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Z”字形窗单元体结构,其包括一单元体和遮阳板,单元体包括一中空膜玻璃,其左右两侧连接立柱,上下两侧分别连接上横梁和下横梁,单元体分割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相对下部分退缩一设定距离,单元体上下两部分之间设连接横梁,连接横梁的两端固联在单元体上下两部分上的立柱的接口端上,使得单元体在其侧立面呈“Z”字形;在连接横梁朝室外的一端向外延设遮阳板,形成室外遮阳板;退缩的单元体的上部分通过固设在上横梁上的转接组件固定在建筑窗洞的至少朝下的顶面上;单元体的下部分通过下横梁固定在窗洞的下底面上。本单元体具有结构形状新颖,可有效解决阳光直射问题,并使得受力模型简单合理、制作安装容易的特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幕墙领域,提供一种窗单元体,尤其是提一种“Z”字形窗单元体。
技术介绍
现代建筑基于环保节能和室内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的标准,对幕墙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幕墙即能够保证通透的效果,提供室内舒适的环境,又要降低能耗。玻璃幕墙中玻璃的节能效果是整个幕墙节能的关键,目前主要是通过特殊的玻璃工艺来减小玻璃的传热系数,达到保温节能的效果。但是既要保证玻璃的通透性,又要控制阳光的透过率, 仅靠玻璃本身的特性远远不够,需要采取一定的构造措施来缓解阳光直射。现阶段高层建筑采用单元体幕墙形式较多,根据单元体的结构决定,将单元体向主体结构上的安装,大多数情况下采取从室外向主体结构上外挂的外挂方式安装,这种安装方式对吊装机具、单元体堆放场地、安全及保护措施的要求都比较高,同时吊装施工要受到安装时的天气情况和建筑外立面的形式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在幕墙单元体的安装施工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有效的吊装方案。现阶段幕墙主受力杆件为竖向立柱,受力模型多采用“上挂下悬”形式。简化为受拉的简支梁,横梁是双向受弯设计。由于单元体是整体挂装方式,因此,立柱上端只是用定位螺栓进行定位,防止单元体有向下窜动,但是单元体向上的运动没有限制。现有技术中幕墙防水主要是采用消除缝隙和利用压力差作用实现的,而现阶段的单元体幕墙防水主要是采取“等压原理”,如图1和图2所示,即允许一小部分水进入等压腔0,使这部分水失去作用而没有进入室内的动力。进入等压腔的水通过普通单元体内部排水通道5-5从泄水孔排出。因此水进入等压腔后失去作用是目前解决单元体防水的根本途径,这就要求幕墙等压腔必须连通、不能有转折。现阶段单元体幕墙转接件调整空间为士20mm,主要考虑到预埋件的调整空间和主体结构的偏差情况而设计的。而现在的窗单元体多是安装到结构洞口间的幕墙形式,此种幕墙形式要求主体结构不能有过大的偏差。由于工程面积较大,窗台和窗台梁不是一体施工到位,因此结构偏差往往超出上述调节范围,如果按照结构偏差调整,整个工程会有多种尺寸单元体。为解决此类问题,普通的调整空间士20mm已经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加大调整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Z”字形窗单元体,其可有效解决阳光直射问题,并使得受力模型简单合理、制作安装容易的特点。本技术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可以适应建筑主体较大偏差、互换性好的“Z”字形窗单元体结果。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Z”字形窗单元体,其包括一单元体和遮阳板,所述单元体包括一中空膜玻璃,其左右两个侧边缘连接立柱,上下两个侧边缘分别连接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单元体分割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相对下部分向相对于室内方向退缩一设定距离,所述单元体上下两部分之间设置一连接横梁,该连接横梁的两端固联在所述单元体上下两部分上的所述立柱的接口端上,所述连接横梁与所述单元体的所述上部分和下部分密封连接,使得所述单元体在其侧立面呈“Z”字形;在所述连接横梁朝室外的一端向外延设所述遮阳板,形成室外遮阳板;退缩的所述单元体的上部分通过固设在所述上横梁上的转接组件固定在建筑主体形成窗洞的至少朝下的顶面上;所述单元体的下部分通过设于其下底边缘上的下横梁固定在建筑主体形成窗洞的下底面上;所述单元体在侧面或者形成与另一相邻的所述单元体连接的连接结构,或者形成与建筑主体连接的连接结构。在所述单元体上部分的上端设有一铝板,该铝板的下端与所述上部分密封连接, 其上端构成与所述建筑主体的密封连接结构;该铝板的侧面设有连接密封结构,用于与相邻的相关部件密封连接。相邻的所述单元体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是在所述中空膜玻璃左右两侧设置的立柱分别是公立柱和母立柱,其上设有相应的凸形或凹形的插接结构,相邻的单元体通过所述公立柱和母立柱的插接结构相互插接而连接在一起。在所述单元体上下两部分连接部位的所述连接横梁朝上的侧面覆盖铝板,该铝板的四周与所述单元体构成密封结构。