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管道酸洗的残留酸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67104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道酸洗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管道酸洗的残留酸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罐、回收管、排气管、排酸管,所述回收罐为密闭空腔结构并通过回收管、排气管、排酸管与外部连通,所述回收罐的空腔底部设置有吸附层,所述吸附层由塑料颗粒或塑料块构成;回收管出口端的轴向指向吸附层,排气管进口端位于吸附层顶面上方,排酸管进口端位于吸附层顶面下方。回收末期,酸雾经回收管进入,酸雾趋于上升、塑料颗粒或塑料块受重力作用趋于下落,两者形成反冲,酸雾中的酸液液滴被捕获、集聚,最终下落汇集于回收罐底部并通过排酸管回收,实现了对酸雾进行回收处理的目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回收效率高。适用于酸洗完成后的酸液及酸雾回收。(*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管道酸洗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管道酸洗的残留酸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管道在使用前均需要进行清洗,目前常采用的工艺为在线循环酸洗工艺。在清洗过程中,酸液通过储送酸装置不断送入待清洗的管道内,去除管道内壁的铁锈等杂质和污迹,清洗完管道的酸液则流回储送酸装置循环使用。酸洗完毕后采用空气或氮气将管道内残留的酸液吹出,并通过酸罐回收,但在回收末期,管道中剩余的酸液和吹扫的气体混合形成酸雾。由于酸雾是借助于> 0. 6MPa的气体排出,排出时会像泉水一样的喷洒,很难对其进行处理,目前对于酸雾均采用直接排放, 直接排放毫无方向性,其所带来的后果将是严重污染大气、周围土壤、土建基础及设备;同时,直接排放酸雾会严重刺激操作人员及在场人员的呼吸道,影响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对回收末期剩余酸液和吹扫气体混合形成的酸雾进行回收处理的用于管道酸洗的残留酸回收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管道酸洗的残留酸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罐、回收管、排气管、排酸管,所述回收罐为密闭空腔结构并通过回收管、排气管、排酸管与外部连通,所述回收罐的空腔底部设置有吸附层,所述吸附层由塑料颗粒或塑料块构成;所述回收管与回收罐相连的一端为出口端,且回收管出口端的管口轴向指向吸附层;所述排气管、排酸管同回收罐相连的一端均为进口端,且排气管进口端管口位于吸附层顶面上方、排酸管进口端管口位于吸附层顶面下方。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进口端与回收罐的空腔顶部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回收罐上设置有液位检测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截止阀。进一步的,所述回收管由回收总管、一组并排设置并与回收总管相连通的回收支管构成,所述各回收支管一端分别与回收罐连通、另一端分别与回收总管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层由塑料圆球构成。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由排气总管、一组并排设置并与排气总管相连通的排气支管构成,所述各排气支管一端分别与回收罐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排气总管连通;所述排酸管由排酸总管、一组并排设置并与排酸总管相连通的排酸支管构成,所述各排酸支管一端分别与回收罐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排酸总管连通;所述排气支管、排酸支管的管径均小于塑料圆球的外径;所述排气总管上设置有截止阀。进一步的,所述排酸管进口端管口位于回收罐底部侧面,所述回收罐底面为倾斜设置且最低点位于排酸管管口。进一步的,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中和罐,所述排气管相对进口端的出口端插入中和罐内并与中和罐液面以下的部分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回收罐和中和罐由同一罐体通过隔板分隔而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回收罐通过回收管进口端与酸洗完成的管道出口端连通、通过排酸管出口端与酸洗装置的酸罐连通。回收初期,通过气体推送酸洗完成的管道内的酸液进入回收罐,并直接通过排酸管将酸液回收至酸罐内,此时酸液量大,几乎无气体进入回收罐内,为避免酸液由排气管排出,最好的采用间断通气推送的方式维持回收罐内的液面低于排气管进口端管口,为了方便观察液位和紧急切断排气管,进一步的还在回收罐上设置有液位检测装置、排气管上设置有截止阀。