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自动开收直骨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53267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自动开收直骨伞,包括有主骨、中棒、上巢、下巢、滑轮机构、拉线、钩线、伞头、伞尾、按钮、子弹头、控制器,该主骨上设有中碟,中碟上设有鸡眼,且主骨与中碟为一体成型,该自动开收直骨伞还包括莲花状支骨,该莲花状支骨由两个骨条两端分别包卷在一起而构成,该莲花状支骨一端与下巢铰接,另一端铰接到主骨中碟的鸡眼,主骨与该莲花状支骨采用玻璃纤维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避免使用伞弹簧而达到具有自动开收伞功能的效果,且通过在伞尾设置防滑帽,可以更加方便的对伞进行伸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可避免因开收伞速度过快而造成拉线纠缠在一起,不仅美观、坚固,且工艺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自动开收直骨伞,特别是一种美观、坚固且工艺简单、 成本低的自动开收直骨伞。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自动开收直骨伞结构包括由内管体和外管体沿轴向可滑动地套装 而成的中棒,固设在中棒上端的上巢,套设在中棒上且可沿中棒轴向自由滑动的下巢,分别 与上巢和下巢铰接的伞骨架,设置在中棒内的收伞弹簧、开伞弹簧、滑轮机构、绕设在滑轮 机构且可带动下巢滑动的拉线、伞头、伞尾以及按钮、子弹头等开收伞控制机构。也有如中 国专利03267824. X公开的“直骨自动开、收伞机构”中所述的,在支撑骨上安装拉伸弹簧, 包括上巢、中巢和下巢。但无论是将伞弹簧设置在中棒内还是设置在支撑骨上,都需要使用 弹簧来控制伞的开收,且在组装时比较麻烦、所需工序较多、成本较高,在多次使用后容易 造成因伞弹簧疲劳而松弛,从而导致自动伞收伞不完全,并且弹簧容易受雨水侵蚀而生锈, 影响伞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美观、坚固且工艺简单、 成本低的自动开收直骨伞。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自动开收直骨伞,包括有由内管体和外管体沿轴向可滑动套装而成的 中棒、固设在中棒上端的上巢、套设在中棒上且可沿中棒轴向自由滑动的下巢、与上巢铰接 的主骨、设置在中棒内的滑轮机构、绕设在滑轮机构且可带动下巢滑动的拉线、用于牵引的 钩线、伞头、伞尾以及控制开收伞的按钮、控制器、子弹头,该主骨上设有中碟,该中碟上设 有鸡眼,该自动开收直骨伞还包括莲花状支骨,该莲花状支骨由两个骨条两端分别包卷在 一起而构成,该莲花状支骨一端与下巢铰接,另一端铰接到主骨中碟的鸡眼。所述主骨和莲花状支骨采用玻璃纤维材料制成。所述主骨与中碟为一体成型。所述伞尾顶端设有防滑帽。所述滑轮机构包括大滑轮、中滑轮、小滑轮、上滑轮固定座及下滑轮固定座,该大 滑轮和小滑轮固定在上滑轮固定座上,该中滑轮固定在下滑轮固定座上,该下滑轮固定座 上还设有两个用于固定拉线和钩线的凸起,所述拉线一端固定在下滑轮固定座的凸起上, 依次绕过小滑轮、中滑轮、大滑轮,另一端固定在下巢上。所述中棒内还包括有用于缓冲的内条,该内条上端设有外管塞,下端设有内管塞。所述中棒外还套设有可沿中棒轴向上下滑动的套圈,该套圈将拉线套在其内。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 果一,本技术的莲花状支骨采用玻璃纤维材料制成,具有很好的弹性,因此可避 免使用伞弹簧而达到具有自动开收伞功能的效果,又由于主骨与中碟为一体成型,因此,在 组装时只需将莲花状支骨的一端与下巢铰接,另一端铰接到主骨中碟的鸡眼即可,不仅工 艺简单、成本低,而且更加坚固;二,本技术通过在伞尾顶端设置防滑帽,可以更加方便的对伞进行伸缩;三,本技术通过在中棒内设置用于缓冲的内条,在中棒外套设可沿中棒轴向 上下滑动的套圈,将拉线套在其内,可避免因开收伞速度过快而造成拉线纠缠在一起;四,本技术的自动开收直骨伞打开后,支骨构成莲花形,非常美观;总之,本技术不仅美观、坚固,且工艺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在打开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在收拢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在打开状态下的主骨与莲花状支骨的仰视结构 示意图。图中1.