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气体混合溶解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759168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气体混合溶解系统,包括柜体和位于柜体上方的电控箱,所述柜体内设有OPR探头、电导率探头、pH探头、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压力表、调节阀门、取样阀和水射器。柜体的一第一侧面设有进水管,进水管进入柜体后,依次连接OPR探头、电导率探头、pH探头和第一增压泵,第一增压泵的出口分成两路管道,其中一路管道依次连接压力表和调节阀门,另一路管道依次连接第二增压泵和水射器,两路管道合并后,连接取样阀,并在第一侧面形成出水管。(*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气体混合溶解系统
技术介绍
在臭氧气体与水混合并溶解于水的过程中,一般采用水射器吸入臭氧,再结合一定的管道连接方式和一定长度的管道长度,使臭氧气体与水充分混合,得到臭氧的最大利用率。图1示出一种现有的气体混合溶解系统。参照图1所示,系统100通常包括2台增压泵104、109、一个水射器108、相应的连接管道、调节阀门105和对需臭氧处理水系进行水质监测用的传感器,如0RP探头101、电导率探头102、pH探头103。此外,系统还包括压力表106、取样阀107以及电气控制柜(图未示)等。上述系统的各个部件和管道以一种零散的方式组装。在工程项目应用时,各设备、 管道等都占有一定空间。并且管道有一定直径,必须安装和固定在地面或墙面上,占有较大的面积。因而,系统整体上须占用较大的空间。此外,系统在现场组装时,除了水路管道,还有许多电线管道的连接,现场安装的工作量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体化的组合式气体混合溶解系统。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组合式气体混合溶解系统,包括柜体和位于柜体上方的电控箱,所述柜体内设有CPR探头、电导率探头、pH 探头、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压力表、调节阀门、取样阀和水射器。柜体的一第一侧面设有进水管,进水管进入柜体后,依次连接OPR探头、电导率探头、pH探头和第一增压泵,第一增压泵的出口分成两路管道,其中一路管道依次连接压力表和调节阀门,另一路管道依次连接第二增压泵和水射器,两路管道合并后,连接取样阀,并在第一侧面形成出水管。在上述的组合式气体混合溶解系统中,所述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固定于所述柜体的底面中部位置。在上述的组合式气体混合溶解系统中,所述进水管进入柜体后弯曲形成介于所述第一增压泵和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第一直管,所述OPR探头、电导率探头、pH探头布置在所述第一直管。在上述的组合式气体混合溶解系统中,所述第一直管经过折返后,连接所述第一增压泵。在上述的组合式气体混合溶解系统中,所述其中一路管道经过弯曲后,形成介于所述第二增压泵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第二直管,在所述第一增压泵的出口和所述第二直管之间的管道上布置有所述压力表,在所述第二直管上布置有所述调节阀门。在上述的组合式气体混合溶解系统中,所述柜体的各个侧面具有门。本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各个部件的位置经过重新布置,并且管道都有折弯和折返连接,使整个系统体积变小,占有较小面积。附图说明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图1示出现有的一种组合式气体混合溶解系统。图2示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组合式气体混合溶解系统的一个角度视图。图3示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组合式气体混合溶解系统的另一个角度视图。图4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组合式气体混合溶解系统的外观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技术的构思,将组合式气体混合溶解系统的各设备进行空间上的重新布局,将管道进行折弯变化处理,并把这些设备安装固定在一个柜体内,从而形成一个一体化的组合式气体混合溶解系统。图2、图3示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组合式气体混合溶解系统的不同角度视图。参照图2和图3所示,组合式气体混合溶解系统200包括OPR探头201、电导率探头 202、pH探头203、第一增压泵204、第二增压泵209、压力表205、调节阀门206、取样阀207、 水射器208、以及连接这些部件的管道,例如进水管210和出水管211。在图2、3中,示出呈长方体的柜体220,其具有底面221、相对的第一侧面222和第二侧面223、与第一、第二侧面相邻的第三侧面224。组合式气体混合溶解系统的各部件连接方式是,柜体的第一侧面222设有进水管210,进水管210进入柜体后,依次连接OPR探头201、电导率探头202、pH探头203和第一增压泵204,第一增压泵204的出口分成两路管道,其中一路管道依次连接压力表205和调节阀门206,另一路管道依次连接第二增压泵 209和水射器208,两路管道合并后,连接取样阀209,并在第一侧面形成出水管211。进一步地,在图2、图3所示实例中,体积较大的第一增压泵204和第二增压泵209 布置于底面221的中部位置。进水管210从第一侧面222引入,经弯曲后形成介于第一增压泵204和第一侧面222之间的第一直管212,然后折返与第一增压泵204连接。在第一直管212上布置有OPR探头201、电导率探头202和pH探头203。在第一增压泵204的出口, 管道分成两路,其中一路经过弯曲后,形成介于第二增压泵209和第二侧面223之间的第二直管213。另一路经过弯曲和折返,连接到第二增压泵209。第二直管213经过一段介于第一、第二增压泵与第三侧面2M之间的曲管214后,在第一侧面形成出水管211。在第一增压泵204的出口和第二直管213之间的管道上布置有压力表205,在第二直管213上布置有调节阀门206,在曲管214上布置有取样阀207。从第二增压泵209出口的管道上布置水射器208,并形成分叉后,连接到第二直管213。如图2、图3所示,由于各个部件的位置经过重新布置,并且管道都有折弯和折返连接,使整个系统体积变小,占有较小面积。柜体220的四面做门,既可密封,又可打开门进行设备的调整。此气体混合溶解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从进水管引入水流,经过ORP探头201、电导率探头202、pH探头203,管道折返连接,进入由第一增压泵204增压。第一增压泵204的出口,水流分成二路第一路水经过压力表205、调节阀门206,直接由出水管流出;第二路水到达第二增压泵209,经第二增压泵209的增压,进入水射器208,加压的水流使得水射器 208的气体吸入口 2080形成真空,以吸入需混合的气体,水中即混合有气体。水射器208的出口分二路,最后与第一增压泵204出口的第一路水流混合,达到混合目的。图4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组合式气体混合溶解系统的外观视图。参照图4 所示,系统的各部件和管道都安装在柜体220内。在柜体220上部设计一个电控箱230,电控箱230中的各种电线直接接入下方柜体中,与各部件相连。整个柜体220与外界连接的只有总电源进线以及系统的进水管210和出水管211。 组装后的柜体有适当的大小和重量,以便于人工搬运和安装。这就组成了一体化组合式气体混合溶解系统,这样的系统大大减少了现场的安装工作量,整体美观简洁。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气体混合溶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和位于柜体上方的电控箱,所述柜体内设有CPR探头、电导率探头、PH探头、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压力表、调节阀门、 取样阀和水射器,其中柜体的一第一侧面设有进水管,进水管进入柜体后,依次连接OPR探头、电导率探头、 PH探头和第一增压泵,第一增压泵的出口分成两路管道,其中一路管道依次连接压力表和调节阀门,另一路管道依次连接第二增压泵和水射器,两路管道合并后,连接取样阀,并在第一侧面形成出水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气体混合溶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固定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气体混合溶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和位于柜体上方的电控箱,所述柜体内设有OPR探头、电导率探头、pH探头、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压力表、调节阀门、取样阀和水射器,其中:柜体的一第一侧面设有进水管,进水管进入柜体后,依次连接OPR探头、电导率探头、pH探头和第一增压泵,第一增压泵的出口分成两路管道,其中一路管道依次连接压力表和调节阀门,另一路管道依次连接第二增压泵和水射器,两路管道合并后,连接取样阀,并在第一侧面形成出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培庆李德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