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粘接组合物、用其的医用胶带及经皮吸收用胶带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8122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医用粘接组合物,含有下述必要成分(A)~(C):(A)是含有以下(a)和(b)共聚组分的共聚物,(a)烷基碳原子数为4~18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在该聚合物中的含量为50重量%以上,(b)含有羧基的乙烯系化合物,在该聚合物中的含量为0.1重量%~10重量%;(B)是从钛、锆、锌及铝中选择的至少任意一种金属的醇化物或螯合物;(C)是多元醇化合物,在上述医用粘接组合物中的含量为0.2重量%~5重量%。且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在粘接剂层中含有上述医用粘接组合物的医用胶带及经皮吸收用胶带制剂,将上述医用胶带及经皮吸收用胶带制剂,长时间贴附于人体皮肤后剥离时很难发生残胶或发粘现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贴附于皮肤,用于保护和固定皮肤等的医用胶带及用于通过皮肤向生物体内投药的经皮吸收用胶带制剂以及用于上述用途的医用粘接组合物。但是,在上述的粘接剂交联方法中,使用放射线照射或有机过氧化物、多功能异氰酸酯时,根据粘接剂性质或添加剂种类的不同,有时存在完全没有发生交联反应或交联效率显著下降的情况。另外,上述交联反应中存在,在粘接剂层含有药物的经皮吸收用胶带制剂中的药物发生分解,从而降低药物含有率的问题。如果使用上述金属醇化物或金属螯合物等作为交联剂,则不会发生上述问题而能够进行交联反应。但是,本专利技术者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将用金属醇化物或金属螯合物交联的胶带、特别是含有大量增塑剂成分的胶带,长时间贴附于人体皮肤表面时,随时间,凝聚力下降,且发现剥离时的粘接力大大增加或由粘接层的破坏引起的皮肤表面污染(残胶或发粘)现象。贴附时间较短即在24小时内时,因人而异发生上述现象,但是,贴附时间较长即超过48小时以上时,与个体无关地发生上述现象,且发生几率非常高。可用醇系溶剂等擦拭皮肤,除去上述皮肤上的残留胶液或粘液。但是,这种擦拭操作很麻烦,并且根据粘接剂层的性质,有时还不能完全除掉。特别在经皮吸收用胶带制剂中,如果粘接剂残留于皮肤上,则有时拿掉制剂后,上述残留液中的药物继续发挥药效,从而造成危险。为了防止长时间贴附于人体皮肤时产生的凝聚状态的破坏,也曾考虑通过提高粘接性组合物中的交联剂浓度,提高初始凝聚力,从而即使长时间贴附之后也能维持实用凝聚力,但是如果提高交联密度,则存在与皮肤的初始粘接力(卷起)降低或由于交联剂的增加使胶粘液的有效寿命缩短或生成药物分解物等的问题。如上所述,如果贴附时间不超过24小时,则因为残留胶液或粘液是因人而异生成,所以从整体上,还不成为大问题。但是,近年来要求医用胶带或经皮吸收用胶带制剂具有较长时间(2天以上,有时为1周左右)地连续贴附的功能,且要求医用胶带或经皮吸收用胶带制剂具备,即使超过48小时以上长时间地贴附于人体皮肤后剥离时也很难产生残留胶液或粘液的粘接剂层。本专利技术者等考虑到,在健康人的皮肤表面有多种皮脂成分或分泌物(“皮肤科学第6版上野贤一著,金芳堂(1996)”p15~16、p18),并在其中含有引起残留胶液(破坏凝聚)的物质,进行锐意研究的结果,查明,作为人体分泌物之一的乳酸(Lactic acid)的影响最大。即,将乳酸接触到用金属醇化物或金属螯合物交联的粘接组合物时发现,随时间粘接力增大且出现破坏凝聚的现象。另外,除了乳酸,在α位上具有羟基的α-羟基酸(醇酸等)中也发生上述现象。由此认为,含有金属醇化物或金属螯合物的粘接剂中,金属与粘接剂中的羧基结合而形成交联,但如果从外部进入象α-醇酸等易于与金属螯合的化合物,则通过与粘接剂聚合物的羧基基团结合的金属和从外部进来的上述化合物的螯合,粘接剂与金属的交联被破坏,从而引起上述凝聚力的下降(破坏凝聚)。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者等通过在上述胶带中加入少量的多元醇化合物作为交联稳定剂,发现能够显著地抑制胶带与人体皮肤中的乳酸接触时使凝聚力的降低的现象,同时发现也能够显著地抑制长时间贴附时使凝聚力的降低的现象,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之1是将下述(A)~(C)作为必要成分的医用粘接组合物其中(A)是具有下面的共聚组分(a)和(b)的共聚物,(a)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18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在上述聚合物中的含量为50重量%以上,(b)含有羧基的乙烯系化合物,在该聚合物中的含量为0.1重量%~10重量%;(B)是从钛、锆、锌及铝中选择的至少任意一种金属的醇化物或螯合物;(C) 是多元醇化合物,在上述医用粘接组合物中的含量为0.2重量%~5重量%。本专利技术之2是在本专利技术之1所述的医用粘接组合物中,共聚物(A)是,在上述共聚物中,作为共聚组分还含有含量小于49.9重量%的下述(c)的共聚物,(c)为能够与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和上述含有羧基的乙烯系化合物共聚的不含羧基的乙烯系化合物。本专利技术之3是在本专利技术之1或2所述的医用粘接组合物中,该医用粘接组合物还含有与共聚物(A)能够相溶的增塑剂(D),且上述共聚物(A)和增塑剂(D)的重量比为1.0∶0.25~1.0∶2.0。本专利技术之4是在本专利技术之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医用粘接组合物中,上述多元醇化合物(C)为甘油和/或丙二醇。本专利技术之5是用于贴附于人体皮肤的医用胶带,特征在于,具有由本专利技术之1~本专利技术之4的任意一项中所述的医用粘接组合物组成的粘接剂层。本专利技术之6是经皮吸收用胶带制剂,是在本专利技术的之5中所述的医用胶带的粘接剂层中还含有欲投入的药物。下面,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本说明书中的“医用胶带”是指,以医疗作为目的,在皮肤上贴附的胶带,它包括胶带中含有经皮吸收用药物的“经皮吸收用胶胶带制剂”和不含上述药物的胶带(例如,保护皮肤的护具或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的胶带等)。