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滑柱总成,包括套在减振器上的弹簧、与减振器下端连接的下支架,减振器上端与上支座总成连接,所述上支座总成包括内套、外套、中间层橡胶套、限位底盘,内套呈平底直筒碗形结构,且底部有通孔;外套呈礼帽形结构,其内径大于内套外径,顶部有大于内套直径的通孔;中间层橡胶套嵌夹在内套与外套之间,并与内套和外套紧密结合;限位底盘与外套的帽沿匹配,与外套的帽沿通过螺栓连接,其底部中间有下翻边通孔,通孔的翻边为轴承上挡圈,轴承下挡圈是与轴承匹配的圆盘,圆盘中间的通孔也有向下的翻边,该翻边扣在弹簧上座圈的孔中,轴承通过弹簧的预载与上下挡圈贴合;内套上部与外套之间有上空腔,下部与限位底盘之间有下空腔。(*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麦弗逊悬挂系统的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滑柱总成。
技术介绍
滑柱总成是麦弗逊悬架系统的主要部件,包含弹簧、减振器、上支座和下支架等零件,它通过上支座与车体相连,通过下支架与转向节相连,主要用于具有承载式车身的车型的前悬架系统上。但目前国内所有微车上用的滑柱总成,其上支座内的橡胶件不是与内套和外套硫化在一起,而是通过挡板压装在内套和上支架之间,通过橡胶件的预载使三者彼此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橡胶部分因即起承受车体重量引起的载荷作用又起利于减振器摆动的铰接作用,故橡胶的硬度不能太小。由于橡胶的耐老化能力有限,又承受着车体重量引起的载荷,老化速度加快,使其体积减小,最终使橡胶的预载减小甚至没有,引起橡胶件和其相接触的部件之间松动,致使滑柱总成过早损坏,引起前轮定位失真和悬架异响、甚至漏油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滑柱总成,以解决上支座内橡胶件过早损坏引起前轮定位失真和悬架异响等问题。其相似成比例的结构并不局限用于微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滑柱总成包括上支座总成、减振器、套在减振器上的弹簧、与减振器下端连接的下支架,减振器上端与上支座总成连接,所述上支座总成包括内套、外套、中间层橡胶套、限位底盘;内套呈平底直筒碗形结构,且底部有减振器连杆穿过的通孔;外套呈礼帽形结构,其内径大于内套的外径,且顶部有大于内套直径的通孔; 中间层橡胶套嵌夹在内套与外套之间的环形腔内,并与内套和外套紧密结合;限位底盘为盘形,限位底盘的外缘与外套的帽沿匹配,限位底盘与外套的帽沿通过螺栓连接,限位底盘的中间有下翻边通孔,下翻边通孔的翻边构成轴承一侧的挡圈,轴承下部的另一侧挡圈是与轴承匹配的圆盘,挡圈中间的通孔也有向下的翻边,该翻边与弹簧上座圈的孔匹配,轴承通过弹簧的预载与上下挡圈贴合;所述内套上部与外套之间有上空腔,下部与限位底盘之间有下空腔。所述内套上部与外套之间的上空腔的高度H2为3 15mm。所述内套下部与限位底盘之间的下空腔的高度Hl为3 15mm。所述的中间层橡胶套的下部伸出内套至限位底盘,伸出部分内侧呈下部直径大于内套的锥环,与限位底盘一起形成下空腔。所述的中间层橡胶套的上部部分伸出内套,伸出部分的内径大于内套的直径,与外套一起形成上空腔。本技术的优点由于中间层橡胶套仅起利于减振器摆动的铰接作用,不承受车体重量引起的大载荷,大的载荷是通过外套、限位底盘、轴承、轴承另一侧挡圈、弹簧上座圈等传至弹簧,再通过减振器及其下支架传至转向节和车轮的,中间层橡胶套只要承受减振器阻尼力这样的小载荷,这样橡胶的硬度不需要太大;同时橡胶部分与内套硫化粘结在一起,与外套直接硫化在一起或通过与中间层硫化粘结的过金属过渡套与外套的内径过盈配合,这样即使橡胶存在老化,其与外围粘结部件间不会有相对运动。这些措施都避免了中间层橡胶套的过早损坏,提高滑柱总成的寿命。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寿命长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支座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为上支座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 本技术包括上支座总成1、减振器2、套在减振器2上的弹簧3、 与减振器2下端连接的下支架4,减振器2上端与上支座总成1连接,所述上支座总成1包括内套1. 1、外套1. 2、中间层橡胶套1. 3、限位底盘1. 4 ;内套1. 1呈平底直筒碗形结构,且底部有减振器2连杆穿过的通孔;外套1. 2呈礼帽形结构,其内径大于内套1. 1的外径,且顶部有大于内套1. 1直径的通孔;中间层橡胶套1. 3嵌夹在内套1. 1与外套1. 2之间的环形腔内,并与内套1. 1和外套1. 2紧密结合;限位底盘1. 4为盘形,限位底盘1. 4的外缘与外套1. 