伞头,2.伞尾,20.防滑帽,300.内管体,301.外管体,310.上巢,311.下 巢,32.钩线,330.大滑轮,331.中滑轮,332.小滑轮,333.上滑轮座,334.下滑轮座,340. 内条,341.外管塞,342.内管塞,350.按钮,351.控制器,352.子弹头,36.拉线,37.套圈, 4.主骨,40.中碟,400.鸡眼,5.莲花状支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1,本技术的一种改进的自动开收直骨伞,包括有由内管体300和外管 体301沿轴向可滑动套装而成的中棒、固设在中棒上端的上巢310、套设在中棒上且可沿中 棒轴向自由滑动的下巢311、与上巢310铰接的主骨4、设置在中棒内的滑轮机构、绕设在 滑轮机构且可带动下巢311滑动的拉线36、用于牵引的钩线32、伞头1、伞尾2以及控制开 收伞的按钮350、控制器351、子弹头352。该主骨4上设有中碟40,该中碟40上设有鸡眼 400,且主骨4与中碟40为一体成型,该伞尾2顶端设有防滑帽20。参照图1,该自动开收直骨伞还包括莲花状支骨5,该莲花状支骨5由两个骨条两 端分别包卷在一起而构成,该莲花状支骨5 —端与下巢311铰接,另一端铰接到主骨中碟的 鸡眼400,该主骨4和莲花状支骨5采用玻璃纤维材料制成。参照图1,该滑轮机构包括大滑轮330、中滑轮331、小滑轮332、上滑轮固定座333 及下滑轮固定座334,该大滑轮330和小滑轮332固定在上滑轮固定座333上,该中滑轮331 固定在下滑轮固定座334上,该下滑轮固定座334上还设有两个用于固定拉线36和钩线32 的凸起,所述拉线36 —端固定在下滑轮固定座334的凸起上,依次绕过小滑轮332、中滑轮 331、大滑轮330,另一端固定在下巢311上。该中棒内还包括有用于缓冲的内条340,该内 条340上端设有外管塞341,下端设有内管塞342,该中棒外还套设有可沿中棒轴向上下滑 动的套圈37,该套圈37将拉线36套在其内。参照图1或图3,开伞时,按动按钮350,外管体301会相对内管体300向上展开一段距离,中棒被拉长,但此时子弹头352仍控扣于控制器351中,为了配合中棒的长度变化, 在钩线32的拉力作用下,带动下滑轮座334向下移动,因此拉线36移动,带动下巢311上 移,在滑轮机构的作用下,下滑轮固定座334下移的距离是拉线36带动下巢311上移距离 的三倍,因而在中棒的长度作微小变化时,即可带动伞具下巢311上移将伞具展开。该自动 开收直骨伞打开后,支骨5构成莲花形,非常美观。参照图1或图2,收伞时,再次按动按钮350,控制器351失去对子弹头352的控制, 在莲花状支骨5的弹性复位及伞布张力的作用下,下巢311会沿中棒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拉 线36的另一端向下移动,在钩线32的的牵引下,子弹头352会沿内管体300向上移动,此时 内条340起到缓冲作用,通过滑轮机构的转换作用,下巢311带动拉线36向下移动的距离 是子弹头352向上移动距离的三倍,伞恢复原状,但此时仍处于未完全收伞状态,要进行下 一回的开收伞,还必须使子弹头352重新控扣于控制器351中,此时将伞具朝向地面,用力 向下推动伞头1,使外管体301重新挂于控制装置中,子弹头352也重新挂扣于控制器351 内,才完成了一次开收伞全过程。该自动开收直骨伞收拢后莲花状支骨5的两根骨条又重 新合在一起。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 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 的行为。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自动开收直骨伞,包括有由内管体和外管体沿轴向可滑动套装而成的中 棒、固设在中棒上端的上巢、套设在中棒上且可沿中棒轴向自由滑动的下巢、与上巢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自动开收直骨伞,包括有由内管体和外管体沿轴向可滑动套装而成的中棒、固设在中棒上端的上巢、套设在中棒上且可沿中棒轴向自由滑动的下巢、与上巢铰接的主骨、设置在中棒内的滑轮机构、绕设在滑轮机构且可带动下巢滑动的拉线、用于牵引的钩线、伞头、伞尾以及控制开收伞的按钮、控制器、子弹头,该主骨上设有中碟,该中碟上设有鸡眼,其特征在于:该自动开收直骨伞还包括莲花状支骨,该莲花状支骨由两个骨条两端分别包卷在一起而构成,该莲花状支骨一端与下巢铰接,另一端铰接到主骨中碟的鸡眼。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克华
申请(专利权)人:梅花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