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步伐,对于我国生态城镇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有的污水处理方法中,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反应器)是应用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高效污水处理装置,其具有反应器构造简单、容积利用率高、不易堵塞、处理效果稳定、操作管理简单、无动力消耗等特点,在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特别是处理分散型农村污水方面,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厌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已成为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工程化应用的瓶颈。污泥颗粒化不仅能大大增加污泥的沉降性能,提高系统运行负荷,而且能改善污泥的生理条件,提高产甲烷活性,是厌氧反应器高效运行的核心。现有的厌氧低浓度废水处理技术,颗粒污泥的培养仅限于小试、中试,且一般是在恒温、配水条件下进行,限定于特定的温度、人工配水条件,限制了该技术的工程化应用;而且,现有的颗粒污泥培养方法的周期较长,一般在2 3个月,甚至长达6个月至1年,是难以实现工业化应用的瓶颈。因此,在自然条件下快速、高效地培养稳定的厌氧颗粒污泥,对应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工程化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以快速、 高效地培养稳定的厌氧颗粒污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好氧污泥,静置后抽去上清液,得到浓度为5(T60g/L的浓缩污泥,然后在上述浓缩污泥中投入葡萄糖,搅拌,静置,得到呈黑褐色的接种污泥;(2)将上述接种污泥接种至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中,加入生活污水,使污泥的浓度为 1(T16 g/L,控制反应器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为6 10h;系统启动第广7天,采用间歇搅拌方3式,每天搅拌2次,每次搅拌时使6(Γ80%的污泥保持悬浮状态,持续0. 5^1. 5min ;启动第 8^15天,每天搅拌1次,搅拌强度和时间不变;运行2(Γ25天后,即可在反应器中获得厌氧颗粒污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启动前3天,采用间歇式进水,控制水力停留时间为10h,到第8天,缩短水力停留时间至他。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上升流隔室与下降流隔室的比例为1 8^1 :10o上升流与下降流的隔室比例是影响ABR反应器内上升流速与下降流速的关键性因素。控制上升流隔室与下降流隔室的比例,能有效地减少死角,保证进出水流为污泥保持悬浮状态提供良好的水力条件。上升流与下降流控制在上述比例范围内,ABR上升流隔室相当于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完全混合式上升流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既可防止污泥随出水流失, 也可对颗粒污泥形成适当的剪切力,提高反应器的容积率,降低死角,提高ABR反应器的效率。此外,还可以提高污泥的水力剪切作用,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启动第广7天,投加Ca(OH)2,按碱度计, 终浓度为1500 2000 mg/L ;第8 15天,减少Ca (OH) 2投加量,按碱度计,终浓度为1000 1500 mg/L,pH 值为 6. 0 7. 0。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利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在自然条件下培养厌氧颗粒污泥,实验证明在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时,大约在20d左右,出现颗粒污泥,25d左右镜检,颗粒污泥的比例可达 50%以上,污泥粒径在广5 mm,以粒径为广3 mm颗粒污泥为主,颗粒污泥的颜色为黑色或灰黑色,密度约在105(T1080 kg/m3之间,从而大大缩短了培养周期,提高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启动时间,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2.本专利技术培养得到的厌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沉降速度为5(T100 m/ h ;ABR反应器颗粒污泥形成,有利于降低水力停留时间,提高反应器处理负荷和厌氧效率。3.本专利技术的培养方法简单,工艺周期短,适于工业化应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在如下条件下进行气温 16^280C,水温14l4°C,水质为实际生活污水,水质波动较大,进水COD为148 380 mg/L,平均COD浓度约为220 mg/L ;ABR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为0. 213 m3,分为六个隔室,上升流和下降流格室体积比为10 1,最后一个隔室当作沉淀池,第一隔室的有效水深为0. 75m,之后的每一隔室的有效水深较前一隔室小0. 05m ;ABR反应器半埋式置于中试现场;整个启动过程温度控制在16l8°C ; 包括如下步骤(1)污泥接种前的预处理取好氧污泥浓缩静置Mh后,抽去上清液,重复3次,污泥浓度达到5(T60g/L左右,向浓缩污泥中投加葡萄糖,折合COD浓度约为1000mg/L左右,每隔 1 充分搅拌一次,连续静置6d后,污泥呈粘稠的黑褐色,可作为厌氧反应器的接种污泥;(2)启动时ABR反应器各隔室接种经过浓缩预处理的污泥,污泥浓度约为10-16g/L;试验启动期间控制进水流量为22L/h,ABR中的HRT约为10h,容积负荷平均为0. 52 kgCOD/ m3 · d ;为了防止污泥流失,反应器启动前3d采用每Mh间歇式排水一次,期间部分不适应环境变化的微生物死亡或腐烂,引发的上浮污泥和细小悬浮污泥,通过间歇排水排出系统;在反应器启动初期(第l-7d),为防止有机酸度积累,投加Ca(OH)2,按碱度计,终浓度为2000mg/L左右;第8 15d,减少Ca (OH)2,按碱度计,终浓度为1500mg/L左右,控制pH在 6. 0-7. 0 之间;污泥启动初期,为提高水力剪切强度,进行间歇搅拌,系统启动第广7天,每天搅拌2 次,每次搅拌时使60、0%的污泥保持悬浮状态,持续1 min ;启动第纩15天,每天搅拌1次, 搅拌强度和时间不变;运行2(Γ25天后,即可在反应器中获得厌氧颗粒污泥。大约在20d左右,出现颗粒污泥,25d左右镜检,颗粒污泥的比例可达50%以上,污泥粒径在广5 mm,以粒径为广3 mm颗粒污泥为主,颗粒污泥的颜色为黑色或灰色,密度约在 1050^1080 kg/m3之间,沉降速度为50 100 m/h ;ABR反应器颗粒污泥形成,有利于降低水力停留时间,提高反应器处理负荷和厌氧效率。ABR反应器启动初期(初始IOd),对COD去除率呈负增长,主要原因可能是ABR用于处理低浓度污水时,微生物因为没有足够的基质浓度而大量的自溶。此外,还可能是接种污泥为好氧污泥,在厌氧环境下,部分微生物的解体释放有机质,并且在低温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但随着微生物的驯化,存留下的微生物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内培养厌氧颗粒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 采用好氧污泥,静置后抽去上清液,得到浓度为50~60 g/L的浓缩污泥,然后在上述浓缩污泥中投入葡萄糖,搅拌,静置,得到呈黑褐色的接种污泥;(2) 将上述接种污泥接种至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中,加入生活污水,使污泥的浓度为10~16 g/L,控制反应器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为6~10h;系统启动第1~7天,采用间歇搅拌方式,每天搅拌2次,每次搅拌时使60~80%的污泥保持悬浮状态,持续0.5~1.5min;启动第8~15天,每天搅拌1次,搅拌强度和时间不变;运行20~25天后,即可在反应器中获得厌氧颗粒污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芳沈耀良宋小康金龙杨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