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电池防反接保护电路开关单元的驱动电路,R5的一端与蓄电池正极端B+连接,R5另一端与D5负极连接,D5正极、R6的一端、Q3的集电极、Q4的基极与Q5的基极连接,R6的另一端、Q4的集电极与电源正极VB1连接;D4的正极与太阳能电池负极S-连接,二极管负极与R4的一端连接;D3正极与PWM端连接,D3负极与R3的一端连接,R3的另一端、R4的另一端与Q3的基极连接;Q3的射极与蓄电池负极输入端BGND连接;Q4的射极、Q5的射极与信号输出端DRV1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信号输出端DRV1输出驱动信号来控制充电回路的开关单元,当太阳能电池反接时,防止对蓄电池进行反向充电。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保护可靠。(*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充电控制器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防反接保护 电路开关单元的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太阳能充电控制器用于太阳能电池向蓄电池充电过程的全程控制,在使用过程 中,如果操作不当,造成控制器输入端的蓄电池正、负极性反接,或者控制器输入端的太阳 能电池正、负极性反接,或者两者的正、负极性同时反接,这样在充电过程中,会导致太阳能 电池对蓄电池进行反向充电事故的发生,造成的后果是,轻则损坏蓄电池,重则产生强烈的 火花放电,严重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更严重的会导致蓄电池过热发生爆炸,极易造成财 产损失和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而目前现有的太阳能充电控制器都没有这方面的反接保护 措施,存在安全隐患。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太阳能充电控制防反接保护电路甚为必要,故提供 一种适用于这种太阳能充电控制防反接保护电路的太阳能电池防反接保护电路开关单元 的驱动电路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防反接 保护电路开关单元的驱动电路。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一种太阳能电池防反接保护电路开关单元的驱动电路,设置有电阻R3、电阻R4、 电阻R5、电阻R6、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NPN型三极管Q3、NPN型三极管Q4和PNP 型三极管Q5 ;电阻R5的一端与蓄电池正极端B+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负极连接, 二极管D5正极、电阻R6的一端、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基极与三极管Q5的基极 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源正极VBl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与太阳能电池负极S-连接,二极管负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3正极与PWM端连接,二极管D3负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 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射极与蓄电池负极输入端BGND连接;三极管Q4的射极、三极管Q5的射极与信号输出端DRVl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型号为匪肌4401。所述三极管Q4的型号为MMBT4401。所述三极管Q5的型号为MMBT4403。所述二极管D3的型号为1N4148。所述二极管D4的型号为1N4148。所述二极管D5的型号为1N4148。本技术的一种太阳能电池防反接保护电路开关单元的驱动电路,设置有电阻 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NPN型三极管Q3、NPN型三 极管Q4和PNP型三极管Q5 ;电阻R5的一端与蓄电池正极端B+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 二极管D5负极连接,二极管D5正极、电阻R6的一端、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基 极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源正极VBl连接;二 极管D4的正极与太阳能电池负极S-连接,二极管负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3正 极与PWM端连接,二极管D3负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 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射极与蓄电池负极输入端BGND连接;三极管Q4的 射极、三极管Q5的射极与信号输出端DRVl连接。本技术能够通过信号输出端DRVl输出驱动信号来控制充电回路的开关单 元,当太阳能电池反接时,防止对蓄电池进行反向充电。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保护可罪。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 任何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太阳能电池防反接保护电路开关单元的驱动电路的电 路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一种太阳能电池防反接保护电路开关单元的驱动电路,如图1所示,设置有电阻 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NPN型三极管Q3、NPN型三 极管Q4和PNP型三极管Q5。电阻R5的一端与蓄电池正极端B+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负极连接, 二极管D5正极、电阻R6的一端、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基极与三极管Q5的基极 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源正极VBl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与太阳能电池负极S-连接,二极管负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 二极管D3正极与PWM端连接,二极管D3负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 阻R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射极与蓄电池负极输入端BGND连接,三极管Q4的射极、三极管Q5的 射极与信号输出端DRVl连接。其中,三极管Q3的型号为MMBT4401,三极管Q4的型号为MMBT4401,三极管Q5的 型号为 MMBjMAOStj二极管D3的型号为1N4148,二极管D4的型号为1N4148,二极管D5的型号为 1N4148。本技术的太阳能电池防反接保护电路开关单元的驱动电路,其通过两种方式 输出驱动信号。一是当太阳能电池反接检测单元检测到太阳能电池反接时,蓄电池正常连接时, 太阳能电池反接检测单元将向微控制器发出信号,微控制器通过PWM信号端输出信号至本 技术的太阳能电池防反接保护电路开关单元的驱动电路,本技术的电路将通过信 号输出端DRVl输出驱动信号,将开关单元关闭,防止向蓄电池充电。第二,当太阳能电池反接,蓄电池正常连接时,太阳能电池的负极端S-的电压高 于蓄电池负极端BGND的电压,电平S-通过二极管D4、电阻R4产生的正电压,使NPN型三 极管Q3导通,三极管Q3的集电极变为低电平,从而使由NPN型三极管Q4、PNP型三极管Q5 构成的推挽电路输出信号端DRVl为低电平,从而关断了开关单元,防止了对蓄电池的反向 充电。可见,本技术能够根据太阳能电池反接信息输出信号DRV1,将充电回路的开 关单元关闭,及时阻止对蓄电池反向充电。而且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 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太阳能电池防反接保护电路开关单元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电阻 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NPN型三极管Q3、NPN型三 极管Q4和PNP型三极管Q5 ;电阻R5的一端与蓄电池正极端B+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负极连接,二极 管D5正极、电阻R6的一端、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基极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 电阻R6的另一端、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源正极VBl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与太阳能电池负极S-连接,二极管负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3正极与PWM端连接,二极管D3负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 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射极与蓄电池负极输入端BGND连接;三极管Q4的射极、三极管Q5的射极与信号输出端DRVl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防反接保护电路开关单元的驱动电路,其特征 在于所述三极管Q3的型号为MMBT4401。3.根据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电池防反接保护电路开关单元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NPN型三极管Q3、NPN型三极管Q4和PNP型三极管Q5;电阻R5的一端与蓄电池正极端B+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负极连接,二极管D5正极、电阻R6的一端、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基极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源正极VB1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与太阳能电池负极S-连接,二极管负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3正极与PWM端连接,二极管D3负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射极与蓄电池负极输入端BGND连接;三极管Q4的射极、三极管Q5的射极与信号输出端DRV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军良,徐海波,宋青华,陈敬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