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用连续退火炉配气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58909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试验用连续退火炉配气平台,它包括N2管、H2管、NH3管、N2减压阀、H2减压阀、NH3减压阀、渗氮用氮氢混合器、脱碳用氮氢混合器、氮氢氨混合器、渗氮用加湿器和脱碳用加湿器,N2管和H2管分别与氮氢混合器的进口连接,氮氢混合器的出口与加湿器的进口连接,加湿器的出口与退火炉的相应段连接,N2管、H2管和NH3管分别与氮氢氨混合器的进口连接,氮氢氨混合器的出口与退火炉渗氮段连接,其特征是所述H2管和NH3管上均设置有弯管。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准确控制气体流量和露点,按照试验工艺要求向退火炉提供不同的气氛。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气源入口设置安全弯管,因此为试验用连续退火炉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配气平台,具体地讲是一种试验用连续退火炉配气平台
技术介绍
试验用连续退火炉是用来对冷轧带钢进行模拟退火、脱碳和渗氮试验的设备,试验时,需要向炉内通入按一定比例混合的N2, H2, NH3和水蒸气,现有技术采用各气体直接入炉后在炉内进行混合的方式,不仅气体流量、露点等控制能力弱,而且试验数据不准确,尤其是安全性差。因此设计出一种安全性强并且能准确控制气体流量和露点的试验用连续退火炉配气平台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强并且能准确控制气体流量和露点的试验用连续退火炉配气平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试验用连续退火炉配气平台,包括队管、H2管、NH3管、N2减压阀、H2减压阀、NH3减压阀、渗氮用氮氢混合器、脱碳用氮氢混合器、氮氢氨混合器、渗氮用加湿器和脱碳用加湿器,队管和吐管分别与渗氮用氮氢混合器的进口连接,渗氮用氮氢混合器的出口与渗氮用加湿器的进口连接,渗氮用加湿器的出口与退火炉的渗氮段连接,N2管和吐管分别与脱碳用氮氢混合器的进口连接,脱碳用氮氢混合器的出口与脱碳用加湿器的进口连接,脱碳用加湿器的出口与退火炉的脱碳段连接,N2管、H2管和NH3管分别与氮氢氨混合器的进口连接,氮氢氨混合器的出口与退火炉的渗氮段连接,其特征是所述吐管和NH3管上均设置有弯管。进一步地,所述弯管分别设置在吐减压阀之前的吐管和NH3减压阀之前的NH3管上。进一步地,所述弯管为U形管。采用本技术,能准确控制气体流量和露点,按照试验工艺要求向退火炉提供不同的气氛。由于本技术在气源入口设置安全弯管,因此为试验用连续退火炉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图中所示的试验用连续退火炉配气平台,包括N2管1、H2管2、NH3管3、N2减压阀 4、H2减压阀5、NH3减压阀6、渗氮用氮氢混合器7、脱碳用氮氢混合器8、氮氢氨混合器9、渗氮用加湿器10和脱碳用加湿器11,N2管1和H2管2分别与渗氮用氮氢混合器7的进口连接,渗氮用氮氢混合器7的出口与渗氮用加湿器10的进口连接,渗氮用加湿器10的出口与退火炉的渗氮段连接,队管1和H2管2分别与脱碳用氮氢混合器8的进口连接,脱碳用氮氢混合器8的出口与脱碳用加湿器11的进口连接,脱碳用加湿器11的出口与退火炉的脱碳段连接,队管1、H2管2和NH3管3分别与氮氢氨混合器9的进口连接,氮氢氨混合器9的出口与退火炉的渗氮段连接,其特征是所述H2管2和NH3管3上均设置有弯管12。 优选的实施例是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弯管12分别设置在吐减压阀5之前的H2管 2和NH3减压阀6之前的NH3管3上。优选的实施例是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弯管12为U形管。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权利要求1.一种试验用连续退火炉配气平台,包括N2管(1)、吐管O)、NH3管(3)、N2减压阀 G)、H2减压阀(5)、NH3减压阀(6)、渗氮用氮氢混合器(7)、脱碳用氮氢混合器(8)、氮氢氨混合器(9)、渗氮用加湿器(10)和脱碳用加湿器(11)為管(1)和吐管(2)分别与渗氮用氮氢混合器(7)的进口连接,渗氮用氮氢混合器(7)的出口与渗氮用加湿器(10)的进口连接,渗氮用加湿器(10)的出口与退火炉的渗氮段连接,N2管(1)和吐管(2)分别与脱碳用氮氢混合器(8)的进口连接,脱碳用氮氢混合器(8)的出口与脱碳用加湿器(11)的进口连接,脱碳用加湿器(11)的出口与退火炉的脱碳段连接,N2管(1)、吐管⑵和NH3管(3)分别与氮氢氨混合器⑶)的进口连接,氮氢氨混合器⑶)的出口与退火炉的渗氮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H2管⑵和NH3管(3)上均设置有弯管(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用连续退火炉配气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12)分别设置在H2减压阀(5)之前的H2管⑵和NH3减压阀(6)之前的NH3管⑶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试验用连续退火炉配气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 (12)为U形管。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试验用连续退火炉配气平台,它包括N2管、H2管、NH3管、N2减压阀、H2减压阀、NH3减压阀、渗氮用氮氢混合器、脱碳用氮氢混合器、氮氢氨混合器、渗氮用加湿器和脱碳用加湿器,N2管和H2管分别与氮氢混合器的进口连接,氮氢混合器的出口与加湿器的进口连接,加湿器的出口与退火炉的相应段连接,N2管、H2管和NH3管分别与氮氢氨混合器的进口连接,氮氢氨混合器的出口与退火炉渗氮段连接,其特征是所述H2管和NH3管上均设置有弯管。采用本技术,能准确控制气体流量和露点,按照试验工艺要求向退火炉提供不同的气氛。由于本技术在气源入口设置安全弯管,因此为试验用连续退火炉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文档编号C21D9/56GK201952464SQ20102068268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7日专利技术者张凤泉, 张福斌, 曾春, 王向欣, 王杰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试验用连续退火炉配气平台,包括N2管(1)、H2管(2)、NH3管(3)、N2减压阀(4)、H2减压阀(5)、NH3减压阀(6)、渗氮用氮氢混合器(7)、脱碳用氮氢混合器(8)、氮氢氨混合器(9)、渗氮用加湿器(10)和脱碳用加湿器(11),N2管(1)和H2管(2)分别与渗氮用氮氢混合器(7)的进口连接,渗氮用氮氢混合器(7)的出口与渗氮用加湿器(10)的进口连接,渗氮用加湿器(10)的出口与退火炉的渗氮段连接,N2管(1)和H2管(2)分别与脱碳用氮氢混合器(8)的进口连接,脱碳用氮氢混合器(8)的出口与脱碳用加湿器(11)的进口连接,脱碳用加湿器(11)的出口与退火炉的脱碳段连接,N2管(1)、H2管(2)和NH3管(3)分别与氮氢氨混合器(9)的进口连接,氮氢氨混合器(9)的出口与退火炉的渗氮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H2管(2)和NH3管(3)上均设置有弯管(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春王杰张凤泉王向欣张福斌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