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四内串金属化膜的金属化电力电容器,它包括一由金属化膜制成的电容器元件,该金属化膜内有四个元件、聚丙烯薄膜及金属镀层构成,所述的元件串接于两板块之间;此板块由聚丙烯薄膜与金属镀层制成的,该金属镀层镀入于所述的聚丙烯薄膜内;所述的两板块分别位于元件的两侧,其一侧板块上的聚丙烯薄膜内镀入有三段金属镀层,其另一侧板块上的聚丙烯薄膜内镀入有两段金属镀层;所述的两相邻元件之间串接于同一金属镀层内;采用四内串金属化膜的设计方案,确保金属化电力电容器在2000V电网中正常运行;由于四内串金属化膜的电压分布均匀,所以其抗电压能力比普通膜提高了5-10%。(*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金属化电力电容器,尤其是一种四内串金属化膜的金属化电力电容器。
技术介绍
金属化电力电容器一般来说均使用在电压不超过1000V的低电压电网中,若要使用在较高电压(交流2000V以上)或者电压突变频繁和过电流严重的场合作补偿用的金属化交流电容器,国内厂家普遍采用普通金属化膜外部串联的方法,首先将普通金属化膜制成元件,然后将若干元件串联起来加工成整台电容器。用这种设计和工艺制造的电容器费工费料不说;由于加工工序多,产品的故障概率亦高;尽管元件外部串联后可以提高电压等级,但是很难降低电容器元件端面的电流密度;同时,串联起来的元件由于电容量的大小不等,很容易因为电压分布不均勻导致元件击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在2000V交流电网中使用的四内串金属化膜的金属化电力电容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四内串金属化膜的金属化电力电容器, 它包括一由金属化膜制成的电容器元件,该金属化膜内有四个元件、聚丙烯薄膜及金属镀层构成,所述的元件串接于两板块之间;此板块由聚丙烯薄膜与金属镀层制成的,该金属镀层镀入于所述的聚丙烯薄膜内。作为优选,所述的两板块分别位于元件的两侧,其一侧板块上的聚丙烯薄膜内镀入有三段金属镀层,其另一侧板块上的聚丙烯薄膜内镀入有两段金属镀层。作为优选,所述的两相邻元件之间串接于同一金属镀层内,且一侧板块上的金属镀层串接于另一侧板块上的金属镀层间连接有一元件。本技术有益的效果本技术所得到的一种四内串金属化膜的金属化电力电容器,采用四内串金属化膜的设计方案,确保金属化电力电容器在2000V电网中正常运行;由于四内串金属化膜的电压分布均勻,所以其抗电压能力比普通膜提高了 5-10%。附图说明图1为普通金属化膜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四内串金属化膜的示意图。图3为由四只元件外串组成的电容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四只元件内串组成的电容器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元件,2、聚丙烯薄膜,3、金属镀层,4、板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2、4所示,本技术包括一由金属化膜制成的电容器元件,该金属化膜内有四个元件1、聚丙烯薄膜2及金属镀层3构成,所述的元件1串接于两板块4之间;此板块4由聚丙烯薄膜2与金属镀层3制成的,该金属镀层3镀入于所述的聚丙烯薄膜2内。所述的两板块4分别位于元件1的两侧,其一侧板块4上的聚丙烯薄膜2内镀入有三段金属镀层3,其另一侧板块4上的聚丙烯薄膜2内镀入有两段金属镀层3。所述的两相邻元件1之间串接于同一金属镀层3内,且一侧板块4上的金属镀层 3串接于另一侧板块4上的金属镀层3间连接有一元件1。本技术的原理2000VAC额定电压的电力电容器,电容量10uF,额定电流是6. ^A。由于工艺的原因,普通金属化膜元件的最小宽度要> 40mm,4只40uF的元件串联后达到IOuF的电容量,8um膜元件的直径为Φ 70. 7mm,截面积为3923mm2,电流密度是0. 0016A/mm2 ;8um四内串膜,膜宽为80mm,4只2. 5uF元件并联后达到10uF,元件的直径为Φ 50. 5mm,单只元件的截面积为2008mm2,4只元件的截面积为8032mm2,电流密度是 0. 00078A/mm2。四内串金属化膜抗电流能力增加了 1倍。如图1和图2所示,金属化膜的机械尺寸通过镀膜设备是能够有效地得到控制的, 但是,薄膜的厚度不可能绝对均勻,再加之卷绕时的张力也不可能均衡,所以通过卷绕后的电容器元件的电容量是不尽相同的。用外部串联的方法是能够满足电压的要求的,但是,由于每只电容器元件的电容量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分布在每只电容器元件上面的电压也会有高低,从而增加了电压分布不均勻使电容器元件发生击穿的概率。使用内串金属化膜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电压分布不均的弊病,电容器的耐压就可以得到保证。例如,同一批次Sum的金属化膜,普通金属化膜4只元件串联后施加电压,电压达到3500VAC时,开始出现薄弱点击穿的自愈声,而用四内串金属化膜制成的电容器元件电压升到3700-3850VAC时才开始有自愈声。除上述实施例外,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四内串金属化膜的金属化电力电容器,它包括一由金属化膜制成的电容器元件,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化膜内有四个元件(1)、聚丙烯薄膜(2)及金属镀层(3)构成,所述的元件⑴串接于两板块⑷之间;此板块⑷由聚丙烯薄膜⑵与金属镀层⑶制成的, 该金属镀层(3)镀入于所述的聚丙烯薄膜O)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内串金属化膜的金属化电力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板块⑷分别位于元件⑴的两侧,其一侧板块⑷上的聚丙烯薄膜⑵内镀入有三段金属镀层(3),其另一侧板块(4)上的聚丙烯薄膜O)内镀入有两段金属镀层(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内串金属化膜的金属化电力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相邻元件(1)之间串接于同一金属镀层(3)内,且一侧板块(4)上的金属镀层(3)串接于另一侧板块(4)上的金属镀层(3)间连接有一元件(1)。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四内串金属化膜的金属化电力电容器,它包括一由金属化膜制成的电容器元件,该金属化膜内有四个元件、聚丙烯薄膜及金属镀层构成,所述的元件串接于两板块之间;此板块由聚丙烯薄膜与金属镀层制成的,该金属镀层镀入于所述的聚丙烯薄膜内;所述的两板块分别位于元件的两侧,其一侧板块上的聚丙烯薄膜内镀入有三段金属镀层,其另一侧板块上的聚丙烯薄膜内镀入有两段金属镀层;所述的两相邻元件之间串接于同一金属镀层内;采用四内串金属化膜的设计方案,确保金属化电力电容器在2000V电网中正常运行;由于四内串金属化膜的电压分布均匀,所以其抗电压能力比普通膜提高了5-10%。文档编号H01G4/002GK201936743SQ20102066871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3日专利技术者周陆 申请人:宁波高云电气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内串金属化膜的金属化电力电容器,它包括一由金属化膜制成的电容器元件,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化膜内有四个元件(1)、聚丙烯薄膜(2)及金属镀层(3)构成,所述的元件(1)串接于两板块(4)之间;此板块(4)由聚丙烯薄膜(2)与金属镀层(3)制成的,该金属镀层(3)镀入于所述的聚丙烯薄膜(2)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陆,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高云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