2的帽沿匹配,限位底盘1. 4与外套1. 2的帽沿通过螺栓1. 5连接,限位底盘1. 4的中间有下翻边通孔1. 41,下翻边通孔1. 41的翻边构成轴承5 —侧的挡圈,轴承5下部的另一侧挡圈5. 1是与轴承5匹配的圆盘,挡圈5. 1中间的通孔也有向下的翻边,该翻边与弹簧上座圈3. 1的孔3. 11匹配,轴承5通过弹簧3的预载与上下挡圈贴合;所述内套1. 1上部与外套1. 2之间有上空腔1. 8,下部与限位底盘1. 4之间有下空腔1. 7。限位底盘1. 4既是传力构件又是轴承一侧的径向挡圈。所述内套1. 1上部与外套1. 2之间有上空腔1. 8,下部与限位底盘1. 4之间有下空腔1. 7,减振器2的连杆2. 1穿过限位底盘1. 4的中间的翻边通孔1. 41和内套1. 1底部通孔与支座总成1连接。上支座1与车体相连,下端通过下支架4与转向节相连。6是护罩。所述内套1.1 上部与外套1. 2之间的空腔H2 = 3 15mm。所述内套1. 1下部与限位底盘1. 4之间的空腔Hl = 3 15mm。所述的中间层橡胶套1.3的下部伸出内套1. 1至限位底盘1.4,伸出部分内侧呈下部直径大于内套1. 1的锥环,与限位底盘1. 4 一起形成下空腔1. 7。所述的中间层橡胶套(1.3)的上部部分伸出内套(1. 1),伸出部分的内径大于内套(ι. 1)的直径,与外套(1. 2) 一起,形成上空腔(1. 8)。实施例1中的中间层橡胶套1. 3与内套1. 1硫化粘结在一起,与外套1. 2也硫化粘结在一起,中间层1. 3的下端露出内套1. 1露出部分底部与限位盘1. 4可接触也可有一点间隙不接触。图3为上支座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只是所述中间层橡胶套1. 3与外套1. 2之间有过渡套1. 6,中间层橡胶套1. 3与内套1. 1和过渡套1. 6硫化粘结在一起,过渡套1. 6与外套 1.2的内径过盈配合。权利要求1.一种滑柱总成,包括上支座总成(1)、减振器O)、套在减振器⑵上的弹簧(3)、与减振器( 下端连接的下支架G),减振器( 上端与上支座总成(1)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支座总成(1)包括内套(1. 1)、外套(1.2)、中间层橡胶套(1.3)、限位底盘(1.4);内套(1. 1)呈平底直筒碗形结构,且底部有减振器( 连杆穿过的通孔;外套(1. 2)呈礼帽形结构,其内径大于内套(1. 1)的外径,且顶部有大于内套(1. 1)直径的通孔;中间层橡胶套(1.3)嵌夹在内套(1.1)与外套(1.2)之间的环形腔内,并与内套(1.1)和外套(1.2) 紧密结合;限位底盘(1.4)为盘形,限位底盘(1.4)的外缘与外套(1.2)的帽沿匹配,限位底盘(1.4)与外套(1.2)的帽沿通过螺栓(1.5)连接,限位底盘(1.4)的中间有下翻边通孔(1.41),下翻边通孔(1.41)的翻边构成轴承(5) —侧的挡圈,轴承(5)下部的另一侧挡圈(5. 1)是与轴承(5)匹配的圆盘,挡圈(5. 1)中间的通孔也有向下的翻边,该翻边与弹簧上座圈(3. 1)的孔(3. 11)匹配,轴承(5)通过弹簧(3)的预载与上下挡圈贴合;所述内套 (1. 1)上部与外套(1. 2)之间有上空腔(1. 8),下部与限位底盘(1. 4)之间有下空腔(1. 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滑柱总成,包括上支座总成(1)、减振器(2)、套在减振器(2)上的弹簧(3)、与减振器(2)下端连接的下支架(4),减振器(2)上端与上支座总成(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总成(1)包括内套(1.1)、外套(1.2)、中间层橡胶套(1.3)、限位底盘(1.4);内套(1.1)呈平底直筒碗形结构,且底部有减振器(2)连杆穿过的通孔;外套(1.2)呈礼帽形结构,其内径大于内套(1.1)的外径,且顶部有大于内套(1.1)直径的通孔;中间层橡胶套(1.3)嵌夹在内套(1.1)与外套(1.2)之间的环形腔内,并与内套(1.1)和外套(1.2)紧密结合;限位底盘(1.4)为盘形,限位底盘(1.4)的外缘与外套(1.2)的帽沿匹配,限位底盘(1.4)与外套(1.2)的帽沿通过螺栓(1.5)连接,限位底盘(1.4)的中间有下翻边通孔(1.41),下翻边通孔(1.41)的翻边构成轴承(5)一侧的挡圈,轴承(5)下部的另一侧挡圈(5.1)是与轴承(5)匹配的圆盘,挡圈(5.1)中间的通孔也有向下的翻边,该翻边与弹簧上座圈(3.1)的孔(3.11)匹配,轴承(5)通过弹簧(3)的预载与上下挡圈贴合;所述内套(1.1)上部与外套(1.2)之间有上空腔(1.8),下部与限位底盘(1.4)之间有下空腔(1.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迥立,肖江华,王国进,龚洪,苏显念,周坤,欧阳萌,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