所述室外遮阳板部分在所述中空膜玻璃的厚度方向上的断面上为向下倾斜形式设置。其断面形状优选内侧较厚、外侧较薄、外轮廓为光滑曲线的机翼形状。该室外遮阳板可以是包括骨架和外罩,所述骨架固联于所述连接横梁上,在该骨架的外面设置所述外罩。该外罩可以是金属板制成的。所述室外遮阳板的结构具体可以是这样的在所述连接横梁的外端固设所述骨架,其从内向外包括三个部分,两端的骨架和中间的连接插芯,内侧的骨架与连接横梁固接,在内侧的骨架和外侧的骨架相对的表面上设插接口,与中间的连接插芯插接连接。在所述单元体的上下两部分的接口位置朝向室内一侧还可以设置室内遮阳板。该室内遮阳板可以是在连接横梁的朝向室内的端面或单元体上部的所述立柱上固联的由金属板形成带有弧度的弧形罩板,该弧形罩板凸面朝向室内。所述下横梁可以是直接安装在设于建筑主体窗洞下底面上的起步钢梁上。所述转接组件可以是包括转接件、调整角码和单元体挂耳,所述单元体挂耳固定在所述立柱上,调整角码固定在所述单元体挂耳上,该转接件和/或调整角码上设有上下至少两个用于相互连接的固定位置,所述转接件可拆地以其上的一个所述固定位置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调整角码的一个所述固定位置上。具体的,所述转接件为一由侧面连接部和顶面连接部组成的L型构件,在所述侧面连接部上的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固定位置,其为至少两组螺栓孔,每一组螺栓孔形成一个所述固定位置,所述调整角码上的一个所述固定位置也是一组螺栓孔,所述转接件通过螺栓组穿设在其上的一组螺栓孔中,再与所述调整角码上的一组螺孔穿设固联,所述转接件的顶面连接部与设置于窗洞上顶面上的建筑主体中的埋件固联。本单元体的各个结合点上都设有密封结构,使得单元体玻璃外表面为防水面。具体结构可以是在所述单元体的上端边缘与外凸的建筑外墙之间设置密封板,在所述单元体的上下两部分之间的连接横梁上覆盖密封板,在所述单元体下端边缘与建筑外墙之间也设置密封板,各个所述密封板的边缘与相邻部件形成的缝隙中填充密封胶。所用的密封胶可以是硅酮耐候密封胶。本技术提供的“Z”字形窗单元体,通过将单元体的整体形状变为“Z”字形,并设置遮阳板,提高了玻璃幕墙抵御阳光照射能力,提高了建筑节能性;而“Z”字形单元体与建筑主体的连接结构的创新,解决了 “Z”字形窗单元体结构受力复杂、制作困难、安装质量较高、幕墙整体使用性能不好保证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受力模型简单、制作安装容易、互换性高的幕墙体系,因此,归纳起来,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减少了建筑在阳光直射过程中空调的能耗,降低了建筑的运营成本。2、解决了工地现场单元体堆放问题,保证现场安装过程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安装速度,节省了工期。3、单元体成本有明显的降低,铝型材节省达到20%以上。4、提高了单元体的互换性,使加工、运输、安装效率显著提高。下面通过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普通单元体防水横剖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普通单元体防水竖剖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Z"字形单元体的立面大样结构示意图。图3a为图3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北为图3的1-1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c为图3的2-2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a的A部局部放大图,显示本技术提供的“Z”字形单元体上口节点的结构。图5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Z”字形窗单元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单元体和遮阳板,所述单元体包括一中空膜玻璃,其左右两个侧边缘连接立柱,上下两个侧边缘分别连接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单元体分割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相对下部分向相对于室内方向退缩一设定距离,所述单元体上下两部分之间设置一连接横梁,该连接横梁的两端固联在所述单元体上下两部分上的所述立柱的接口端上,所述连接横梁与所述单元体的所述上部分和下部分密封连接,使得所述单元体在其侧立面呈“Z”字形;在所述连接横梁朝室外的一端向外延设所述遮阳板,形成室外遮阳板;退缩的所述单元体的上部分通过固设在所述上横梁上的转接组件固定在建筑主体形成窗洞的至少朝下的顶面上;所述单元体的下部分通过设于其下底边缘上的下横梁固定在建筑主体形成窗洞的下底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新雅,季山,高冬,张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江河幕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