随着回收过程的进行,进入回收罐内的酸液逐步减少、气体逐步增多,直至回收末期以酸雾的形式进入回收罐。当酸雾经回收管进入到回收罐时,酸雾会将构成吸附层的塑料颗粒或塑料块吹起,酸雾同塑料颗粒或塑料块在回收罐空腔内相互作用,酸雾趋于上升并通过排气管排出、塑料颗粒或塑料块受重力作用趋于下落,形成酸雾同塑料颗粒或塑料块之间的反冲,两者相互作用过程中,酸雾中的酸液液滴不断吸附在塑料颗粒或塑料块表面,相同和不同塑料颗粒或塑料块表面吸附的酸液不断集聚,最终下落或随塑料颗粒或塑料块下落汇集于回收罐底部,进而通过排酸管将收集的酸液回收至酸罐,实现对酸洗完成后酸洗管道内残留酸液的回收,尤其是对回收末期剩余酸液和吹扫气体混合形成酸雾的回收处理。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回收效率高。为了更进一步的回收末期剩余酸液和吹扫气体混合形成酸雾,设置了中和罐,通过中和溶液对吸附后含微量酸液的气体进行中和处理,彻底避免了对大气、周围土壤、土建基础及设备的污染,避免了对操作人员及在场人员健康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用于管道酸洗的残留酸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罐1、回收管2、排气管3、排酸管4,所述回收罐1为密闭空腔结构并通过回收管2、排气管3、排酸管4 与外部连通,所述回收罐1的空腔底部设置有吸附层5,所述吸附层5由塑料颗粒或塑料块构成;所述回收管2与回收罐1相连的一端为出口端,且回收管2出口端的管口轴向指向吸附层5 ;所述排气管3、排酸管4同回收罐1相连的一端均为进口端,且排气管3进口端管口位于吸附层5顶面上方、排酸管4进口端管口位于吸附层5顶面下方。使用时,回收罐1通过回收管2进口端与酸洗完成的管道出口端连通、通过排酸管 4出口端与酸洗装置的酸罐连通。回收初期,通过气体推送酸洗完成的管道内的酸液进入回收罐1,并直接通过排酸管4将酸液回收至酸罐内,此时酸液量大,几乎无气体进入回收罐1 内,为避免酸液由排气管3排出,最好的采用间断通气推送的方式维持回收罐1内的液面低于排气管3进口端管口。 为了增加间断通气的时间间隔,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3进口端与回收罐1的空腔顶部连通。为了方便观察回收罐1内的酸液液位,进一步的,所述回收罐1上设置有液位检测装置。通过液位检测装置通过人工或自动的调整间断通气的时间间隔,保证回收过程的顺利进行,缩短回收时间,提高回收效率。液位检测装置可以是液位传感器、液位管等,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所述液位检测装置是设置在回收罐1侧面的纵向的玻璃窗口,且窗口上设置有刻度。为了能在酸液大量涌入回收罐1时紧急切断排气管3,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3上设置有截止阀33。随着回收过程的进行,进入回收罐1内的酸液逐步减少、气体逐步增多,直至回收末期以酸雾的形式进入回收罐1。当酸雾经回收管2进入到回收罐1时,酸雾会将构成吸附层5的塑料颗粒或塑料块吹起,酸雾同塑料颗粒或塑料块在回收罐1空腔内相互作用,酸雾趋于上升并通过排气管3排出、塑料颗粒或塑料块受重力作用趋于下落,形成酸雾同塑料颗粒或塑料块之间的反冲,两者相互作用过程中,酸雾中的酸液液滴不断吸附在塑料颗粒或塑料块表面,相同和不同塑料颗粒或塑料块表面吸附的酸液不断集聚,最终下落或随塑料颗粒或塑料块下落汇集于回收罐1底部,进而通过排酸管4将收集的酸液回收至酸罐,实现对酸洗完成后酸洗管道内残留酸液的回收,尤其是对回收末期剩余酸液和吹扫气体混合形成酸雾的回收处理。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回收效率高。回收管2出口端的轴向指向吸附层5,也即保证了回收管2喷射出的气流吹向吸附层5,进而保证塑料颗粒或塑料块的吹起。为了增加被吹起的塑料块或塑料颗粒数量,增加吸收酸雾的有效面积,增加酸雾中酸液液滴被捕获的几率,所述回收管2由回收总管22、一组并排设置并与回收总管22相连通的回收支管21构成,所述各回收支管21 —端分别与回收罐1连通、另一端分别与回收总管22连通。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并排设置有六根回收支管22。塑料颗粒表面积大,被吹起后动能大,但容易随气流、酸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管道酸洗的残留酸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收罐(1)、回收管(2)、排气管(3)、排酸管(4),所述回收罐(1)为密闭空腔结构并通过回收管(2)、排气管(3)、排酸管(4)与外部连通,所述回收罐(1)的空腔底部设置有吸附层(5),所述吸附层(5)由塑料颗粒或塑料块构成;所述回收管(2)与回收罐(1)相连的一端为出口端,且回收管(2)出口端的管口轴向指向吸附层(5);所述排气管(3)、排酸管(4)同回收罐(1)相连的一端均为进口端,且排气管(3)进口端管口位于吸附层(5)顶面上方、排酸管(4)进口端管口位于吸附层(5)顶面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伟田渡彬陈艳华解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