上述的“医疗目的”是指治疗和预防疾病、伤痕的目的。另外,“医用胶带”也可以含有除经皮吸收用药物之外的药物(如杀菌剂、镇痛剂等)。在本说明书中,“医用粘接组合物”是指不含经皮吸收用药物的组合物,是可粘附于人体皮肤上的用于上述“医用胶带”中的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医用粘接组合物中必须含有的成分是,含有特定的共聚成分即(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和含有羧基的乙烯系化合物(b)的共聚物(A)、金属醇化物或螯合物(B)及多元醇化合物(C)。共聚物(A)中含有的共聚组分(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是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18,最好是4~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如果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中的烷基的碳原子数小于3或大于19,则很难得到具有足够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使胶带的折缝性良好的粘接剂。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中的烷基具体可以是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及十三烷基等的支链烷基或支链烷基等,可以使用其中的1种或2种以上。从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和使在常温下具有粘附性的观点出发,本专利技术中最好使用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至8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这样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具体可以举例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环己酯及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等,其中,从均聚物具有足够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70℃)和容易得到的角度考虑,特别理想的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上述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80℃至-40℃是理想的,而更理想的是在-70℃至-50℃。共聚物(A)含有50重量%以上的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作为共聚组分。如果上述共聚物(A)中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的含量小于50重量%,将失去作为粘接剂必须的足够的折缝。从得到更佳折缝的角度考虑,在上述共聚物(A)中,(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的含量大于70重量%是理想的。另外,如果(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的含量过大,则共聚物(A)的物性相近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的物性,从而无法得到有用的粘接剂,所以需要加入后述的其它共聚组分,使其改性。从上述观点出发,共聚物组分(A)中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的含量较好在99重量%以下,而更好是在95重量%以下。在本专利技术的共聚物(A)中,与(甲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粘接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下述必要成分(A)~(C),(A)是含有以下(a)和(b)共聚组分的共聚物,(a)烷基碳原子数为4~18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在该聚合物中的含量为50重量%以上(b)含有羧基的乙烯系化合物,在该 聚合物中的含量为0.1重量%~10重量%(B)是从钛、锆、锌及铝中选择的至少任意一种金属的醇化物或螯合物。(C)是多元醇化合物,在上述医用粘接组合物中的含量为0.2重量%~5重量%。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8-29 259970/20011.一种医用粘接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下述必要成分(A)~(C),(A)是含有以下(a)和(b)共聚组分的共聚物,(a)烷基碳原子数为4~18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在该聚合物中的含量为50重量%以上(b)含有羧基的乙烯系化合物,在该聚合物中的含量为0.1重量%~10重量%(B)是从钛、锆、锌及铝中选择的至少任意一种金属的醇化物或螯合物。(C)是多元醇化合物,在上述医用粘接组合物中的含量为0.2重量%~5重量%。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医用粘接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共聚物(A)作为共聚组分还含有含量小于49.9重量%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田英利村冈崇光井阪敬悟明见仁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